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奥巴马上海演讲》的修辞分析—基于伯克的同一理论

时间:2011-05-24  作者:秩名
接下来的9段(第4到12段),奥巴马通过一个个实例客观、现实的回顾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奥巴马列举了一系列的事实:1871年美国建国之父华盛顿政府与中国政府通商——二战期间中国人民精心照料美国失事的飞行员——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问世——1979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冷战期间中美政治洽谈合作——今天中美有好城市往来频繁和中美科学家的合作。演讲者这些客观的事实告诉听众:中美两国是有着坚实的友好合作的基础的,他对中美友好合作的未来充满信心、寄予厚望论文发表。这一系列事实的罗列使得听众与演讲者达成同一,从而相信中美未来的关系一定会朝向更健康、更积极、更密切的方向发展,演讲者使用的仍然是同情认同的策略。

从第14段到19段,奥巴马用大量笔墨谈论了美国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目的是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美国。这些事件如:黑人奴隶得到解放、妇女获得投票权、劳工赢得组织权、世界各地的移民被接纳等,还说到了林肯、马丁.路德.金这两位在大学生心目中倍受敬仰的领袖,说到了以他们为代表的美国人民为了民主和尊严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为捍卫人权而做出的种种努力。正是有了这么多人的斗争和牺牲,才会有今天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的肤色各异的人能够在美国找到安身之所并幸福生活的美国风貌。通过这些,奥巴马向听众展现了一个多元化文化融合的美国,一个向世界敞开怀抱的美国,从而使听众对美国的认识更加深刻,最终与演讲者达成同一。

从第20到25段,奥巴马对两国已取得的成就做了充分的肯定,以此为铺垫文学艺术论文,他期待在两国已有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深化两国的合作关系,并坚信这一重任将要由青年一代来承担。比如:“…I see China’s future in you—young people whose talent anddedication and dreams will do so to help shape the 21st century. ”他还说道:“I believe strongly that cooperation must go beyond our government. Itmust be rooted in our people—in the studies we share, the business that we do,the knowledge that we gain, and even in the sports that we play.”表民中美的合作不仅是两国政府间的合作,而且是扎根于人民的合作——我们共同进行的研究,我们的商业活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乃至我们的体育运动。这样,听众就不再觉得政治离自己那么遥远,而是觉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且,针对国际社会中有人提出的美国将如何对待中国的发展,奥巴马明确地表示:美国决不会遏制中国的发展,“…On the contrary, we welcome China as a strong and prosperous and successfulmember of the community of nations—a China that draws on rights, strengths, andcreativity of individual Chinese like you.”这些话打消了听众对这个问题的疑虑,使奥巴马在听众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无形之中为他的劝说增加了力量,最终达到他演讲的目的。

五、结语

通过以上对全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同情认同在这篇演讲词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使用同情认同的过程中,演讲者虽然在千方百计的为对方着想,说出对方的心声,实际上就是在为自己树立一个光辉美好的形象。如果听众对演讲者评价很高,那么演讲者所言就容易被他们接受。对演讲者来说,他说服听众的目的就更容易达到。


参考文献:
[1]曹铭千,追求同一:法律上的说服.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邓志勇.伯克修辞学思想评述[J] .修辞学习,2008(6):16-19.
[3]李鑫华.伯克新修辞学对立认同说与对照辞格认知意义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2):25-26..
[4]姚先锋,沈李丽.肯尼斯.伯克认同说与广告文本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51.
[5]周强.基于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的语篇解读模式——以葛底斯堡演说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
[6]Cheney, G. “The Rhetoric of Identification and the Study of 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 [J]. 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 1983(69):143-15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在细雨中呼喊》:福克纳影响下的先锋叙事_意识流
下一篇论文:《女神》中的“太阳”与“月亮”_太阳意象“月亮”意象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