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从沉默到发声——喜福会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荣伟

时间:2013-02-01  作者:佚名
许安梅的母亲也不甘沦为父权制的沉默羔羊,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她故意选定在小年夜自杀(按习俗,人死后第三天,灵魂将回来讨还宿怨,安梅的母亲殁于小年夜,她的灵魂将在大年初一来上门讨债。)这样,她把死变成一种武器,作为对她的一切不公平待遇的反抗,她用死教会了安梅语言的力量,从那天起,安梅也学会了大声反抗。

2寻根的热情与自我身份重新建构

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开山鼻祖赛义德的作品《东方主义》中“华裔无法用美国主流话语形成华人自身的独特意识,也无法依赖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自己的身份。华裔常常被边缘化,受到歧视,这种地位使他们高度重视个人和群体的认同。”

素云和精美这对母女多年来一直在沉默与误解中度过。素云的突然离世被生前好友形容成一只兔子那样快,因为她还有未完成的心愿。精美幡然醒悟,决定回到中国和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团圆,完成母亲的夙愿。当她下了飞机,踏上中国这片热土时,她身体里的那部分中国血液沸腾了。

在谭恩美的小说中,母亲的记忆也是两代人打破沉默的关键。通过回忆,母亲们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女儿通过了解母亲的过去,恢复缺失的民族记忆,重建自己的身份-无论她们的一举一动多么地美国化,她们改变不了华裔的身份,也永远割不断炎黄子孙传统的根脉。母亲的记忆是找回过去,重建自我的唯一途径。喜福会则是记忆的延伸,她们聚到喜福会玩麻将,比赛烹饪,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中国的故事,直至它们染上了神话般的色彩。通过这种途径,华裔女性找到了自身双重身份的合理定位。

3 多元文化和谐发展

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中表述了他力图超越东西方对抗的基本立场,从而使东方和西方成为对话、互渗、共生的新型关系。

《喜福会》中母女们的故事透露出了她们坚强、勇敢的一面,在异质文化中,她们默默抗争,力图打破沉默,找回自我。

莺莺·圣克莱尔打破沉默,告诉女儿自己的遭遇,帮助女儿正视婚姻中的问题,摆脱困境。莺莺说:“现在,我该把这一切也告诉我女儿……我得用痛苦的尖角去戳痛我女儿,让她醒悟过来。”“我女儿看到我文学艺术论文,只看到一个小巧的老太太,如果她足够聪明,她会看到一只老虎,她会与我斗起来的,因为我俩都属虎,斗本是老虎的本性,但我会斗胜她的,因为我爱她。”[4]女儿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体会到了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母亲们的良苦用心和对她们寄予的深切厚望。龚琳达这样表述对女儿韦弗莱的爱:“我希望你的一切事都很好,我希望你有最好的环境,最好的品格。我不想你为任何事后悔。”[4]303韦弗莱则意识到母亲只不过是一位年迈的妇人,耐心地等待女儿将自己请进她的生活中。

4 打破话语控制-鸿毛故事世代相传

福柯的“权利话语”理论认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权利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话语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暴力”。[3]

谭恩美从追求女性的利益和欲望出发,大胆地捍卫女性的话语权,从女性的角度讲述自己或者女主人公的经历,打破沉默,表明立场,给自己一个有力的表达空间,逐步瓦解女性的弱势失语地位,以突出她的女性主义意识。

当谭恩美与新一代华裔开始关注自己体内的中国血脉,希望重新了解中国文化的时,母亲这一代作为历史与记忆的见证人,成了她们最可信赖的询问者。而母亲们也一直在等待着向女儿倾诉的机会,希望通过讲故事把传统和智慧传递给女儿。“好久以来,她一直想给女儿们讲讲关于这根羽毛的故事,所谓千里鸿毛一片心呀,她将它作为传世宝留给女儿。就这样,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她一直期待着有一天,能以流畅的美式英语,将这个故事讲给那不懂中文的女儿们听。”[2]故事结尾素云的女儿精美又将这个故事传给了露西的女儿听,完成了“鸿毛精神”的传递,打破了殖民者对殖民地女性的话语控制,赋予她们发声的权利。

在小说《喜福会》中,不管是第一代移民华裔女性母亲们还是第二代华裔女性女儿们,无论是在传统的旧中国还是在开放的美国,无一列外地都受到了文化霸权和殖民语言的迫害和控制,但她们都没有因此而磨灭自己的意志,她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努力找寻、建构自己的身份,探索着女性解放及非殖民化的出路,最终沟通的障碍被打破,沉默的幽灵状态被打破,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他者”形象被消解,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群勇于找寻自我的女勇士。


参考文献
[1][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谭恩美.喜福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P12,P44,P85-P99.
[3]Selden,Ramen,etc.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4]AmyTan. The Joy Luck Club[M].New York:Ivy Books,1989.
[5]柏隶.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程爱民,张瑞华.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国外文学,2001,(3):88.
[7]刘康,金衡山.后殖民主义批评:从西方到中国.文学评论,1998(3):149-159.
[8]刘熠.《喜福会》:男性中心主义的颠覆与解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7月.第7卷第4期.P92—94.
[9]苗永敏·东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读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
[10]孙莹.《喜福会》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鸡西大学学报,2009:104-105.
[11]赛义德,爱德华.W.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3.
[12]许焕荣.电影《喜福会》女权主义解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3):8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唱给默尔索的哀歌—论《局外人》中的现代悲剧精神[1]
下一篇论文:《围城》中比喻的文化意义_文学艺术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