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网络谣言为什么那么值得关注?下面,我们从一个前段时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这个事件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发生在网络世界的谣言,该谣言在插上了网络的翅膀后得到迅速、广泛地传播,网民们对这个谣言的反应非常激烈,最终在网民的要求下警方也介入此事,而这就是“艾滋女”事件。其实艾滋女事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的体现,它涉及了比如公众权利,个人隐私等许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更有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涉及,所以使得网民们广泛关注。
关键词:艾滋女事件,网络谣言,网民态度
一、谣言与网络谣言
对于谣言问题首先应从流言谈起。传言是提出不任何信得过的证据、而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消息,而谣言常常是指恶意的攻击,是由制造者故意捏造、散布的假消息 [1]。而网络谣言呢则是指通过网络为主要渠道的传播的、由制造者捏造的恶意信息。
网络谣言为什么那么值得关注?下面,我们从一个前段时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这个事件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发生在网络世界的谣言,该谣言在插上了网络的翅膀后得到迅速、广泛地传播,网民们对这个谣言的反应非常激烈,最终在网民的要求下警方也介入此事,而这就是“艾滋女”事件。
二、“艾滋女”事件始末
据报道,2009年10月12日,一位自称家住河北省容城县贾光乡贾光村永红路六号、名为“阎某”的女子在某博客网站上发文,自述15岁时被继父强奸,后到北京,经人介绍去歌厅工作。13日,此人在博客中发布一份共有279个电话号码的“性接触者通讯录”,并称自己于今年九月初被检查出感染艾滋病。网文称,被曝光的电话号码大多分布在北京、保定、石家庄,还有广东等南方省份的“接触者”。发表论文。该消息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所谓的“性接触者号码”几乎一夜之间传遍全国各大论坛。为了证实闫某所说的情况,记者拨打了近百个被曝光的电话号码后发现,八成用户都已停机或关机,接听者均表示不知情,其中一些号码的机主是女性。于是不少网友把阎某搜索出来,数千网友跟帖痛骂阎某,不少人表示这是“存心报复”。
而当事人闫某被迫站出来,并坚称这件事情绝对不是她做的,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去做了艾滋病毒的检测,结果是阴性。在警方介入调查后,很快找出了嫌疑人,就是闫某前男友杨某。并最后证实是一切都是杨某所为,包括博客,艳照和视频,公开号码,都是杨某为报复阎某所做的。
在艾滋女事件中可以看到出本来这个事件是在网络上传播的,是一个网络事件,但是由于它涉及了众多人的隐私,而且涉及到艾滋病,所以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可以说,这个网络事件泛化到了现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网民们的态度,是在网民的众声轰炸中,才把这个事件从网络推出了虚拟世界。究竟是网民为何那么在意网络谣言,网民们对网络谣言的态度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心理?
三、“艾滋女”事件搜集统计
作者把“艾滋女”事件分为两个阶段,事件真相不明阶段与真相大白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作者根据搜狐网分别搜集了网民的回帖内容,将他们的态度进行归类,总结,得出如下表格:
表1 从网络回贴看网民的各种态度
|
|
事件真相不明阶段 |
真相大白阶段 |
网民的态度 |
支持.. |
类似帖子 |
支持.. |
类似帖子 |
1. 对阎某 |
1.1 同情 |
- |
9 |
1761 |
23 |
1.2 讽刺、怒骂 |
- |
2 |
236 |
4 |
2. 对造谣者 |
2.1 怒骂、绳之以法 |
- |
- |
1626 |
8 |
3. 对号码被公布者 |
3.1 同情 |
13 |
1 |
- |
- |
3.2 讽刺,认为活该 |
101 |
14 |
