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tamp the envelopewith one’s address.(动词)
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动词使用的名词同样要遵循动词形变的原则,如:stamp(动词原形)à stamps(第三人称单数)、stamped(过去式或过去分词), stamping(现在分词).同样,当动词作名词用时,它也得符合名词单复数的规则。例如:a cheat(骗子);twocheats.
在汉语中动词和名词兼类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先来看一下动词作主语和宾语的情况:
(1)学习并不是很简单的事。 ( 动词作主语)
(2)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比赛。(动词作宾语)
在这两个例子中,“学习”和“比赛”都是动词兼作名词。有趣的是,在汉语中表示日期、天气等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可以充当句子的谓语,例如:
(1)明天五月一日。(时间名词作谓语)
(2)今天阴天。(天气名词作谓语)
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名词也可直接担当动词的功能。而在英语中,不跟动词兼类的名词是不能单独作谓语的,它前面必须加上系动词,然后,系动词与作表语的名词一块构成谓语,例如:Today is Friday.我们不能说:Today Friday.
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中词性兼类时词形没有变化。由于这一特点,区分一个词是名词还是动词就必须根据名词和动词各自的特点。比如说:名词能受数量词修饰;不受副词修饰;一般不能重迭;名词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动词的主要特点是:能受副词修饰;大多数动词能重迭;多数动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能用肯定否定相迭的方式表示疑问,如“吃不吃?”;大多数动词能带宾语;动词在句中经常充当谓语。只要掌握了动词和名词的基本特点,动词和名词兼类所带来的困惑就会迎刃而解。
4.2 动词和介词的关系
汉语介词比较复杂,大多数是从动词虚化而来,而且还保留某些动作的意味,黎锦熙先生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一书中指出:“介词是用以介绍‘名词’或‘代名词’到‘动词’或述说的‘形容词’上去,以表示它们的时间、方位、方法、原因种种关系的。”因此曾有人主张把介词改为次动词或副动词,作为动词的附类。但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一些纯粹的介词,单独不能作谓语,如古代汉语的“于、之”等,出自《山海经》的《鲧禹治水》中有这样一句话:“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像这句话中的“于”字,在古汉语中就只能做介词,在这里的意思是“在”。现代汉语的“把、被、从、关于、对于、为了、根据……”等等,它们都必须带着名词成分构成介宾结构才充当状语、补语、定语,作用完全和英语的介词(前置词)相同。至于像“在、到、比、给、拿、由、让、朝、往、用、经过、通过”这些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而在另一场合是动词。例如:
(1)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2)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3)许多同学都比我学得好。(介词)
(4)我们要比质量。(动词)
以上两组例子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汉语中动词和介词兼类的现象,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区分动词和介词的几种方法:
(1)动词能单独回答问题,介词则不能。(2)动词能单独作谓语,介词必须组成介词结构,才能作状语、补语、或定语,但不能作谓语。免费论文。(3)许多动词能重迭,介词则不能。(4)绝大部分动词可以加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趋向动词“来、去、下来”等,介词则不能。(5)动词能用肯定否定相迭方式表示疑问,介词则不能。
英语中的介词同样在句中充当状语、定语、补语。例如:
(1)She is singing in the next room.(状语)
(2)The skirt on the bed is hers. (定语)
(3)With tears in her eyes, she went into the room. (补语)
与汉语不同的是,英语中的介词还可以作表语。例如:
The spoon is on the table.(表语)
在这个例句中,系动词和介词短语一道构成谓语,但这不能被看成是动词和介词兼类。英语中动词和介词也存在着兼类现象,但并不常见,像“down”这个词,既可做动词又可当介词。例如:
(1)He ran down ahill.(介词)
(2)Downone’s axe and take a short rest. (动词)
跟down类似的词还有like, over,out,round等。
从动词和介词兼类的情况来看,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这一语法现象,只是汉语中更为普遍,而英语中介词作动词的情况对于非英语国家的人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还要注意的是,英语中的介词作动词用时,必须遵循动词形变的原则,而汉语中则没有形变之说。
4.3 动词和形容词的关系
如果把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作为动词最主要的特点来考虑,则汉语的形容词大部分都可以直接充当谓语,如:“小明非常失望。”形容词“失望”在这句话中充当句子的谓语;又如:“心情格外舒畅”中的“舒畅”也是形容词作谓语。而在英语中,形容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它必须和系动词一起构成系表结构(形容词充当表语)来共同充当谓语,例如,在“She is lovely.”这个句子中,形容词lovely在句中作表语,系动词is和lovely一块构成系表结构作谓语。
根据汉语中形容词可作谓语这一特点,似乎形容词可以归并于动词一类。但是有一些形容词却不能直接充当谓语,只能作定语,如“中式、西式;大型、小型;良性、恶性;绿色、红色;特等、超等;高级、低级;大量、局部;国产、民办;绝妙、赤贫;唯一、公共;有关、有益、无私、无条件、非正式……”等等,以上这些词称为非谓语性形容词(见1981年第二期《中国语文》发表的吕叔湘、饶常溶《试论非谓语形容词》一文),不能归入动词一类。例如:“这把椅子红色。免费论文。”就是一个典型的不符合汉语习惯而且不通顺的句子,“红色”在此不能单独作谓语,这句话可改为“这把椅子是红色的。”这样一来,此处的形容词用法跟英语中形容词用法相同,也是“是”和形容词一起构成谓语。
因此,在汉语里形容词仍然被保留为一个独立的词类,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形容词具有直接充当谓语的句法功能,有些词却不能直接担当谓语,而在英语中形容词前必须加上系动词才能构成谓语,这就是汉语和英语中动词和形容词的关系的区别。
汉语中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谓语,怎样辨别句中的谓语是动词还是形容词,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来进行区别:
(1)前边能受“不”修饰,但不能受“很”修饰的,是动词(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则例外,如“他很讨厌英语”);前边能受“不、很”修饰的是形容词。(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而大多数动词能带宾语。(3)重迭方式不同。动词重迭的格式一般为“ABAB”,如“整理整理”;形容词的格式一般为“AABB”式,如“整整齐齐”。
5. 结论
本文阐述了英汉动词与形容词、介词、名词三种词类之间存在兼类的现象,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这仅仅比较了英汉词类复杂关系中的一部分。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有意识地应用于阅读、翻译、写作等实践活动中,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加深对英汉词类的理解,特别是对它们的不同之处的认识,避免机械地用英语词类比附汉语词类,或是用汉语词类来套英语词类。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和排除两种语言的相互干扰,进一步提高汉语学习和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也为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英汉互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方文惠,1990,英汉对比语言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海 青,1988,语文基础知识实用辞典[M]。沈阳: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黄伯荣、廖序东,1985,现代汉语[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李俊峰、汪家扬,2002,大学英语语法讲座和练习[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全国外语院系《语法与修辞》编写组,1980,语法与修辞[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