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公共演讲劝说力的语用探析_面子理论

时间:2011-05-11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总统就职演说具有独特目的和显著特征。拉近距离的语用策略。作者介绍布莱恩和莱文逊的面子理论来阐释产生效果的原因。
关键词:就职演说,语用策略,面子理论

  前言

公共演讲,尤其是政治演讲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很多学者已对公共演讲进行了广泛研究,如传统语法的研究、演讲内容的研究、与具体语言特征有关的三个元功能的研究,对公共演讲体裁和文本的研究,等等。然而,几乎没有人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演讲者技巧进行分析过,他们并没有解释演讲者是如何在演讲台上成功的达到交际目的的。

语用学没有独一无二的定义。本文作者引用凯姆普森对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是一种试图发现说话者如何使用句子而达到成功交际目的的理论(Kempson,1975:84)。公共政治演讲是政治家以口头形式向聚集的听众传播信息的活动,在这一交际过程中语言以及元语言是不可缺少的。总统就职演说具有独特目的和显著特征,因此,本文作者以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例进行分析。“演讲通常被看做是在特定时限内清楚、有趣、恰当地达到传达信息、劝说等特定效果的一种综合策略”(Wilson, 1994:5-6)。 总统演讲的目的在于让全国观众确信自己的投票是正确的,使民众信服总统能够代表他们的广大利益,并得到最大限度的拥护和支持。

作者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以下问题:为了劝说听众信服毕业论文范文,奥巴马在演讲中使用了何种语用学策略,以及这些策略产生了何种语用效果?作者发现演讲者使用了多种方式使自己与公众靠近,与公众互动,并得到公众的响应。

一 拉近距离的语用策略

在就职演说中,美国总统无一例外地要与全国观众缩小距离。尽管站在高高的演讲台上,可他们都努力让公众感受,虽然身为总统,但他也是民众的一员,是国家的公仆,是兄弟姐妹,而不是拥有至高权力却无法接近的人。他们通常使用三种策略。以奥巴马为例:

1 称呼的方式

在2009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奥巴马致意道:“My fellow citizens(我的同胞们)”。此前的总统也不例外,称呼民众“my fellow citizens, mycountrymen, or my fellow Americans(我的同胞们,我的市民们,我的美国同胞们)”。这种方式涵盖了所有美国公民,并赋予平等的地位。奥巴马总统通过表达自己希望成为公众一员的意愿,缩小了与公众的心理距离,使得演讲像兄弟间谈话一样轻松和谐。

2 复数人称代词

奥巴马避免使用“I, you”等单数人称代词,而是使用复数人称代词“we, us, our, ourselves”。以下是其就职演说中复数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

 

we

us

our

ourselves

64

23

70

3

复数人称代词的使用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拉近总统和民众间的距离以增强凝聚力,集合演讲者和听众参与到同一活动中。心理距离缩小了,总统融入民众群体。没有人会拒绝拥护一个有着同样身份、同样处境、平易近人的总统。

3 产生效果的原因

作者介绍布莱恩和莱文逊的面子理论来阐释产生效果的原因。布莱恩和莱文逊把面子看做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想为自己争取的自我公众形象”。他们讨论说每个人在社会群体中都有两种面子,一种称作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指对领域、个人所有的基本主张;另一种称作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指互动者所称的积极稳定的个人形象或“个性”(主要指自我形象被欣赏和认可的欲望)。他们认为几乎所有交际都会对面子形成威胁毕业论文范文,并由此提出四种威胁面子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s),和五种回避或降低威胁的策略。

作为总统,奥巴马意识到群体身份的重要性,而同时公众也在意自我形象、积极面子是否被新总统所欣赏和认可。奥巴马称呼民众为同胞们,并使用“we, us, let us”以突出他作为一个普通的美国公民、公仆的群体身份。通过表达对公众形象的关注、对全国观众的友好和尊重,他避免了对听众积极面子的威胁。根据布莱恩和莱文逊的理论,这种策略属于积极礼貌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strategy),常被用于缩小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没有了心理距离,总统演讲就能够在和谐活跃的气氛中进行下去。

二 与公众互动的语用策略

除了拉近了与公众的心理距离外,奥巴马还成功的点燃了观众的激情、唤起了他们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理想。是情感共鸣为总统赢得了公众的支持、认可、信任。美国总统通常使用三种策略:

1 共享遗产

继承《独立宣言》和就职宣誓在美国历史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是总统赢得民众信任和支持的象征。通过反复强调美国人共同的传统理念——“自由”、“民主”、“平等”,奥巴马赢得了公众的拥护和响应。如奥巴马在演讲中讲到“我们的成功取决于勤奋与诚实、勇气与公平、宽容与求知、高尚与爱国的精神”。

2 赞美公民

美国人追求个性、主张平等、崇尚自由和努力奋斗的精神使他们渴望得到认可和肯定,奥巴马的演说中不乏对公众的颂扬,以激励公众为国家奉献。如,“因为我们仍然忠于祖先的理想”,“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是真实的”等等。