227 |
3 |
3.3 支持嫖客 |
- |
1 |
- |
1 |
4. 反思社会问题 |
4.1 反思 |
11 |
7 |
592 |
15 |
5. 艾滋病恐慌 |
|
2 |
1 |
- |
- |
6. 置身事外的过客 |
6.1 看客 |
- |
2 |
6 |
2 |
6.2广告 |
4 |
18 |
- |
- |
7. 仍然怀疑事件 |
|
- |
- |
13 |
3 |
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阎某,在事件产生前后,网友对她的态度是两种:同情和怒骂、讽刺。我们在看到,事件真相大白之后,对于阎某,更多的网民是对她表示同情。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也有人在真相大白之后仍然对她讽刺和怒骂。
对于在事件后期才被揪出来的罪魁祸首,闫某的前男友杨某,网民们的态度倒是一致地怒骂他,要求严惩,绳之以法。对于号码被公布者,我们可以看到,在事件发生的时候,网民对这些“受害人”的态度,更多的表示的是活该,讽刺。极少数人同情。事件真相大白之后,也没有多少人同情。
还有就是其他类型的态度,如去反思社会问题,对艾滋病的传播表示恐慌等,也是在事件真相大白之后,有更多的持有这样的态度。另外,还可以看到也有一部分看客,还有打广告的人。有些人居然在事件真相大白之后,仍然怀疑。怀疑性是网络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
四、问题提出以及相关分析
作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一)网民对“艾滋女事件”的态度
网民对闫某的态度有两种。在事件初期,对她的表态的人不多。个人认为,其实更多人是看了这个帖子或者是图片与视频,是没有对闫某直接表态的,可以看出,大部分网民对于事件的主角还是有比较高的分辨能力,因为事件其实还是有很多值得怀疑的地方,网民们其实也知道,但是都还是将这个事件当作真实的,尽管它未被证实。
在事件真相大白之后,同情闫某的人占了绝大多数。但是我们同时看到讽刺和怒骂的人也增加了。我认为这个可能是由于阎某本人的因素,持这个态度的人们都基本认为闫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事情爆发出来,就是因为她和她前男友相处出现问题,所以是咎由自取。其实不难发现,阎某在事件初期并不是网民们表态的主角。网民并没有将阎某当成主角抨击。
网民们抨击的主要对象却是号码被公布者。其实按照常人的思维,号码被公布者应该来说是受害人,为什么不遭到同情反而被网民们众人怒骂呢?其实我觉得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道德规范的问题。
(二)对号码被公布者的态度
网民们在没有得到事件证实之前,对闫某的态度不好表态,而对于号码被公布者,很明显,为什么这些人的号码被公布,肯定是和这个事件有问题。在网民表态的时候,就把这个事件当作真实的事情。网民认为,这些号码被公开者一定是和事件的相关的,不然为什么是他们的号码被公布?而这个事件涉及到的无疑就是嫖娼的问题。与闫某接触的人都会有可能得艾滋病,是这个事件所反映的第二信息,第一信息就是闫某的作风不检点。这个第二信息在网民看来,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就是他们,这些号码被公布者,要是不去和闫某有性接触,生活作风检点的话,就有可能不被公开号码,也不会有潜在的患上艾滋病的危险。而在中国看来,嫖娼这种行为是不齿的,而且还染上了艾滋,网民就认为,这纯粹是那些人的咎由自取。发表论文。所以在这个时期,讽刺号码被公布者的人特别多。
在事情真相大白之后,网民们对这些人的态度依然是讽刺和怒骂。这就奇怪了,按理来说,被证实事件是谣言,闫某根本不是不检点的女人,罪魁祸首是杨某,号码被公布者就完全是受害者了。为什么还有人讽刺呢?我们看到,其实号码被公布者,有些人并不是和闫某有关的,有些甚至是女性。在分析网民们的回帖内容之后,其实他们针对号码被公布者的同时,也针对这个事件。这个事件最有代表性的,最特别的,最引人注目的,其实也就是被公布了号码的人。在事情真相大白之后,网民内心的道德标准仍然在衡量着事件的几个任务,在衡量到这些被害者们的时候,思量的是他们和事件没关系,却依然还被公开了号码,侵犯了隐私,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未能好好保护好自己的信息,自己的隐私。而且号码被公布者也在网上(不是搜狐网)曾经也诉说过自己的受害冤屈,也要求讨伐阎某。所以网民认为,他们根本不必叫冤,这也是他们咎由自取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