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方法,计算分析1998-2008年青岛市综合承载力。研究表明:①以全国、山东省及沿海省市为参照区,青岛市综合承载力均处于富余状态;②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贡献率较高,成为综合承载力的主要资源。论文关键词:相对资源承载力,综合承载力,青岛市
 1、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 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即在合理限度内对该空间内人口所能容纳的极限量。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即以一个或数个较大的参照区作为对比标准,根据参照区人均资源的拥有量或消费量、研究该区域的资源存量,计算出研究区域的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Q-研究区耕地面积,I-自然资源承载指数,I=Q/Q,,Q-参照区人口数量,Q-参照区耕地面积。C-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Q-研究区国内生产总值,I-经济资源承载指数,I=Q/Q,Q-参照区国内生产总值。C-综合承载力,W和W为权重系数。考虑到青岛市的具体情况,并参考根据相关研究,在此,W取0.4,W取0.6,则C=0.4C+0.6C。最后,将计算得出的综合承载力与研究区实际人口数(P)相比较,就可获得研究区相对于参照区的承载状态,包括3种类型:超载状态P-C>0;富余状态P-C;临界状态P-C=0。 2、青岛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及动态演化过程 2.1以全国为参照区 以全国为参照区,1998-2008年为参照时段计算青岛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表1)及其演化过程(图1)。 表11998-2008年相对全国青岛市资源承载力 
 
    
        
            | 年份 | Q  (万公顷) | Q  (亿元) | P (万人) | I  (万人/万公顷) | I  (万人/亿元) | C  (万人) | C  (万人) | C  (万人) | 超载富 余(万人) |  
            | 1998 | 48.33 | 901.19 | 699.57 |  9.62 | 1.48 | 464.93 | 1337.76 | 988.63 | 289.06 |  
            | 1999 | 48.10 | 1018.97 | 702.97 |  9.74 | 1.40 | 468.49 | 1426.56 | 1043.34 | 340.37 |  
            | 2000 | 47.75 | 1191.25 | 706.65 |  9.88 | 1.28 | 471.77 | 1524.80 | 1103.59 | 396.94 |  
            | 2001 | 46.74 | 1368.55 | 710.49 | 10.00 | 1.16 | 467.40 | 1587.52 | 1139.47 | 428.98 |  
            | 2002 | 45.45 | 1583.51 | 715.65 | 10.20 | 1.07 | 463.59 | 1694.36 | 1202.05 | 486.4 |  
            | 2003 | 42.69 | 1869.44 | 720.68 | 10.47 | 0.95 | 446.96 | 1775.97 | 1244.37 | 523.69 |  
            | 2004 | 42.26 | 2270.16 | 731.12 | 10.62 | 0.81 | 448.80 | 1838.83 | 1282.82 | 551.70 |  
            | 2005 | 42.10 | 2695.82 | 740.91 | 10.71 | 0.71 | 450.89 | 1914.03 | 1328.78 | 587.87 |  
            | 2006 | 41.29 | 3206.58 | 749.38 | 10.79 | 0.62 | 445.52 | 1988.08 | 1371.06 | 621.68 |  
            | 2007 | 41.31 | 3786.52 | 757.99 | 10.85 | 0.51 | 448.21 | 1931.13 | 1337.98 | 579.98 |  
            | 2008 | 41.79 | 4436.18 | 761.56 | 10.91 | 0.44 | 455.93 | 1951.92 | 1353.52 | 591.96 |   图11998-2008年相对全国青岛市相对资源承载力演化过程 2.2以山东省为参照区 以山东省为参照区,1998-2008年青岛市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表2)及不同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图2)。 表21998-2008年相对山东省青岛市资源承载力 
 
    
        资料来源:青岛市统计年鉴(1998-2008年)
            | 年份 | Q  (万公顷) | Q  (亿元) | P (万人) | I  (万人/万公顷) | I  (万人/亿元) | C  (万人) | C  (万人) | C  (万人) | 超载富余 (万人) |  
            | 1998 | 48.33 | 901.19 | 699.57 | 13.34 |  1.26 | 633.72 | 1135.50 | 934.79  | 235.22 |  
            | 1999 | 48.10 | 1018.97 | 702.97 | 13.44 |  1.19 | 646.46 | 1212.57 | 986.12 | 283.15 |  
            | 2000 | 47.75 | 1191.25 | 706.65 | 13.58 |  1.08 | 648.45 | 1286.55 | 1031.31 | 324.66 |  
            | 2001 | 46.74 | 1368.55 | 710.49 | 13.75 |  0.98 | 642.68 | 1341.18 | 1061.78 | 351.29 |  
            | 2002 | 45.45 | 1583.51 | 715.65 | 12.83 |  0.88 | 583.12 | 1393.49 | 1069.34 | 353.69 |  
            | 2003 | 42.69 | 1869.44 | 720.68 |  13.10 |  0.75 | 559.24 | 1402.08 | 1064.95 | 344.27 |  
            | 2004 | 42.26 | 2270.16 | 731.12 | 13.26 |  0.61 | 560.37 | 1384.80 | 1055.03 | 323.91 |  
            | 2005 | 42.10 | 2695.82 | 740.91 |  13.39 |  0.50 | 563.72 | 1347.91 | 1034.24 | 293.33 |  
            | 2006 | 41.29 | 3206.58 | 749.38 |  13.54 |  0.42 | 559.07 | 1346.76 | 1031.69 | 282.31 |  
            | 2007 | 41.31 | 3786.52 | 757.99 |  13.65 | 0.36 | 563.88 | 1363.15 | 1043.44 | 285.45 |  
            | 2008 | 41.79 | 4436.18 | 761.56 |  12.50 |  0.30 | 522.38 | 1330.85 | 1007.46 | 245.90 |   图21998-2008年青岛市相对经济资源和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贡献率
 2.3以东部沿海省市为参照区 以我国东部沿海9省(市)作为参照区,2008年为参照年份,青岛市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承载力(表3)。 表3青岛市相对于东部沿海9省(市)相对资源承载力 
 
    
        3、从相对资源承载力看青岛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 Q  (万公顷) | Q  (亿元) | P (万人) | Q  (万公顷) | Q  (亿元) | Q  (万人) | I  (万人/ 万公顷) | I  (万人/ 亿元) | C  (万人) | C  (万人) | C  (万人) | 超载/富 余(万人) |  
            | 41.79 | 4436.18 | 761.56 | 2656.09 | 140464.01 | 38994 | 14.68 | 0.28 | 613.48 | 1242.13 | 990.67 | 377.19 |  通过以上对青岛市相对自然资源、相对经济资源和综合承载力的分析,可以看出青岛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自然资源消耗大 青岛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耕地面积由1998年的48.33万公顷减少到2008年的41.7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由1998年的0.069公顷/人减少到2008的0.055公顷/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青岛市的经济增长是以大量自然资源(主要指耕地资源)的消耗而实现的。 3.2经济发展不协调 青岛市经济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其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较高,成为相对资源承载力中的主要承载资源。这说明青岛市经济水平无论是在全国、山东省还是在整个沿海地区都处于较高水平。另外,经济资源承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与自然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1 张艾.广西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J].学术论坛,2000(4):53- 56
 2 王树通,郭怀成,王丽婧.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90-94
 3 刘兆德,马传栋.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山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5):52-56
 4 吕洁,周鹏,任建兰.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3):56-58
 5 刘涛.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