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依据王道余翻译艾米莉迪金森(EmilyDickinson)的诗作《一个细长的家伙》(ANarrowFellowintheGrass)。作者把人们敬而远之的蛇描写成“一个细长的家伙”,但全诗没有出现“snake”一词。直到“AndZeroattheBone”才让读者有透骨的糁意。Zero是表示温度零,即为冰点---给人寒冷的感觉,要是这种感觉侵入骨子里attheBone,那真是寒气逼人,教人“心寒”。那么只表达“冰点”不够充分,译者将其理解为“冰凉”——象“冰点一样凉的”就到位地翻译出作者的意思。“zero”作为形容词,在英语中还有“没有的,全无的”。请看下例:(a)Oursuccesswasabsolutelyzero.(b)Thesethinglovesgivevirtuallyzerowarmth.此两句中“zero”的前面均有副词修饰,词性为形容词。中文为:(a)我们根本没有成功。(b)这些薄手套不能御寒。(a),(b)中“zero”的翻译看似远离给出的释义,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对释义认同。(a)中的其实为“successiszero”,就是“成功是没有的”,汉语要加工后为以上译文。(b)中可以把“warmthiszero”理解为“温暖是没有的”既是不能御寒。
4(3)动词“零”与“zero”比较和翻译实例分析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Scatteredandfallen,Itisgroundintomudandturnedtodust,Onlyitsfragrancepersists.“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选自南宋诗人陆游《卜算子·咏梅》。两句大意为:梅花在百花盛开的时候,已经零落的化为泥土,或者被车马行人践踏变成尘埃,香气依旧不变,这象征着坚贞不渝的气节与情操。诗中的“零”为落下之意。这是其本身的意思。本文引据的《康熙字典》中对“零”的解释就有“落下”。那么它的英译就相应为“fallen”。
野有蔓草,零露团兮。(团为借用之字,原文为:左三点水,右为专;意思是露水多。)野有蔓草,零露壤壤。(壤为借用之字,原文为:左三点水,右为襄;意思是露水盛多。)《诗经·郑风·野有蔓草》Inthewildsgrewcreepers,withdew-dropssoheavyandthick.Inthewildsgrewcreepers,withdew-dropssoheavyandthick.此例有所不同。“零”应为“落下”,但是译文中没有出现“fall”。仔细阅读,能发现译文为“dew-drops”,“drops”为“(露水)滴”,其词义还“滴下”的意思,这与“fall,落下”同义。说明译者翻译时充分考虑了“零”的本意,算是本意的延伸翻译。“zero”在英语中为动词的例举摘录如下:(a)Zerothecounterwhenthetapehasrecounted.(倒带时把计数器调至零。)(b)Theyzeroinontheclueshegaveawayout.(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所泄露的线索上。)(c)Wegraduallyzeroinonthemostimportantpoint.(我们逐渐接近问题的要害。)(d)Thebillwouldzerooutcapitalgainstaxes.付清帐单,资本收益税就抵消迨尽。四例中”zero”皆为动词(句中的谓语),意思也因context不同而变化。翻译时要勤查权威工具书,这样才不至于云里雾里,或是想当然的信手“翻译”。
5结语在实际的翻译的过程中,应从词语的释义中进行仔细筛选,甄别,以便译文真实的反映原文所指,而不是简而化之。而且释义也不是万能工具,也应根据上下文的原义进行适当的加工,如文中的“AndZeroattheBone”和“零露团兮”的翻译,才能达到翻译真正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Hossein Arsham Zero in Four Dimensions: Historical, Psychological, Cultural, and LogicalPerspectives(J)University of Baltimore, Baltimore, Maryland, 21201, USA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Z)2002年P1231-2
3 Judy Pearsall (编)《新牛津英语词典》(Z)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5 P 2148
4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Z) 商务印书馆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P 1002
5 桂德怀 数0 探迷 (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29卷 第1期 2007年2月
6 牛津大学生英语词典》(Z)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P1663
7 王方俊 陆游诉衷情> 及卜算子· 咏梅>的英译和赏析(J) 辽东学院院报 2002年6月
8 杨云峰 中国文学·古代诗歌卷》 (M)中国文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P 77
9 市川繁治郎 (编)《英语搭配大词典》(Z)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P193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