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看中国当代翻译研究的“失语症”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都不可能永远处于主导地位,任何一种文化所处的暂时的优势也只能是相对的,它终究是不可能统一世界文化的,各民族的文化只有通过交流和对话才能达到互通和互补之目的。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尤其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继续深化,其文化和文学将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势必会对业已形成的“西方中心”之模式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和解构。对中国这样一个属于第三世界的国家来说,借用西方翻译学术话语中某个现成的概念是不足为奇的,但这并不是根本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旨在通过这种对外来理论的借用将与本土现实和经验的融合以产生出某种新的变体,最终对西方的理论话语进行消解和重构,从而将原先处于边缘地带的本土翻译研究推到了前台,实现了多元共存的目标。

将外来理论与本土现实和经验相融合,具体而言,是指中国翻译界在借用外来理论时要加强对西方译论的批判性反思,结合本国情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具有自己本土特色的理论。结合本国情况具体又指“与本国的语言现实相结合,即从本国、本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现实特别是他们的异质性出发”(刘宓庆:1996:2)展开翻译研究。否则,若是一味对西方翻译理论顶礼膜拜,忽视本国的语言与文化特征,即使有幸在国际译坛上发表言论,也只会遭到忽视与藐视,更加助长西方话语的权力,消减自身的话语权力,被更加边缘化。所以要达到与西方学术的平等对话,中国翻译研究者应该重视本族语言与文化的研究,本族翻译理论的研究,将翻译理论广泛地应用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次,从而不但可以向西方及世界介绍中国的翻译理论与研究状况,同时也可以传达中国的独特文化,如香港城市大学的Olivia Mok曾在国际著名翻译学术刊物《视角》发表的《武侠小说的名称翻译》(Translating Appellations In Martial-Arts Fiction)中,不仅介绍了中国翻译界对名称的研究,也向西方和世界介绍了中国独有的武术文化。这样,中国翻译不仅成功地传达了中国的翻译理论,也传达了中国的特有文化,必会引起世界及西方的强大兴趣与重视,从而达到逐渐使中国翻译界走向国际,与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平分秋色,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与“中心”平起平坐,“失语症”因此也逐渐被“治愈”。

四、结语

中国当代翻译研究的“失语症”揭示了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话语权力的极端不对称性。在全球化趋势下,代表强势文化的西方必然会通过各种现代先进的通讯传媒手段来大肆推行其文化霸权,代表弱势文化的东方包括中国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而这种接受通常又是无意识的,在短期内这种不对称性还是难以改变的。但这种状况只是暂时的,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多元文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各国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在全球化趋势中改变被控制的局面,采取了各种积极措施以使本国融入国际社会中,成为国际社会受重视的一员和一极。随着中国的发展与强大,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西方及世界对中国也不得不平等相视,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本族文化事业,2005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办法》,将对购买或获赠国内出版机构版权的国外出版机构进行翻译费资助,首次为走出国门的中国图书翻译费资助。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必然会掀起一股新的中文书籍的翻译浪潮,而中国翻译研究的学者则应充分利用这一浪潮,响应客观需求,一方面研究中国的翻译实践与中国文化,一方面学习与反思西方理论,惟其如此,中国的翻译研究才能受到世界的重视,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参考文献:
1、Venuti, Lawrence. The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Mok, Olivia. Translating Appellations In Martial-Arts Fiction(J).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Beijing: Q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2.
3、爱德华.W. 萨义德.《东方学》 (王宇根译)(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曹顺庆. 文化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2).
5、曹顺庆、邹涛.从“失语症”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J),三峡大学学报, 2005(5).
6、陈宏薇. 从“奈达现象”看中国翻译研究走向成熟,中国翻译, 2001(6).
7、姜飞.《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8、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9、 刘宓庆. 翻译理论研究与展望(J). 中国翻译,1996(6).
11、王宁.《后现代主义之后》(M). 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
10、徐贲.《走向后现代与后殖民》(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0、王东风.《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J), 中国翻译,2003(4).
11、王东风. 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 中国翻译,2002(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汉语称呼语中透视中国文化和礼貌
下一篇论文:从会话原则面子保全论浅析科技英语的语域特征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