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爱恨皆虚幻,生死难从容-浅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叙事张力

时间:2012-04-09  作者:佚名

论文导读::构建了饱满的叙事张力。这部小说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的方式叙述故事。小说主要用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的方式叙述故事。
论文关键词:张力,内心独白,意识流
 

一、引言

海明威被誉为是“短篇小说文体大师”和“20世纪最优秀和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之一”。(Harris, 206)1936年,他发表了《乞力马扎罗的雪》。这个故事讲述小说家哈里临死前回顾一生,对失去本不该失去的创作机会追悔莫及,对自己依附有钱女人而荒废时间和才能痛心疾首。最后,在死神的召唤下,他魂归乞力马扎罗山。这部小说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的方式叙述故事,构建了饱满的叙事张力。“张力”这个文学概念是美国现代诗人、批评家艾伦·退特在1937年提出的。最初,他用张力来评论诗的好坏,认为“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艾伦·退特,117)随后,“张力”逐渐被文学理论界用于语言、结构、角色、情节等方面的研究。新批评派的梵·奥康纳认为张力存在于“诗歌节奏与散文节奏之间;节奏的形成性与非形成性之间;个别与一般之间,具体与抽象之间;比喻哪怕诗最简单的比喻的两造之间;反讽的两个组成部分之间;散文风格与诗歌风格之间。”可见,张力存在于文学内部各矛盾因素的对立统一中。有学者将张力定义为:在文学活动过程中,凡当至少两种似乎不相容的文学元素构成新的统一体时,各方并不消除对立关系,而在对立状态中互相抗衡、冲击、比较、映衬,使读者的思维不断在各级中往返、游移文学艺术论文,在多重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立体感受。(孙书文,61)本文拟从张力的角度,探讨《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叙事特色。

二、叙事张力

小说主要用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的方式叙述故事,中间夹着精炼简短的对白。意识流和内心独白是一对经常交替使用的文学术语,有的评论家认为意识流所指的范围大于内心独白,有的评论家则持相反观点。(Baldick,111)根据《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内心独白既可指所有成熟或半成熟的思想、转瞬即逝的印象和自由随意的联想,又可仅限于有序呈现的理性思维。(Mchenry, 6:342:2b)而意识流是描述与理性思维并存的大量视觉、听觉、记忆片段、自由随想和潜意识大脑印象,它与理性思维的逻辑性和有组织性构成对比。(Mchenry, 3:552:3a)本文拟把内心独白界定为有序呈现的理性思维,具体在原文中的体现就是哈里在清醒状态下的思绪;意识流则界定为自由联想和支离破碎的记忆与印象,即指原文的斜体部分和哈里在深夜完全昏迷即将死去时产生的那段幻想。

奄奄一息的哈里时而清醒,时而昏睡核心期刊目录。清醒时,他在与海伦争吵之余反省自己,内心独白表露了无奈和悔恨;昏睡时,他的潜意识仍旧汹涌翻腾,往事历历浮现在眼前,繁乱的一生一览无余。内心独白和意识流在文中分布的分量是不同的。文章开头至前半部分——也就是从炎热的中午到傍晚时分——小说叙述了哈里大段的内心独白,中间夹杂了一段恬淡的意识流随想;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傍晚到深夜哈里逝去则有四段漫长的意识流叙述和一段扑朔迷离的幻想。哈里的内心独白是他和海伦争吵之后的终结性思考,里面包含了对生活的厌倦。这种厌倦不是从他右腿疽烂时开始的,“For years it had obsessedhim.”令他厌恶愤怒的是, “So this was the wayit (the life) ended, in a bickering over a drink.” 他无奈的感慨道,“This was the end of it.”哈里落到这样的结局,原因在于他对金钱和享受不择手段的追求。不择手段的追求醉生梦死的奢华生活使他有意义的人生多年前就结束了,所以,他知道由于多年来 “kept from thinking”,仅以谎言去欺骗女人,他只是 “of being thatwhich he despised.”

