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硝酸镧、氟化铵、PVP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制备了LaF3/LaOF复合纳米纤维。用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LaF3/LaOF复合纳米纤维,平均直径为 150nm,长度>50μm。对 LaF3/LaOF复合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论文关键词:静电纺丝,硝酸镧,氟化铵,PVP,纳米纤维
随着稀土应用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发展,稀土氟化物在新材料特别是功能材料研究方面,重要性日渐突现。LaF3晶体具有低的声子能量,高的热和环境稳定性,被广泛用于发光基质材料[1-4]。近几年,掺杂稀土的氟氧化物因其在光通讯方面的应用而发展了起来。这种材料可以提供低的声子能量[5]。自从1993年首次报道以来,稀土离子在氟氧化物中的溶解性,热和环境稳定性的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6,7]。
目前,已见很多文献报道了用不同方法制备出稀土氟化镧纳米微粒[8]、氟化镧薄膜[9]、氟化镧纳米线[10]等,未见有制备出氟化镧纳米纤维的相关报道。本文将稀土氟化物和氟氧化物的特点结合起来,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出LaF3/LaOF复合纳米纤维PVP,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希望发现新的特性。
1 实 验
1.1 LaF3 /PVP溶液的配制
(1)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PVP,置于磨口烧瓶中,量取一定量无水乙醇,注入磨口烧瓶中,再放入磁力搅拌子,盖上瓶塞。将该磨口烧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常温下搅拌12小时杂志网。得到无色透明有一定黏度的PVP的乙醇溶液。
(2)称量一定量硝酸镧固体和氟化铵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搅拌几分钟,生成白色沉淀。将沉淀加入到PVP溶液中,搅拌24小时,形成白色悬浊液,即为LaF3/(PVP+乙醇)混合溶液。静置3小时,即可进行纺丝。
1.2 LaF3/PVP纤维的制备
将适量制备好的不透明溶胶倒入注射器内,金属电极插入注射管前端。接收距离以毛细管尖端与接收板(铁丝网)的距离为准,为15cm,然后施加20kV的电压。接收时间为48h,得到一层纤维毡。此过程需要不断向容器内补充LaF3/PVP复合溶液PVP,每隔约10min须用干净的滤纸擦拭毛细管管口。
1.3 LaF3/LaOF复合纤维的制备
取上一步骤制备的纤维,将其平铺在坩埚或方舟内,放置于马弗炉中加热。升温速度控制在约0.5°C/min,分别在500°C,600°C,900°C保温10h,自然降温。高温焙烧之后,纤维体积减少,韧性差。样品在热处理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处理前是白色的纤维,当达到500°C时,样品体积明显变小,呈浅灰色薄膜状。达到600°C时,样品体积明显变小,呈白色薄膜状。达到900°C时,样品体积明显变小,呈白色颗粒状。
1.4 测 试
采用S-4200型SEM进行纳米纤维形貌与直径分析;采用Y-2000型X射线衍射仪进行结构分析;采用SDT-2960型差热分析仪对样品进行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扫描电镜分析(SEM)
无机-有机前躯体纤维以及经过不同温度煅烧的纤维的形貌如图1。其中(a)为前驱体纤维,由扫描电镜的照片可以看出,LaF3/PVP复合纤维直径较大PVP,约为400nm,表面光滑,尺寸分布均一,彼此没有交连。而由经过焙烧后的 (b)可以看出,纤维中的PVP 逐渐分解,纤维产生非常明显的收缩,直径由原来400nm减小到200~250nm。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除了体积上的明显收缩以外,纤维出现弯曲杂志网。(c)可以看出,600°C时,PVP已分解完全,纤维没有因为高分子的分解而失去支撑,纤维直径约为150nm。 (d)可以看出900°C焙烧后纤维部分断裂,由颗粒堆积组成,说明焙烧温度过高不易得到纤维。
 
 
图1. LaF3/PVP复合纤维及不同焙烧温度下样品的
SEM照片
(a) LaF3/PVP复合纤维 (b) 500°C (c) 600°C (d) 900°C
2.2 XRD分析
将LaF3/PVP复合纤维分别在500℃,600℃,900℃下焙烧,所得样品的X射线衍射见图2。由图中a,b,c可以看出,500℃时已经生成氟化镧晶体PVP,但是晶体发育还不完全,衍射峰不明显,基线比较杂乱。600℃时晶体发育比较好,但是部分氟化镧转变成了氟氧化镧,这是由于焙烧温度升高、焙烧时间延长所致。900℃时晶体发育完全,但是大部分氟化镧转变成了氟氧化镧,这是由于焙烧温度更高,时间更长所致。

 
图2. LaF3/PVP复合纤维在不同焙烧温度下样品的XRD图
a.500°C b. 600°C c. 900°C
2.3 LaF3/LaOF复合纳米的形成机理
3 结 论
(1)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出大量的
LaF3/LaOF复合纳米纤维,使无机纳米纤维的制备工艺大大简化,为一维结构纳米材料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SEM 分析表明,得到的纤维平均直径150 nm,长度>50μm。
(3)XRD 分析表明,得到的纤维为LaF3/LaOF复合纳米纤维。在600℃时晶体发育比较好,衍射峰比较强。
参考文献:
[1]Stouwdam J W, van Veggel F C J M. NanoLett., 2002, 2: 73.
[2]Zheng H R, Wang X T, Dejneka M J, et al.J. Lumin., 2004, 108: 39.
[3]Kam C H,Buddhudu S J. Physica B, 2004, 344: 18.
[4]Wang X J, Huang S H, Reeves R, et al. J.Lumin., 2001, 229: 94-95.
[5]M.J. Dejneka,MRS Bull. 1998, 23: 57–62
[6]M.J. Dejneka, J. Non-Cryst. Solid. 1998,239: 149–155.
[7]Y. Wang, J. Ohwaki, Appl. Phys. Lett. 1993,63 : 3268
[8]张茂峰,孟建新,刘应亮,等.LaF3:Eu3+纳米粒子的水热法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中国稀土学报,2005,23(5): 564-567.
[9]M. Vijayakumara, S. Selvasekarapandiana,T. Gnanasekaranb, et al. Structural and impedance studies on LaF3thin films preparedby vacuum evaporation.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2004,125: 1119-1125.
[10]张茂峰,孟建新,时朝璞,等.LaF3纳米线的低温溶剂热法制备及形成机理. 无机化学学报,2006,22(10):1883-1886.
[11]崔启征,董相廷,于伟利,等.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无机物纳米纤维的最新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35 (7): 1167–1171.
CUI Qizheng, DONG Xiangting, YU Weili, et al. RareMetal Mater Eng ( in Chinese), 2006, 35(7): 1 167–1 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