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更好的指导临床
论文关键词:超声,乳腺,肿瘤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一大杀手,是我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它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尤显重要,当临床触诊发现肿块时,要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在常用影像学检查中有X线钼靶检查、超声检查以及MRI检查,而超声检查以其无创,简单,方便,价廉日益成为首选的检查手段。本文就2003年至2009年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67例乳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本组167例均为我院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岁-71岁,平均43.4岁,肿块大小1.5×1.4cm—3.4×2.9cm,均经手术治疗且均有病理结果。
采用仪器为GE logiq5论文下载,探头频率为5-10MHz,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充分暴露双乳,部分病人病变靠外侧,则改用侧卧位与仰卧位相结合,先行纵切及横切扫查,再以乳头为中心行扇扫,发现肿块后观察其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微小钙化,有无衰减以及纵横比和腋窝淋巴结情况,再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肿块血流信号情况,将肿块内的彩色血流信号按Adler分级[1],按照血流丰富程度分4级:0级无血流;I级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流,管径<1mm;II级中量血流,有数条小血管或一条主要血管超过病灶的半径;III级血流丰富,可见4条以上的血管或交织成网状。最后应用脉冲多普勒(PW)进行取样,判断血流信号性质,测量动脉阻力指数(RI)。
结果
本组病例中有乳腺良性肿瘤125例,恶性肿瘤42例,125例良性肿瘤中纤维腺瘤98例,乳头状导管瘤22例,叶状瘤5例。42例恶性肿瘤中浸润性导管癌29例,乳头状导管癌13例。超声表现见下表。
167例乳腺肿瘤超声表现频数表
分组
|
边界不清晰
|
形态不规则
|
内部回声不均匀
|
纵横比>1
|
沙粒样钙化
|
后方衰减
|
血流信号丰富(II-III级)
|
RI>0.7
|
良性
|
41
|
40
|
38
|
23
|
18
|
32
|
20
|
26
|
恶性
|
27
|
31
|
28
|
31
|
24
|
25
|
28
|
34
|
从表中可以看出,乳腺良恶性肿瘤在边界、形态内部回声、纵横比、沙粒样钙化有无、后方衰减及血流丰富程度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讨论
乳腺肿块一般位置表浅论文下载,因而超声对微小病灶具有很高的检出率,乳腺病变的超声征象是以其病理改变为基础的,肿块形态、内部回声、血供等取决于病灶的结构成分、所处的位置、生长方式以及分化程度。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上皮的恶性肿瘤,因其生长较快,异型性高,所以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具有相似的超声特点,在边界、形态、内部回声、纵横比、沙粒样钙化、后方回声多具有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是肿块型乳腺癌的经典超声表现,对于非肿块型,本组病例没有涉及;恶性肿瘤多为浸润性生长,生长速度快,故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营养支持,因此恶性肿瘤一般肿瘤血管较多,肿瘤血管不断破坏宿主大分的正常血管,易形成动静脉瘘并造成局部血管狭窄致峰值血流速度较高,因而在CDFI上则显示为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较为丰富,并且肿瘤越大血流越丰富,二者呈正比关系,多数可见动脉频谱,且以高速高阻型频谱为多见,RI多大于0.7[2]。而良性肿瘤一般生长较为缓慢,大多数有完整的包膜,对周围结构不造成侵袭,内部回声一般均匀,很少合并沙粒样钙化,后方很少有衰减,相反,部分病例后方回声还有增强论文下载,纵横比一般小于1,由于生长缓慢因此血供不丰富,又由于不破坏正常组织的血管结构,所以即使有少量的血管,走形也比较规则,动脉血管较为少见。
在诊断中,如果结合3-5项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进行诊断,则可以大大提高诊断正确率[3],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本组病例均为大于1cm的较大的肿瘤,因此,超声表现较为典型。以后还需对微小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结论
超声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因其无创,简单,方便,价廉而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基层医院更是具有重要的筛选价值。
参考文献
[1]ADLER D D,CARSON P L,RUBIN J M,et a1.Doppler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s[J].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6):553—558.
[2]张文芳,王志刚,张群霞,等.多普勒超声收缩期峰值与阻力指数在鉴别断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5):309—311.
[3]朱庆莉,姜玉新.如何提高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6(3):373-376
[4]朱庆莉,姜玉新,孙强,等.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联系[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9):674-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