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试论地域差异与不同体裁民歌的关系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民歌,俗称山歌、小调、号子, 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的艺术瑰宝,是居住在高原、山区、水乡等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劳动者在其生产、生活中曼声而唱的一种抒情小曲。以下就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民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中把握由此造成的民歌之间的地域差异性。
关键词:中国民歌,地理环境,区域差异
民歌,俗称山歌、小调、号子, 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的艺术瑰宝,是居住在高原、山区、水乡等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劳动者在其生产、生活中曼声而唱的一种抒情小曲。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纯粹的独立性,然而,民歌的产生与吸收,却隐含着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区域环境。民歌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一,与地理环境之间有着比其它文化现象更为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影响民歌的诸多因素中,地理环境是最为强烈,最为稳定的因素。它会影响到民歌的体裁、歌种、风格以及民歌的流传和分布等方面。如《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中既有对具体地理环境的描述,也有对环境中特定生物的标注和民俗的咏唱。以下就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民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中把握由此造成的民歌之间的地域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民歌的影响
首先,中国民歌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平原、高山、盆地、丘陵、江河湖海等所有的地形在我国都可以找到,而这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也造就了我国复杂多变异彩纷呈风格各异的民歌。乔建中先生在《土地与歌》中谈到“自秦岭以南各地山歌的词曲结构、音调特征及衬词的运用等都同北方山歌形成明显的分野。有趣的是秦岭正好又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气候、地理与山歌体裁的流布形势如此相似,绝非巧合,而是反映了前者作为一种物质因素对后者这一精神现象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1]”我国有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它们或是草原辽阔,或是沟壑纵横,或是山高水长,风景奇异别致,自然色彩浓厚,地域单元相对独立,是我国民歌数量最多,风格最为独特的地区。如陕北民歌,产生于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山川沟壑纵横、塬峁连绵,交通不便,干旱少雨,所以这里的民歌高亢激昂、粗犷有力、恢弘质朴,旋律起伏跌宕,犹如山川一样自由纵横,音域如高原一样空旷深远,歌词多与野外自然景观相联系,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还表现出凄楚、苍凉和与自然抗争的坚韧不拔之感。作为“黄土地的歌”,有“信天游”、“山曲”、“顺天游”、“爬山调”等多种,其中以陕北高原的“信天游”为代表。“信天游”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本身就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人们随时随地触景生情,根据已有的曲调,采用比、兴手法,即兴填词演唱。
云贵高原是民族风情浓郁、多种民歌汇集之地,这里的地理环境相联又相割,一山之隔就会有民歌的差异。以山歌为代表,这里温和湿润的气候造就了青山绿水,在此种环境中的山歌自然就有另一种个性和风格,于高亢激越之中掺入诸多柔性的因素,显得优美多情。这里众多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众多的民歌形式。由于环境的影响以及这里许多民族没有文字,民歌成为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和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些重大节日各少数民族就会举行各种歌会。如侗族大歌节、壮族的歌圩、白族的三月节等,其时是对歌、赛歌的盛会,人海歌海、歌声嘹亮,几天几夜歌声不绝,场面十分壮观。
内蒙古高原是典型的温带草原环境,这里的蒙古族是一个音乐的民族,民歌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民歌中的“长调”非常独特,这高度抒情,有着优美流畅的曲调,波浪式的旋律,音域宽广,腔长字少,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如华彩绚丽的“诺古拉”装饰音,则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和自由奔放的气息。
青藏高原地势最高,是世界屋脊,气候高寒,为适应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呼吸功能发达,肺活量大。所以,这里的民歌唱腔高亢、音域宽广,犹如喜马拉雅山一样跌宕起伏,穿透力、律动性极强,有着“振谷”装饰音,同时由于青藏高原坦荡辽阔,歌声又具有悠扬自然的特点。准确地表达了藏族人民的倔强豪放的性格和对生活、对宗教的虔诚。如《青藏高原》旋律深情优美,跌宕起伏,宽广豪放,犹如奔腾的雅鲁藏布江,牵动着人们情感的波澜。新疆则有“歌舞之乡”之称,各民族的民歌旋律优美,节奏强烈,欢快热烈,活泼风趣,散发着浓烈的西域风情。如《阿拉木罕》、《达板城的姑娘》、《送我一朵玫瑰花》等民歌都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而在我国北方的平原地区,则大量出现小调体裁的民歌,与西部山歌风格截然不同。如东北的《小拜年》、《月牙五更》等,它清新流畅、细腻委婉、节奏平稳,脉脉温情,与东部平原地貌、田野风光是相符相承的。而江南地区是古代的吴越之地,著名的渔米之乡,文化比较发达,方言为吴侬软语,民歌细腻委婉、清新流畅、含蓄优雅,如《茉莉花》、《孟姜女》等。
其次,中国民歌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除地中海式气候和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外,其它气候类型在我国都能觅到踪迹。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不仅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而且在不同的劳动生产过程中也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民歌。不同的气候塑造着人们不同的气质、性格和情感。古人云:“南人善思,内向,北人善动,外露;北人崇刚,南人尚柔”[2]。气质的不同,则审美情趣不同,对民歌的理解感受和要求也不相同,从而对民歌的风格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我国北方人所处的气候环境是四季分明,温差变化很大,冬季寒冷,北风凛烈,土地干燥,因而北方人刚直,偏重于喜欢有棱有角、变化幅度较大、刚劲豪放粗犷的民歌;而南方因气候温和,温差较小,雨水充沛,水系密布,景色秀丽,风光旖旎,所以南方人喜欢线条平缓、变化幅度较小、细腻委婉抒情的民歌。
我国东部农耕地区的黑土地、黄土地上产生了小调、号子、打夯号子和筑夯歌。东南部水田稻作区,“田歌”则成了广为流传的民歌体裁。不同地域“田歌”的结构形式,音乐风格又各不相同,如江苏的格冬代、锣鼓车,上海的青浦田山歌、安徽的喊秧歌、薅秧歌、江西的锄山鼓、湖南的踩田歌、两广的插秧歌、云、贵、川的薅号子等,真可谓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西部畜牧区则多牧歌,蒙古族在内蒙古高原上的天然牧场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创造了长调和短调。长调节奏自由、音乐气息宽广而悠长,犹如茫茫的草原,开阔而舒展。如《牧歌》,那舒缓悠扬的旋律以及歌中的唱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¼¼”使人立刻就有置身于茫茫草原上的亲切之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视角、潜文本与不可靠价值观
下一篇论文:试论古诗词之鉴赏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