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中部崛起战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鄱阳湖区域应该能够在实现中部崛起的过程中获得各种项目、政策、资金及其它发展要素的支持,实现超常规的发展。为此,在策应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中,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完善区域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推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现在我们正面临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特别是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如果抓住了这个机遇,鄱阳湖地区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需要依据本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集中智慧,找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定位,科学选择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积极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铜、钢、汽车、化工等产业,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清洁能源、生物制药和旅游商贸等新兴产业,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和对生态环境破坏比较大的产业。
2.在引才引智与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中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支撑和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动力。鄱阳湖地区如今只有一所“211工程”高校,科研院所布局也相对较少,人才密度不高,特别是缺乏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为此,在行政层面,一是要出台一些相关的、具有深度吸引力的人才引进与跟踪管理政策,大力引导国内外科技人才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创新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弥补人才、智力不足的缺陷。二是要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养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从而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我省目前正在实施的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即是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的重要载体。三是要鼓励开展合作科研和对外交流,积极推进与跨国公司和优势研发机构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3.在发展经济与开展环境项目合作中保护优质的生态资源。鄱阳湖流域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得较好,为了避免走其他发达地区“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在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之一,就是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为此,在国家层面,也必然会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合作平台。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借助这个平台,加强区域自然环境的共同建设和共同治理,加强区域生态资源的共同保护和合理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之二,就是国际生态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即是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会成为我国加强与国际社会在湿地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等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中国坚持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成就的重要窗口。如此,我们更应当对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高看一眼,在保护的力度上比别人更胜一筹。
4.在推进城市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城市化中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目前,鄱阳湖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存在的二元结构问题依然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因此,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逐步实现区域范围内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步伐,一方面要统一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湖区便捷交通网络,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建共享;另一方面要建立城乡统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教育、医疗卫生制度等,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因为只有在实现城乡制度一体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的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传兴,张廷银.农村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改革思路[EB/OL].中国农村研究网,2004.
2 苏 荣.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J].江西社会科学,2008,(8).
3 金晓瑜,曹宝明.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苏沿海开发的多维取向[J].江苏社会科学,2009,(6).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摘要稿)[N]人民日报,2009—12—16.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N]江西日报,2009—12—17.
6 廖进球.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N]江西日报,2010—02—09.
7 郭杰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目标指向与战略任务[N]江西日报,2010—02—22.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