一个有才能、有想法的作家走上这条路,它的原因是复杂难测和耐人寻味的。在哈利的内心独白里,他陈述到造成这一切都是因为 “He had destroyedhis talent by not using it, by betrayals of himself and what he believed in, bydrinking so much that he blunted the edge of his perceptions, by laziness, bysloth, and by snobbery, by pride and prejudice, by hook and by crook.”他拿着才情去做交易,为情欲和金钱一次又一次地出卖自己,仅仅是为了自己懒散、怠惰、势利和酗酒过度吗?答案显然不仅于此,哈里的意识流联想显示战争在其内心造成巨大的心理障碍和阴影。哈里脑海浮现的卡拉加奇火车站的撤退情景,被宪兵追杀的逃兵,遭轰炸和扫射的奥地利军官,还有帕苏比奥的战斗等战争的残酷场面。大脑里这些蒙太奇般的时空转换场景,暗示哈里在远离战争多年后内心仍有无法修复的创伤。而且文学艺术论文,战争带来的死亡恐惧一直萦绕在哈里的心中,难以挥去,这从随后的自由联想里可以得到印证——他回忆起在君士坦丁堡第一次看到死人,还回忆起被军官枪杀的穿着裙子的土耳其男人,还有承受不住通货膨胀冲击而上吊的小客店老板;对哈里影响最深的是投弹军官威廉逊的死。那晚威廉逊被德国手榴弹打中,肠子都流出来了。威廉逊嚎叫着要他打死自己,他下不了手,只是用吗啡帮威廉逊止痛,但无济于事,最后眼睁睁看着他痛苦的死去。因此,可以设想,战争摧毁了哈里。血淋淋的战争和死亡图景令人性扭曲,让哈里不再相信 “our lord neversends you anything you could not bear”,从而使哈里无法再承受生命的痛苦和重塑生活的信念。他藐视道德,拒绝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变得放荡不羁。在他深爱的女人离开他时,他夜夜宿娼排遣寂寞。

被爱情抛弃后,哈里选择堕落反映他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了信心。逃避责任和缺乏信心解释了为什么哈里投机取巧地依赖富有女人生活而放弃了独立奋斗。如果哈里没有堕落到以女人为生的地步,而是全心全意的创作,把生活的积累和人生的感悟都写成小说,此刻也许他会死而无憾,不会为自己蹉跎岁月,荒废才情而悔恨和痛苦。再假设如果他一生都是在冒险中超越自己,不断挤掉心灵的脂肪, 此刻他会觉得死得其所。因为冒险家们知道,自己每一次举动都是以生命做赌注的。最可悲可叹的是,哈里刚刚醒悟过来,期待人生走出麻木不仁,鄙俗不堪的状态,却因天意的安排,使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不由得“常使英雄泪满襟”。

内心独白和意识流的关系体现在前者受到后者的暗示,而后者受到前者的指引。意识流浮现的往事都是哈里的创造素材,昏睡中对这些素材的回顾和怀念是因为哈里清醒认识到他不再有创造的机会了。意识流又是对内心独白的延展和升华,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死神向哈里逼近,他生命越来越弱文学艺术论文,最后陷入昏迷中,在幻觉中飞上了乞力马扎罗的顶峰,完成了终极意义的追求。意识流的开放性为有限的文字容纳了多种解读的可能,而内心独白又把多种解读可能串在它叙述的主线上,这一放一收,文本便处在动态平衡中。而且,二者即在排斥中彰显自己的特性,又在互相吸引中汇成一股巨大的能量,让主人公完成精神的升华和灵魂的超越。

小说仅塑造了哈里和海伦两个角色,但文章不显得单薄,除了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的运用丰富了叙事之外,精炼的对白勾画出角色之间和角色自身的各种矛盾,有力揭示了性格和命运的关系,形成另一股张力,使小说丰满圆涨。

海明威以精湛简洁的对话刻画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张力关系和微妙的心态变化。在哈里对自己的不幸怨天尤人时,他不断对海伦发泄心中的不满,尖酸刻薄地奚落海伦,向海伦发出挑衅,对海伦的关心根本就不领情。甚至在极度的沮丧下,哈里赤裸裸的辱骂海伦,无情地嘲讽他们的爱情和恣意的贬低自己,“Love is a dunghill, and I’mthe cock that gets on it to crow.”

