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滤波处理后的电压、电流分量进行对称分量法分解,即可求得相应的正序、负序电压、电流分量,代入方程(6),即可实现故障定位。
2.2.仿真参数设置及实现
为验证算法的正确性,本文分别以A相接地短路、B、C两相相间短路以及A、C两相对地短路为例,分别设置不同的故障距离 以及不同的故障电阻 或 ,用matlab7.0对图1所示的输电网络进行仿真。仿真参数设置如下:
A端电源参数: =420kv, , =1.12+j42.36 ;B端电源参数: = 400 kv, = , =1.09+j43.54 ;电源频率为50 。线路参数:单位长度线路正序、零序电阻分别为 =0.068 , =0.184 ;单位长度线路正序、零序电感为 =0.92352 , = 2.74265 ;单位长度线路正序、零序电容为 =0.0125 , =0.0056 。线路长度为 =180 ,短路点离A端距离 分别设置为25 、40 、55 、70 、90 、115 、135 、160 。仿真时间为0.00—0.10秒,故障发生时刻为0.04秒,采样频率为 ,即以每工频周期采样128个点分别对故障前后的电压、电流进行采样。
表1 A相接地短路:
表2B、C相间短路:
表3A、C对地短路:
注:5/10=5/10Ω 表示Rf=5Ω,Rg=10Ω,其余类同。
3.仿真结果及分析
本文所得仿真结果分别如下表1、表2、表3所示,其中表1为发生A相接地短路时所侧得的数据,表2为发生B、C相间短路时所侧得的数据,表3为A、C对地短路时所测得的数据:
由上述仿真结果可知,本文所提出的定位算法不仅不受输电线路参数、故障电阻等的影响,而且实现简单、灵活同步,测距结果完全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4.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输电线路故障双端定位算法,较传统定位算法相比,该算法无需已知线路参数,不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对线路参数的改变的影响,不受故障电阻的影响,抗干扰能力更强,实现简单、灵活。测距结果能较好的满足工程应用。本算法可作为实际的输电线路故障检测及微机保护的一种辅助算法。
由于忽略了线路的对地电容和电感,故当线路太长,电压等级过高时,误差则相应会有所偏大。同时由于本算法用到了故障负序分量,故不适于三相平衡短路情况,这是本算法的不足之处。当在此种局限情况下,可辅以其他方法,对结果予以修正。
徐俊明,男,1985年11月出生,现为三峡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电网运行和继电保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葛耀中.新型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原理与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2]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全玉生,杨敏中,王晓蓉,等.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J].电网技术,2000,24(4):33.
[4]郭俊宏,谭伟璞,杨以涵,郭芳霞,任杰.电力系统故障定位原理综述[J].继电器,2006,34(3):76-81.
[5]董新洲,葛耀中,徐丙垠.利用暂态电流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19(4):76-80.
[6]覃剑,陈祥训,郑健超,吴成琦.利用小波变换的双端行波测距新方法[J].中 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20(8):6-20.
[7]陈玉林,陈允平,龚庆武.基于时频分量相关分析的高压电缆双端行波测距[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28(12):16-20.
[8]邬林勇,何正友,钱清泉.一种提取行波自然频率的单端故障测距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10):69-75.
[9]姚李孝,姚金雄,安源.基于Matlab/Simulink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仿真研究[J].电网技术,2005,29(10):53-56.
[10]全玉生,张煜,邱庆春,等.基于GPS的双端故障定位新算法[J].电网技术,2004,28(6):63-66.
[11]苏进喜,罗承沐,解子凤,等.基于GPS双端同步采样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9(9):47-50.
[12]董新洲,葛耀中.一种使用两端电气量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19(8):47-53.
[13]苏进喜,解子凤,等.双端同步采样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的仿真研究[J].高电压技术,1998,24(4):26-28.
[14]龚庆武.采用双端信号的输电线路精确定位系统:[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6.
[15]金滇黔.基于GPS双端同步采样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