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医学论文

徐州市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同时,通过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比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更为全面;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掌握的更好一些。(见表三)

表三

类别 不同专业 不同生源
医学专业 非医学专业 城市 农村
第 一 部 分 ︻ 知 识 ︼ 正 确 率X X≧80% 102

 

78/121=64.5%

 

24/366=6.6%

 

57/227=25.1%

 

45/260=17.3%

50%≦X≦79% 298

 

37/121=30.6%

 

261/366=71.3%

 

144/227=63.4%

 

154/260=59.2%

X≦50% 87

 

6/121=4.9%

 

81/366=22.1%

 

26/227=11.5%

 

61/260=23.4%

 

2.3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分析

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经统计得出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是既同情关爱又有排斥恐惧心理。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57.2%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因为朋友患了艾滋病而与其断绝来往,17.7%的同学抱无所谓的态度,剩余的25.1%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再与其来往。(见表四)据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有25.1%的大学生不愿与艾滋病人做朋友,但绝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参加到关爱艾滋病人的活动去并与他们进行非传播途径的身体接触。 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人的态度虽然受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总体态度较为宽容,来自城市的学生能够给与更多的同情。79.5%的被调查者认为感染了艾滋病不能继续与正常人共同工作、学习,88.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应该为艾滋病人保密,有占63.8%的被调查者认为艾滋病人不能与正常人亲切地握手交谈,或在餐馆里就餐,在回答“假如您是公司老板,当您得知您的一名员工患有艾滋病的话,您会持何种态度?”时,83.5%的被调查者“选择号召全体员工帮助他”,在回答“假如您是一名医生,您愿意给艾滋病人做手术吗?”时,96.8%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对艾滋病人态度的矛盾心理——同情、关爱心理的另一面是恐惧、排斥。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虽然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能过给与同情和关怀,但却做不到真正的关爱,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和恐惧依然存在。他们认为艾滋病人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遭受社会的排斥,应该予以同情,但前提是“不能让艾滋病威胁到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艾滋病的了解不全面;艾滋病无法治愈的客观事实;不良媒体对艾滋病妖魔化的报道;社会大众对瘟疫、死亡、毒品的恐惧等。在涉及到个人的一些问题处,例如:“你是否认为学校向学生讲授有关艾滋病的知识非常重要?”和“假如您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您是否会觉得生活没有了意义?”,大多数大学生的选择很正确,表现出了负责、理智、勇敢等品质,但同时也分别有2.4%、9.3%的同学选择了消极的答案,8.4%、5.2%的被调查者对此态度不明确,回答了“不清楚”。

本小组在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2.02 你认为预防艾滋病是谁的责任?

□ 国家(17.6%) □ 防疫站(20.9%) □社会(2.8%) □ 个人(58.7%)

问题2答案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的责任在于国家社会还是在于防疫站或是个人存在着分歧,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还是忽略了国家社会的大安全观。论文大全。论文大全。

表四

 

  是/应该/愿意 否/不应该/不愿意 无所谓/不清楚
如果你的朋友患有艾滋病,你是否会与他断绝来往。 25.1% 57.2% 17.7%
假如您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您是否会觉得生活没有了意义? 9.3% 85.5% 5.2%
你认为是否应该公开艾滋病感染者的身份? 88.5% 11.5%  
你是否认为学校向学生讲授有关艾滋病的知识非常重要? 2.4% 89.2% 8.4%
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愿意给艾滋病人做手术吗? 96.8% 1.8% 1.4%

 

2.4大学生相关行为的分析

调查问卷的第三部分:经统计得出的数据显示:部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令人担忧,经统计,9.1%的被调查者偶尔与他人共用一把牙刷;23.7%的被调查者在家人需要输血时,不会询问血液的来源;8.9%的被调查者在和伴侣发生性行为时不用安全套,47.5%的人偶尔使用;14.6%的被调查者如果觉得自己患有艾滋病,不会选择去做HIV检查。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会增加艾滋病和性病的传播危险,要加强大学生的“防艾”观念,必须要从卫生习惯观念做起,做到防微杜渐。在中国,通过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在增加,在回答问题“您是否赞成青年男女在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时,28.1%的人选择赞成,23.2%的人选择无所谓;在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就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在这性观念比较开放的时代,大学生表现出一种对性,对艾滋病的认识非常缺乏的危机,自我保护和控制能力较为低下,侥幸心理强的不良现象,这给学校和教育部门,乃至社会敲响了警钟。作为大学生本身,生理已基本成熟,但我们还是学生,心理素质不够成熟,不足以应付性以过早的性行为所带来的责任和不良后果。因此,大学生更应该清醒地面对自身的不足,洁身自好,避免婚前、不洁、危险性行为。

表五

 

  是/会 否/不会 无所谓/不清楚
您是否赞成大学生在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 28.1% 48.7% 23.2%
在您或您家人需要输血时,您会询问血液的来源吗? 69.8% 23.7% 6.5%
假如您怀疑自身有感染艾滋的可能时,您是否愿意去做HIV检测? 71.6% 14.6% 13.8%

 

表六

 

 

 

偶尔 经常 一般不用 从来不用 每次都用
如果你已经有性生活,那么你会使用安全套吗? 47.5% 40.4% 8.9%

 

 

3.2%
是否曾与他人共用一把牙刷? 9.1% 0.7%

 

 

90.2%

 

 

 

表七

 

 

男性 女性
看情况 看情况
您是否赞成大学生在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 52.4% 21.7% 26.9% 26.2% 43.4% 30.4%



3 讨论

综合本次调查来说,大学生的“防艾”教育迫在眉睫,大学生的“防艾”知识有待加强,大学生的“防艾”观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防艾”意识建设刻不容缓。

“我们渴望老师、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够给我们提供更权威的预艾知识,而不仅仅是我们从媒体那里得到一知半解的答案”

——一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在问卷的意见栏中写道。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在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和获得途径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现象。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有79%来自电视、广播、报刊/书籍和互联网,其余的依次为健康科/专题讲座,家庭/朋友等。同时,调查还显示,与媒体相比较,大学生认为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更高,能过保证相关知识的真实可靠。

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是健康教育。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在性观念、性心理等方面可塑性较强,对该人群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及健康教育,增强青年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防范意识非常必要   [14]   。

在大学生的“防艾”意识建设工作中,学校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性、艾滋病这些话题,不能再采取回避的态度,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教育主渠道作用   [8]   ,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防艾”知识。学校也可以开设与艾滋病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部门应当认识到:阻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唯一手段是进行行为改变。艾滋病目前虽然不可治愈,没有有效疗法,疫苗尚待开发,但可以与通过其他方法预防。这个方法就是改变危险行为,防止艾滋病病毒接触人体。艾滋病病毒有它自身的弱点,就是它必须依赖人体,它一旦与人体细胞结合在一起,就很难对付它。而如果它游离在体外,它就“弱不禁风”,很容易被杀灭。由于它不是通过接触传染传播,而是必须通过少数几条(实际上就是三条:血、性和垂直传播)途径传播,而这些途径多半又是取决于人们之间互相同意的行为   [9]   。这样就将艾滋病病毒的命运掌握在人的手里。如果我们能过下定决心,改变行为,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那么就会置艾滋病于死地。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小鼠尾静脉注射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论文:延迟性肌肉酸痛综述
医药卫生分类
护理论文 医学论文
药学论文 医学检验论文
相关医学论文
最新医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