3 借神之力

总统并没有忽视宗教情感的作用。奥巴马在演讲中三次借上帝之名表达自己的执政理念。他鼓励民众继承上帝的意愿、响应上帝的召唤、感谢上帝的恩典。以上帝之名,他表决心要做一名上帝的追随者努力奋斗,为接下来的劝说打好伏笔。

4 效果产生的原因

根据布莱恩和莱文逊的面子理论,人们会在交际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触犯面子理论。有时,这些威胁面子行为会对听者的消极面子造成威胁,如命令、请求、建议或者表达强烈的感情。作为新任总统,奥巴马需要反对党的支持,需要公众的认可,需要与民众齐心协力共同面对经济危机。当然毕业论文范文,他不可能直接要求或者命令别人做什么,因为这样做只会威胁他人的面子,导致交际失败,劝说的目的也无从实现。为了减少威胁面子行为,他借助了“语用移情”(pragmatic empathy)的策略。

布莱恩(1987:107)曾提到:移情是使自己置于他人的意识和情感的过程。这可能是个体能够和平共存的主要因素。而语言是移情的主要方式之一。

换句话说,语用移情是指说话者和听话者通过置身对方处境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考虑到对方的思想、情感、观念,在相互理解中达到交际目的(张军梅:2008)。语用移情使总统和公众互相理解,从而使总统演讲达到特殊的语用效果。

三 号召公众行动起来的语用策略

1 “送礼”

根据布莱恩和莱文逊(1987)的理论,“送礼”被看做是一个经典的积极礼貌策略——说话者了解听话者的人际关系需求,并使其得到满足。“送礼”被阐释为提供需要、同情、理解与合作。

在演讲中,奥巴马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并产生互动,但他最希望的是使民众愿意行动起来,服务自己的国家。他的经济政策、军事政策、民族政策、甚至国际关系政策就是为了满足国民的需要。美国人还没有从伊拉克战争和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迫切的想知道奥巴马新政是否不同于布什政府,是否能够使经济复苏。因此,能否满足公众的需求决定了他的演讲的成败。演讲中他使用了三种策略。

2 罗列急需解决的问题

奥巴马一上任就面临着布什政府丢下的烂摊子——伊拉克战争损失巨大,经济衰退打击沉重。如何复苏经济成为从竞选演讲到就职演讲最为激烈的话题。奥巴马从社会生活的几个具体方面表明观点,为民众树立了信心。

3 阐明基本对外政策

伊拉克战争使美国陷入尴尬境地,美国的国际声誉也因此倍受影响。此时,如何重建友好的国际关系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柔和词语为奥巴马赢得了良好的公众印象:如,“美国是每个追求和平与尊严的国家、男人、女人和孩子的朋友”。

4 明确特殊问题,如种族问题

作为美国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毕业论文范文,奥巴马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尤其是向曾被布什政府视为防御和攻击目标的穆斯林伸出了友好之手,纠正了布什政府的以少数种族为目标的反恐政策,从而获得了不同种族群体的拥护。

综上,奥巴马通过多种方式劝说民众并得到支持。本文作者运用布莱恩和莱文逊的面子理论对其使用的语用策略和产生的语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通过积极礼貌策略减少威胁面子行为所产生的语用效果恰恰与讲演者的劝说目的异曲同工。

四 使公众信服的语用策略

谈到劝说力就无法忽略修辞的作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哲学家都将修辞看做是说话的艺术。演讲的目的在于劝说,修辞手法的作用在于使语言生动形象,两者像双胞胎一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就职演说中,奥巴马多次使用排比、隐喻等修辞手法。排比赋予语言以力量和内容,使演讲充满动力和激情;而隐喻的使用则使得听众走近奥巴马的执政情感中。

五 结论

成功的演讲能够实现令听众信服、使听众响应的效果。美国总统就职演讲因其极具魅力的劝说力而独具特色。本文作者以奥巴马就职演讲为例,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总统就职演讲使用的策略和产生的效果,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布莱恩和莱文逊的面子理论,作者发现总统通过有意识的保护和尊重民众的积极面子从而缩小与民众的距离,赢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并分析了修辞手法对劝说力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Brown,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learning and teaching[M].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1987
[2]Brown,P. and S. Levinson. Politeness:Some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Kempson,R.M. Presupposition and theDelimitation of Semantics[M]. Cambridge Uni.Press, 1975.
[4]Wilson ,D. “Relevance and Understanding.”In G.Brown, K.Malmkjar, A.Pollict&J.Willians(eds.), Language andUnderstanding[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张军梅,PragmaticStrategies Concerning FTAS in Political Discourse: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D],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2008.
[6]刘晓聪,A Study ofPolitical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American Presidential Inaugural Addresses,OceanUniversity of China, 200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转喻研究综述(图文)
下一篇论文:从格非小说中的荒诞死亡看现代人的生存处境_论文发表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