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A-not-A疑问句中“到底”的句法位置_句法分布

时间:2011-06-24  作者:秩名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在汉语普通话中疑问词是没有明显移位的,而只有逻辑层面的隐性移位。因此,在(7)中,谓语结构[看电影]从其基础结构的原始位置移出,并在原位留下语迹。然后,疑问特征[A-not-A]在LF层面隐性移位,形成了句子最终的表层结构。在LF层面,附加语“到底”仍成份统制疑问成份[A-not-A],句法操作并移再作用于其上。所以,例(4f)是合乎语法的。

最后,我们分析例(4g),它代表了A-not-A疑问句的第三种类型。

(4g)* [去不去],你到底[看电影]?

疑问成份[A-not-A]隐性移位,但前提是句子焦点[看电影]并没有移至句首,即,并移的句法操作没有完成。没有并移的激发,疑问成分[去不去]在LF层面上也就不可能有隐性的移位。因此,句(4g)是不合语法的。

三、 A-not-A疑问句中“到底”的句法辖域

综上所述句法分布,附加语“到底”必须成分统制疑问成分[A-not-A]。在A-not-A疑问句中, “到底”有两个句法位置。其一位于句首;其二位于主语后。我们首先探讨位于A-not-A疑问句句首的“到底”的句法辖域。

(8) 到底你喜欢不喜欢张三?

附加语“到底”出现在了句首,其后紧跟一个A-not-A疑问句。此疑问句要求听话人就命题“你喜欢张三”做出情感态度上的表达。根据普遍语法UG, 我们很容易判断出“到底”的句法辖域是TP怎么写论文。 树形图(9)清晰地阐明了这一点。

(9) TP

AdjunctTP

DP VP

Q VP

[+A-not-A]V DP

到底 你喜欢张三

例(8)的生成过程如下:V喜欢首先和DP张三合并,形成VP[喜欢张三]. 在VP 之上,根据附加投射不改变原有投射性质的规定,疑问特征Q附加在VP上,形成上层VP。 此时该疑问特征取正值[+A-not-A]。忽略掉无关细节后,该VP 与[Spec TP]位置上的DP 你合并,形成疑问句[你喜欢不喜欢张三]。此时,附加语“到底”附加在TP上,推导过程结束。这证明了,位于A-not-A句首位置的“到底”的句法辖域是TP。下面考察紧跟在主语之后的“到底”的句法辖域。

(10)你到底知道不知道这件事?

附加语“到底”紧跟在主语之后,且其后就是疑问成份[A-not-A]。说话人仍然要求听话人做出回答,以解释说话人的怀疑。根据普遍语法UG, 我们断言,A-not-A疑问句中的附加语“到底”的句法辖域是T’,将该疑问句的主语排除在外。

证据来自语言事实。动词“知道”与其补足语“这件事”合并,形成VP。VP继续与疑问特征Q合并句法分布,形成上层VP,此时Q取正值[+A-not-A]。该VP继续与功能中心与T 合并,形成T’。此时,附加语“到底”附加在T’上,形成TP 的最大投射(m-projection)。 附加理论再次发生作用:附加成份不改变原有投射的性质。最后,DP 与TP合并。例(10)的推导完成。因此,根据普遍语法UG, 在A-not-A疑问句中位于主语后附加语“到底”的句法辖域为T’。

四、结论

副词“到底’在A-not-A疑问句中的句法分布具有相对自由性。 在句法上,只有两种类型的“到底”的位置是合乎语法的。其句法位置的不同,在理论机制上,受到岛限制条件、成分统制原则和并移操作的限制。因此,“到底”在A-not-A疑问句中,有两种句法辖域:当“到底”位于A-not-A疑问句的句首位置时,其句法辖域为TP;当其位于主语后时,句法辖域为T’。


参考文献:
[1]Huang, C.-T. James. Wo pao de kuai andChinese phrase structure [J]. Language 64.1988.
[2]Huang, C.-T. James. Modularityand Chinese A-not-A Questions [A]. In C. Georgopoulos and R. Ishihara(eds.),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Linguistics: Essays in Honor of YukiKuroda[C], 305-332,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1.
[3]Huang, C.-T. James, Y.-H. Audrey Li and Yafei Li.The Syntax of Chines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p.29.
[4]McCawley, J. D. Remarks onthe syntax of Mandarin yes-no questions [J]. Journal of East AsianLinguistics, 1994. 3, 179-194.
[5]Radford, Andrew. Syntax: a minimalistintroduc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Ross, John R. Constraintson variables in syntax [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T. 1967.
[7]袁毓林(Yuan Yulin).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J]. 当代语言学. 2003年第4期.
[8]朱德熙(Zhu Dexi). V-neg-VO与VO-neg-V 两种反复问句在汉语方言里的分布[J]. 中国语文.1991: 321-33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刍议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教学策略_毕业论文提纲
下一篇论文:化妆品商标的翻译与策略_商标翻译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