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从诗人到诗歌英雄—论海子神话的建构过程及其外部成因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①余徐刚:《诗歌英雄海子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253页

梵高的画生前无人问津,死后却价值连城,罗丹的雕塑《巴尔扎克像》当时被讥讽为“麻袋片中的癞蛤蟆”,如今却是一件举世公认的杰作……天才似乎总是行为怪异而磨难缠身,而行为怪异与磨难缠身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衡量天才与否的外在标准。这之中,尤以诗人为最,而海子与这幅天才画像完全吻合。以怪异的标准来看,海子曾经到饭馆里要求朗诵诗歌,他还拒绝结婚并劝朋友也不要结婚。以磨难的标准来看,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诗歌,生前公开发表的却只有50首;海子生前不为很多人熟知,死后却成为同代诗人中知名度最高的;还有,海子最终以卧轨这样奇特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些外观以及人类的这种文化心理都有力地将海子推进了神话。

(二)对已逝的80年代的缅怀

“从90年代开始,‘80年代文学’就成了一个带有强烈的趣味性和精英意识的文学史表述,80年代文学被描述为纯文学生成和展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关于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和高尚趣味也被确立起来”。海子89年的自杀在很多人看来正好宣告了一个时代一种氛围的结束,之后没多久,市场化浪潮就席卷了中国,诗歌以及诗人的地位迅速下降,有人形容这个时代是“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尽管杨庆祥说很多人往往将80年代文学看成一个整体,而忽略了其内部的张力和多种面向,但与现在相比,80年代无疑有更多的理想色彩,所以很多从80年代过来的人都对那个时代念念不忘。西川也曾将80年代的文学思潮与启蒙运动联系起来。所以某种程度上,许多人缅怀的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他们心中已经逝去的美好时代和崇高理想:他们缅怀的不是海子,而是自己。

(三)传媒的跟进与推波助澜

如果说天才——怪异——磨难的文化心理以及不少人对80年代的缅怀构筑了海子神话的外部原因,那么传媒的跟进与推波助澜则对这一神话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他们将这一神话的风靡程度和稳固地位都大大加强了。传媒对海子神话所起的推进作用首先体现在对理想化的80年代的建构。缅怀已逝的80年代的不只是那些经历过80年代文学热潮的人,还有更多的后来者,他们通过传媒了解了那个“理想化”的80年代,他们为自己没能赶上那个充满理想的时代而遗憾不已。所以,80年代的很多东西都被不加辨别地笼统地加以称颂。如果说经历过80年代的文学热潮的人缅怀的是已逝的理想,那么,这些后来者哀悼的则是虚幻的梦想。某种程度上,海子神话正是作为理想化的80年代的一部分让无数后来者激动不已。传媒的跟进与推波助澜还表现在对海子之死、海子的生活经历以及相关纪念活动的一系列报道上。海子之死随同其后的顾城之死被纳入诗人之死的框架下引起人们广泛的争论。此外,关于海子的生平和纪念活动的记载也比比皆是。论文写作,海子。很多人也许对海子的诗歌知之不多,却都知道海子是一个杰出的诗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子神话起了促进作用。

三.小结

海子神话不只是海子诗歌价值的推导和演进,作为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它包含了很多外部因素,这之中有人们对天才以及“理想化”的80年代的想象,也有传媒的推波助澜。21年过去,海子的神话仍在继续,某种程度上,这种局面不利于对海子诗歌进行深入而理性的研究。正如西川在海子逝世2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所说的,目前虽有很多纪念海子的文章,但多数停留在“情感”的表达上,对海子诗歌成就的真正探讨还未展开。


参考文献:
(1)李振声,季节轮换:“第三代”诗绪论(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燎原,海子评传,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
(3)杨庆祥等,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八十年代文学事件再讨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高波,解读海子,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5)海子,海子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6)海子、骆一禾,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南京出版社,1991
(7)海子,海子诗全编,三联书店,1997
(8)林少波、文泉杰编著,为了忘却的纪念,哈尔滨出版社,2005
(9)温儒敏、姜涛编,北大文学讲堂,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10)李新宇,中国当代诗歌艺术演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11)杨秋荣,青春的单翅鸟——海子论,燕园梦附录三,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
(12)崔卫平编,不死的海子,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13)霍俊明,海子的“似是而非”的诗——兼论海子研究的相关问题,名作欣赏,2009.8
(14)西川,海子诗歌的来源与成就,南方文坛,2009.4
(15)杨丹珠,人,诗意地栖居,学术交流,2009.11
(16)王颖,现代性视野下的梭罗与海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8
(17)陈超,重读海子,名作欣赏,2009.8
(18)庞书纬,诗人神话的诞生——以《不死的海子》为个案,北京大学研究生杂志,2007.1
(19)张鹭,海子最后的春天,中国新闻周刊,2009.3.20
(20)余徐刚,诗歌英雄海子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
(21)胡书庆,大地情怀与形上诉求——对海子《太阳》七部书的阐释,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诗和画的实与虚看诗画交融
下一篇论文:从消费文化角度解读自然主义作品《嘉莉妹妹》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