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力比多概念与荣格之反叛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Libido为精神分析动力学之肺腑,它牵涉到众多精神分析理论概念,直接指导精神分析之临床,并且还因此在精神分析变革史上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1911年的Schreber个案是Freud为了让其“儿子”Jung回到性Libido的立场而特意写的。对Libido概念的立场直接决定了Freud与Jung的分裂。甚至导致所有精神分析词典对Libido概念阐述的二分。Jung接着用其著名的内向和外向的概念来讨论,在《论自恋》中,Freud认为Libido自恋和客体的二分二者即对立又可互相转化,妄想狂就是客体Libido撤回到自我而以幻觉形式出现。
关键词:Libido,精神分析,Freud,Jung,自我Libido,客体Libido
一、引言:
Libido为精神分析动力学之肺腑,它牵涉到众多精神分析理论概念,直接指导精神分析之临床,并且还因此在精神分析变革史上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1911年的Schreber个案是Freud为了让其“儿子”Jung回到性Libido的立场而特意写的。对Libido概念的立场直接决定了Freud与Jung的分裂。甚至导致所有精神分析词典对Libido概念阐述的二分。如JeanLaplanche的《精神分析词条》中Libido的定义是:对于Freud,Libido是性冲动转化到客体或性目标的能量基础。而在Jung那里它是被扩大成为广泛意义的心理能量。 [1]
二、Libido的双性性
Libido概念提出是Freud给Fliess的手稿中:“生理的性欲强度超过一定的值后唤醒心理的Libido,然后导致性交行为。” [2,192] 故对于Freud欲望只有性的欲望,而Libido就是性Libido,并且根据双性性,只有男性的Libido。对于Libido概念的详细阐述出现于1905年《性欲三论》,开篇即提出:“只有一种Libido,即男性Libido,并且它在幼年的自淫中就是这样出现的。。对于女孩,它位于阴蒂,并且伴随成长,性感区从阴蒂转至阴道。”进而Freud将之与双性性概念联系起来,而早在1896年,Freud就已经有Libido双性性的雏形,即主动-被动的对子,可以看出早期Libido概念虽是单一的,然而支持男性Libido的双性性却是由非性欲色彩的两极:主动与被动,这一观点在1915年中得以阐述。而且Libido与焦虑的关系非常密切,焦虑其源于累加的紧张 [2,192] 。但自《焦虑神经症》开始,Freud认为焦虑源于Libido冲动的累积,根源是Libido在无意识中受前意识抑制所致。之后的重大改动就是1911年Schreber中尝试解释妄想狂而发展并在1914年正式提出的自恋Libido和客体Libido的二元区分。并认为“它我是Libido真正和原始的储藏库,Libido从这里才能被扩展到客体中去.”自我取代了性对象,Libido寄居其中,它导致这样的后果,即自我冲动和客体冲动的混淆不清,“Freud从客体Libido中区分出自恋Libido,但事实上此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复杂性导致了自我冲动和客体冲动之间无法明确区分,Jung拒绝承认任何不同冲动间的差别,然后将Libido用于一切心理能量,Freud坚持各种冲动不可能是相同本源。Jung试图通过中性Libido以及不同的冲动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3] Freud晚年认识到自己理论的不对称性,于是相对于代表Libido的Eros只能提出破坏冲动或死冲动。而死冲动的动力学却没有相应提出。
而到了 1923年Freud似乎作出妥协认为“客体Libido到自恋Libido的转变是对性的放弃,即一种去性化的过程,所以是一种升华作用,之后,性Libido的升华得以在各种创造性工作中实现。” [4] 既是说性Libido是可以通过升华等途径去性化为中性Libido的,即似乎含糊地接受了有中性Libido的观点。 应该提人格发展期中得以建立Libido理论:其详细阐述最早见于《性三论》性冲动的Libido由部分冲动组成,后者只有逐渐整合才能在精神结构中相互协调,部分冲动的来源是身体的特定的性感区,这些区域都对Libido有所贡献,起初,单个部分冲动独立地寻求满足,但是发展过程中,越发收敛和集中。各期固着和退行导致各种神经症精神病。对于此Freud大弟子Abraham将之总结为:
表一 [5]
 

Libido组织发展各期 客体爱的发展期 固着的后果
1口欲前期(吮吸)

 

自淫(无客体) 某类精神病(痴呆)
2口欲后期(咀嚼)

 

 

原初自恋 燥狂-抑郁情感障碍
3肛门施虐前期

 

 

有不合作的局部爱 妄想狂
4肛门施虐后期

 

 

局部爱 强迫症,其他前生殖转换神经症
5性蕾期

 

 

局部爱,由显著的阉割情结限制 歇斯底里
6成熟期

 

 

一般人

即Freud的Libido最终可界定为原初自恋的Libido到性Libido(即客体Libido)的动态对立。通过这样的总结我们得以发现虽然Freud认为Libido是可以去性化成为中性的,但是早年的自淫与原初自恋的Libido仍然是性欲化的。

三、Libido之论战:Freud的性赌注
对于Freud,妄想狂是对同性恋防御的结果,所以他对Schreber的《回忆录》的分析来说明是病因是性Libido紊乱,也是对个人同性恋防御之结果,即著名的Libido转化逻辑:
(1)同性恋逻辑:我是男人,爱他;他,也是男人。由于防御转为:(2)迫害妄想逻辑:我不爱他,我恨他。Libido经过投射变为:因为他恨我,他迫害我,所以我恨他是应该的;(3)色情妄想逻辑:我爱的不是他,而是她,而且是因为她爱我,色情产生嫉妒得到:不是我在爱这个男人,是她,她在爱这个男人。Libido最终撤回自我得到:(4)自大妄想逻辑:我根本不爱,对谁也不爱。我只爱自己。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乐亭皮影艺术教学初探
下一篇论文: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