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同伴知识共享的模式和作用 |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
|
|
近几年,同伴评价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在我国逐渐被用于中小学教学中。尤其在网络学习中,由于评价的即时性和网络参与的匿名性,同伴评价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伴评价不仅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绩效的方式,也能锻炼学习者的批判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创建良好的组织学习氛围。
4.3以Blog为平台的网上同伴知识共享模式
Blog,我国翻译为博客,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在此模式中,网络学习者以Blog为平台,记录每日学习成果、所思所想和日常生活发生的与学习有关的事件,把Blog作为自己的一个学习成长档案袋。有共同兴趣或同一研究课题的学习者组成一个博客群,学习者定期访问同伴的博客并利用博客的评论功能给予反馈。由于成员的经验、看问题的视角等各不相同,因此他人的回复往往可以给作者启示,丰富作者的知识;同时阅读者通过浏览他人的经历和感受,结合自己的经验,将他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更可以将有用的日志转引到自己的博客中,建立Blog上的个人知识库。基于Blog的交流实际是隐性知识社会化的过程。Blog群成员并无主次关系,同伴地位平等,浏览和回复等行为具有自主性。模式中成员关系如图3所示:

使用此模式对网上学习者和学习组织有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制定一定的日志发表和评价标准、博客成员具有平等性、博客成员善于不断学习。
5 结语
本文根据网上同伴学习理论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提出了两类网上同伴知识共享模式,并具体列举了每类模式的几种类型、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等。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只是提出了几种较有效的网上同伴显性知识共享模式,并非所有的网上组织显性知识共享都适合使用。论文参考网。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模式能适合所有的网上知识共享,其它如Wiki、基于资源的学习等也能很好地应用到网上同伴显性知识共享中。在实际应用中必须依据具体学习的内容、资源环境及组织特点等选择、修改或创建最适合的模式。
.
参考文献:
[1] 王 陆.大学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05,(3).
[2] 阮高峰,林叶郁. 同伴学习模式及网络互助学习群体构建实践[J]. 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
[3]Youth to Youth:AnEvaluation of State AODA Funded Peer Programs in Wisconsinhttp://dpi.wi.gov/sspw/youthtoyouth.html
[4] Clare C. Brown ,Peer Monitoring of Learning Behaviour,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ractice,1999(15).
[5] 郭友兰.基于知识共享的组织学习[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6] 黎加厚, 齐伟. 话题:概念地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3,(9).
[7]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 胡誉耀. 智能搜索引擎与知识共享[J],中国信息导报,2003,(11).
[9] 李海花. 导生角色研究[D].广东:华南师范大学,2004.
[10] 黄娟. 基于网络的校际主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效果的分析[D]. 广东:华南师范大学,2003.
[11] 张建伟,孙燕青. 从“做中学”到建构主义——探究学习的理论轨迹[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
[12] 高永刚.面向项目的知识共享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5.
[13] 梁文鑫.Web-Quest——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J],中小学电教,2004,(11).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