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浅论《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文体特色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叙述者之所以被称为叙述者。”至于视点。象征主义自十九世纪中叶的波德莱尔以来。《雪》的另一文体特色是对“重复”这一文体手段的突出使用。
关键词:叙述者,视点,象征,重复
 

海明威,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了一种简洁流畅、清新洗练的文体,在美国文坛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对欧美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在创作中时常运用意识流的手法,行文方面句式凝练、措辞朴素,往往以有限的文字表达出极其丰富的内容。

他在众多作品中都拷问了同一个问题,即有关生与死的思考。这个问题可谓是人类一直探讨关心的终极问题之一,许多作家穷极一生都在追寻该问题的答案。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以下简称《雪》)中,海明威就运用多种文体手段,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这篇小说大量使用了人物内心独白与意识流的表现手法,通过对哈里清醒和昏睡两种状态下的描述,使文章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美国著名文评家威拉德•索普对海明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海明威是当代最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之一。他敢于突破传统,创造新的风格和手法来适应题材的需要。” 在《雪》中,作家就创造性地交替呈现客观叙述与人物内心意识流描述,从而把一位昔日作家十小时的死亡历程,以及在死亡重压下对于生平的种种回顾与反思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作家所采用的文体手法与风格充分地适应了小说题材与内容的需要,其艺术成就突出体现在他的文体技巧之中。

一、叙述者与视点转换

叙述者之所以被称为叙述者,是因为他/她叙述了一个故事。在既无第一人称又无转述语的第三人称小说,叙述者与叙述人物的关系是明确的主客体对立关系。但在意识流小说中,意识活动的主体也可以称之为叙述者。布斯更在其《小说修辞学》中指出:“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叙述者是第三人称‘意识中心’。”至于视点,其基本含义是指观点角度,即从哪种角度来看待并讲述故事中的人物、事件以及其他细节。传统上有两类视点: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但有时候一部小说中也会融合不同的多重视点。现代小说中作家往往以意识流叙述的手法直接描述人物内心世界,从而使得视点越来越内在化。[1]

在《雪》中,海明威同时运用了第一、第二与第三人称,这就使得叙述者与视点的区分变得复杂化。小说主人公哈里在清醒状态时,作家主要采取直接引用人物对话和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混用的方式来进行描写。而当其半昏迷时,则是人物大篇的内心独白,兼用第一、第二与第三人称。人称的多变当然不是作者的随心所欲,而恰是其匠心独具、精心安排的结果。这样的叙述方式,给了作者更大的自由空间,他可以在各人物、各事件、各时间间自由往来,把回忆与现实,想象与事实溶为一体。下面就以哈里清醒或昏睡状态为分割,对《雪》一文中的叙述者与视点转换进行分析。

1. 清醒状态时的人物对话。《雪》的人物对话主要是在哈里与其妻海伦之间展开的,基本上都采用直接引语的方式。他们之间的对话虽然简单,但却将人物细致而微妙的感情生动传出,有时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含有意在言外的潜台词。直接引语的方式使得每个人都说着他/她自己的个人方言,从而充分体现了人物情绪与性格特征。论文参考网。

从夫妻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哈里对于海伦的矛盾心情。一方面他憎恶妻子,想把自己没能成为伟大作家的责任归咎到海伦的头上。因此他在文中不断说道:“你有的是该死的钱”,“你那些该死的钱就是我的盔甲”,“你这个坏娘们,你这个有钱的坏娘们”。另一方面他又“不知不觉地说出了他平时用来谋生糊口的谎话:“我爱你,真的。你知道我爱你”。其语言为何如此矛盾,仅靠阅读其对话是领悟不出的,因此作者又采用了第三人称的描述方式,让读者知道哈里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论文参考网。[2]

2. 清醒状态时第三人称的运用。作者在哈里处于清醒状态时所采用的第三人称描述充分揭示了他在生命垂危时的所思所想与所感,其中有对自己的批评与反省,也有对海伦人生经历的叙述。

在这里,哈里的反省是深刻的:“他虽有才能,但是因为弃而不用,因为出卖了自己,也出卖了自己所信仰的一切,因为酗酒过度而磨钝了敏锐的感觉,因为懒散,以为怠惰,因为势利,因为傲慢和偏见,因为其他种种缘故,他毁灭了自己的才能。”哈里不再怪责妻子,对自身事业的失败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他的内心似乎在进行着另一场对话,“他”和“你”的对话,这就牵涉到了第二人称的应用。[3]

3. 清醒状态时第二人称的运用。对作品中的同一人物同时用“他”和“你”来指称,似乎把一个人物一分为二,使人物的这两个方面拉开距离,又似乎是作家与其笔下的人物进行对话。

在《雪》中这种倾向表现得很明显:

你不让自己思想,这可真是了不起。你有这样一副好内脏,因此你没有这样垮下来……在你心里,你说你要写这些人;写那些非常有钱的人,你说你实在并不属于他们那一类……你说你会离开那个国度,并且写这个国度……可是他永远不会写了,因为每天什么都不写,贪图安逸,扮演自己所鄙视的角色,就磨钝了他的才能,松懈了他工作的意志,最后他干脆什么都不干了。[4]

这段话第三与第二人称俱全,指的都是同一个人物哈里。这里的“你”可以认为是现在的哈里对过去保着上述想法的哈里的称呼,也可认为是作家与其笔下人物对话时所用的称呼。哈里的内心世界一分为二,现在处于垂死边缘的他与过去的自己在进行交谈。与此同时作家也似乎在和哈里对话:“你说你实在并不属于他们那一类……你说你会离开那个国度”。接下来一句则又回到第三人称,一连四个“他”,把读者带回到现在的哈里身边,评价客观,分析准确。[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菩提树下的诗人—论王红公诗中的禅意
下一篇论文:浅论学校美育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