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淡的墨色与大幅的留白,往往更能使整洁的画面浮盈出虚幻之感,这种若有若无的笔墨,代表了一种洒落的人生态度,直入萧散之趣。
在题款上,倪瓒的画很被后人欢迎,收藏者会在画上留上自己的墨迹。在具体程式上,倪瓒的落款位置一般安排在画面的最大空白处,主要在中景的水面上,在《六君子图》、《渔庄秋霁图》中,这种将留白与题款相结合的构图方式,再次体现了倪瓒注重虚实相生的艺术审美。倪瓒从艺术内蕴的角度把诗、书、画三者联系起来,以“和”将三种不同的艺术体裁在同一个展现维度中交相辉映,将艺术审美最大化,即将书法的遒媚与绘画的清润在气质上相通;题款的位置与形状成为画面空间经营的一部分;书写的的内容与绘画的主题互为羽翼。
四、两图的意境比较
倪瓒的特殊的艺术风格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密不可分的,当时政权掌握在蒙古人手中,汉族知识分子很少在朝为官,即使身居高位,也是受到排挤。多数人感到报效无门,思想倾向颓废,为求超脱。在物是人非的现实面前,士大夫阶层以一种无奈的心绪寻找个人的位置,他们之中有的和现实抗争,有的散淡人生,有的寂寞守志。但无论他们做出什么选择,士大夫阶层需要找一个精神寄托,于是在这个过程中,绘画成为了抒情明志的手段,由于将创作演变成个人抒情明志的手段,所以缘心立意,以情结境,讲究笔情墨韵,出去刻画之习,便成为了绘画创作的重要创作趋向。在《六君子图》中,黄公望的题诗中,他所描述的树木“正直特立”的形象,意在表现君子人格精神,如六颗树中松柏的坚贞,傲骨和庄重, 四节常青。如果把这幅画中的六颗树比作君子,虚无缥缈的远山比作世事,那这幅画不正是表现出元代那些失意落魄的文人,站在低矮的坡岸上,隔着辽阔平静,连波纹也没有的江面,淡看世事的无常,以及画家心灵深处的苦痛,无奈的复杂心情。
总之,倪瓒的画面尽显简约而平淡之美,在简约,平淡中蕴含的种种因素,包括他笔墨的多变性,意境的空寂、苍茫,这一切都体现着一种平淡的性情,也体现着倪瓒的美学思想和人生体悟。
参考文献:
[1]杨国平.构图学[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
[2]杨建峰《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经典大系:恽寿平》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4月.
[3]俞剑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12.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