这些伤人和自伤的话语令海伦忍无可忍和无法理解,她迷惘地问道: “If you have to go away,is it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kill off everything you leave behind?” 在海伦地抗议下,哈利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于是说道: “I don’t want to hurtyou.”并开始剖析检讨自己的过错,“I didn’t mean to startthis, and now I’m crazy as a coot.” 为了弥补过错,他说道: “Don’t pay any attention, darling,to what I say. I love you, really.” 这样,“He slipped into the familiar lie he made his breadand butter by.”这句无意说出的谎言,表明哈里此刻十分内疚,他虽然不爱海伦,但也不想伤害无辜的她。可是不久,哈里又不可理喻地固态萌发,大骂海伦,“You bitch. You richbitch.”

哈里反复无常的话语反映了他此刻乖戾而痛苦、清醒而迷惘的心态。面对步步逼近的死神,哈里不知所措,几乎是去理性,疯狂地仇恨一切尚存的事物。其实文学艺术论文,他并非存心跟海伦过不去或对她恨之入骨,只是想发泄心中难以名状的愤恨。想到自己在改过自新的时候遭此厄运,哈里怨恨上天为何如此无情。海明威将主人公置于“好人受难”的境地,成功地表现了哈里产生对抗情绪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他几近疯狂的心态有了存在的理由。但是,海伦无端受到责骂却不能令人接受核心期刊目录。这样似乎两者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张力的互相排挤到了最大限度。如果张力只是排斥,那么两极就会断裂分开,作品也会成为破碎的残片,海明威鬼斧神工巧妙地化解了这个矛盾。1954年,瑞典文学院在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时,评价他“具有一种英雄的悲怆,这种悲怆感成为他对生命的觉悟的基本出发点。”(艾斯特林,650)作者“对生命的觉悟”和与生俱来的英雄气概使得他笔下的哈里即便是几乎疯狂的状态下也没有把过错归罪于海伦,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他的放纵堕落毁了自己的一生。同时,哈里是在饱受战争折磨后迷失了方向,陷入不能自拔的物语沼泽,因此,哈里的悲剧不因是自己性格脆弱或是本性丑陋引起的,而是战争对人的摧残和精神毁灭造成的。这样,主人公的悲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哈里在发泄愤怒后认真的反思过去,他认识到“If he lived by a lie heshould try to die with it.” 这倒也彰显了他男子汉的气概,对海伦也有一个交代。更何况他已经为从头再来做了努力,事已至此,再多抱怨也无济于事。想到这里,哈里的矛盾心情化解了许多,不再是忿忿不平,对海伦的态度也缓和了很多,不再变得蛮横无礼,尖酸刻薄。作者让男主角微妙的心态变化引领矛盾的发展,使二者的关系处于盈动平衡的张力中,作品因此也散发出一种“酒满不溢”的饱涨感。

三、结论

哈里临死之际,幻想自己飞到了乞力马扎罗山的顶峰——上帝的庙殿。到那里,哈里将在精神上得到救赎和永存,此处,本文表露了作者的基督教的救赎观。基督教认为,要得到上帝的宽恕和拯救而升入天堂文学艺术论文,首先要忏悔和赎罪。哈里渴望登上乞力马扎罗山的顶峰,让灵魂和精神像豹子一样长眠在洁白无暇的雪山山顶。如果他最后连是非善恶都分不清楚,他的灵魂及精神是不能呆在如此圣洁的地方,而是像身体一样,堕入金钱和肉欲的泥潭,他临终的内省,使他得到心灵的升华和灵魂的永生。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哈里在生之无望下悟出生命的真谛,依旧未晚。而且,他的真诚将打动读者,让世代读者铭记,在那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常年积雪的高山,不仅有一只风干的雄性猎豹,而且还有一位作家,哈里。

这篇小说的张力在叙事上营建得很成功,它有如蓄势已久却引而不发的弯弓,文中包含着应有的力度,使作品如不亏的圆月,明亮皎洁,如不溢的美酒,弥久弥醇。


参考文献:
[1]Harris,Laurie and Sheila Fitzgerald. ed. Short Story Criticism (vol. 1)[C]. Michigan: Gale Research Company. 1988.
[2]Baldick,Chris.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3]Mchenry, Robert.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5thedition)[C]. 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 1993.
[4]艾伦·退特.论诗的张力[A].“新批评”文集[C]. 赵毅衡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孙书文.文学的张力:非常情景的营建[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6]安德·斯奥斯特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A]. 诺贝尔文学奖要介[C]. 肖涤主编.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爱恨交织,褒贬共之—评《第二十幕》中作者笔下的尚达志
下一篇论文:百读不厌是《离骚》_文学艺术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