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国外衔接、连贯与作文质量相关性研究综述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五)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Halliday和Hasan(1976)确定的最后一个衔接纽带。与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不同的是,词汇衔接不与任何句法类成分关联。因此它也是最开放的,定义最不充分的衔接纽带。根据词汇衔接,连续的句子里的词汇会呈现出某种关系。例如:
(a) 通过单词或词组的重复; (b) 同义词; (c) 反义词; (d) 上下义词; (e) 词汇搭配。
二 研究的成果
在学术写作和理解过程中,正式语体中的词汇(formal vocabulary)它的重要性一直得不到应用的重视,直到1976年,MinaShaughnessy首先对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此同时,Michael Halliday和Ruqaiya Hasan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语篇中词汇的作用。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用于分析说者或作者是如何使用词汇来影响听者或读者对连贯语篇的感知和理解的。此后研究者利用该理论对本语本族语使用者的作文进行了分析,也对英语本族语和非本族语使用者作文进行了比较研究。以下就是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
(一)对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作文的研究
1 各种词汇衔接纽带可以标识出学生的文学灵敏度,年龄越大词汇衔接量越大。
Eiler(1979)对15个九年级荣誉学生的作文进行详尽分析,立图寻找影响作文质量的原因[4]。她发现各种各样的词汇衔接纽带能够标识学生们的文学灵敏度(responseto literature)。照应则印证学生不求助非语篇环境(non-textual environment)也能维持一个自给自足语篇(self-sufficient text)的能力。论文格式。1980年,Cherry和Cooper对四个年级(四年级,八年级,十二年级和大学生)中的普通作文和优秀作文进行研究。该研究引入一些新的变量,如衔接纽带的平均距离(the average distance of ties),和衔接纽带的相对分布。基本结论是:作者越成熟,越依赖词汇;越少依赖照应和连接手段;更少使用替代和省略。衔接纽带比率呈现的特点是,词汇衔接量随年级增长而增多(四个年级分别是56%、59%、63%和68%)。
2 作文质量与各种衔接之间相关度低或没有相关度;计量词汇衔接量不能论证研究效度。
在德克萨斯大学的Hartnett(1980)做了一项研究:给基础班习作者传授衔接系统知识,将不同类型的衔接纽带量作为作文质量的评估标准。但所得结果却不确定。尽管研究中教师,处理方式(treatment)和写作方式(mode of writing)都没有明显不同,但整体评分和各种衔接纽带量之间的相关度却很低。在所有文章中,衔接纽带量只占21%。Pritchard(1981)对44个十一年级学生的高低文作文进行研究,发现衔接纽带平均使用率并不能区别作文质量。Pritchard认为计量衔接量不能论证衔接与作文质量相关性的效度问题 [3] 。她的研究十分让人信服:她使用了统计变换来固定分类,然后采用三组不同变量重复实验:(1)每百词中衔接纽带频度;(2)每百词中衔接纽带的频度;(3)每个主位单位中衔接纽带的频度。三种设计都未能论证某类衔接能够区分高低分作文。而且对所有类型的衔接纽带进行的方差(ANOVA)测试分析同样未能证明衔接与作文质量之间有明显相关性。Tierney和Mosenthal(1983)对24篇不同主题的作文进行研究:一为传记性,一为主题性(thematic)。评分人根据作者对主题的熟悉度(由作者是否看过教学幻灯片决定)为作文连贯性评分。他们发现衔接纽带随主题变化:传记性文章较多照应衔接纽带;主题性文较多词汇衔接纽带。然而衔接纽带并不能预测普遍连贯的等级。根据他们的研究,熟悉度及主题与衔接纽带正相关;连贯与词汇衔接及照应衔接不相关。衔接纽带渗透于所有文本,但与连贯没有因果联系;同时提出纯粹依赖语篇语言学的方法分析语篇并不能对影响写作质量的原因给予全面描述。
3词汇衔接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特性,但不影响写作质量。
Witte和Faigley(1981)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短文(5个高分,5个低分)进行研究。研究只采用两个变量:每个主位结构中衔接纽带出现频度及相对百分比。研究结果与Cherry和Cooper的结论相似:大约三分之二的衔接纽带是词汇衔接;高分作文似乎在所有的衔接纽带上都高于低分作文。他们认为衔接看起来是写作中一个重要的特性,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短文中的衔接纽带的多寡能影响写作质量。另外高分作文较长,有更多非限定修饰成分,错误较少,与低分作分相比衔接纽带较多。除此之外,高分作文在照应,连词及词汇搭配方面都比低分作高一倍。他们的研究却存在一个问题——没能对两类短文进行任何统计检测。
4衔接并非与作文质量不相关,某些词汇衔接与作文质量相关。
Crowhurst(1981)研究了六年极,十年级,十二年级学生的论讨文 [4] 。她分析了十五个变量,发现四种形式的衔接纽带对主位结构影响最大:(1)相同词项重复;(2)其它词汇项(包括同义词,上义词,普通词和词汇搭配);(3)长距离词汇衔接纽带;(4)在最后三个主位结构中出现的长距离词汇衔接纽带量。令她惊奇的是每个年级使用的衔接纽带量惊人的相似,最常见的衔接纽带是相同词项的重复;学生年龄越大,词汇越成熟,相同词汇重复量相对减少。McCulley(1985)研究了1978-79年间国家教育发展评估(NAEP)中17岁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质量、连贯和衔接之间的关系。论文格式。与Tierney和Mosenthal冲突的是:某些衔接纽带的频度(名词替代,省略;指示语替代;词汇重复;同义词,上下义和搭配)看起来与写作质量具有相关性。同时他发现语篇衔接只能对作文质量有15%的影响,而连贯却在41%的程序上影响了作文质量。连贯同时对文本衔接有53%的影响。
5 衔接纽带与写作质量相关性不明,衔接链与写作质量相关。
先期在衔接纽带与写作质量方面的研究结论有正有反。而Hasan在1984所著Coherence and Cohesive Harmony中提出,衔接是连贯的基础,但连贯性又要求有某种衔接关系的标准。她认为篇章连贯性程度的高低不以衔接纽带的数目的多寡而变化,而决定于衔接链相互作用的程度。因此Neuner在1987年对衔接与作文质量的研究中引入了变量衔接链 [5] 。所谓衔接链,即一个衔接成分前指的另一个成分又与再前面的成分衔接所构成的链条状丝丝相扣的衔接纽带 [16] 。
他对大学新生40本作文进行分析(其中20本高分作文,20本低分作文),证明了Hasan的观点衔接纽带量并不能区别高分低分作文。同时他发现高分作文中的衔接链较长,词汇变化丰富,词汇选择更有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归化异化与英汉习语翻译
下一篇论文:汉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