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图书情报

我国机构知识库研究的现状、实践与热点

时间:2016-02-23  作者:焦 丽

摘要:概述了我国机构知识库研究的现状,理清了我国机构知识库研究的整个发展脉络,指出其存在的有关问题,探讨了机构知识库研究的发展方向。
论文关键词:机构知识库,开放存取,学术交流

1 我国机构知识库研究进展

1.1 IR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功能

对于IR概念的理解更多取决于学者对IR本质理解亦或是对IR认识的角度,吴建中教授认为机构库是指收集并保存单个或数个大学共同体知识资源的知识库,在学术交流体系改革的诸要素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即扩大对研究资源的存取能力,重申学术机构对学术的控制力,增强竞争力,减少杂志的垄断性,提高经济自救力和与各类机构及图书馆之间的关联性等[1]。赵继海从IR的表现形式——数据库角度出发,将IR视为一个大学或研究机构通过网络来收集、保存、管理、检索和利用其学术资源的数据库,并从其构建的平台——网络、内容——学术资源、主体——大学或研究机构以及IR特点等方面展开了分析[2]。李广建等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IR进行了重新定义、从系统的角度指出IR在实践上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系统[3]。

国内学者对IR特点都以特定性、永久性、开放性以及学术性为基点进行阐述,目前学者对IR功能探讨最大分歧在于IR对学术交流功能实现的争议。IR作为一个大学或研究机构内部的知识和信息存储与利用的枢纽,其主要功能有:⑴具有知识记忆、传递、开发的功能;⑵支持研究机构的成果发布、学术出版和信息利用,能促进机构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⑶收录了一部分灰色文献,促进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与共享;⑷可以彰显机构的学术实力,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⑸可增强机构对学术产出的控制力,促进平等使用与共享。

1.2 IR的知识内容类型

机构知识库覆盖的知识内容,一般指本机构成员学生和合作者产生的知识内容,它包括:⑴作者范围:机构成员作品、其他合作者作品、合作作品和本机构出版物;⑵内容形式:文献型作品、非文献型知识产品、数据型知识内容、隐性知识内容和个人知识内容;⑶内容性质:具有普遍科学意义的知识内容、有竞争意义的知识内容、内部管理性质的知识内容和带有个人私密信息的知识内容;⑷发布形式:正式发布或发表的作品、相对公开使用但尚未发表的作品和未公开发布或发表的内容;⑸权属性质:法人作品、职务作品、其他职务作品、课题作品、机构出版的汇集作品和其他作品。

1.3 图书馆员角色的重新定位

图书馆作为学术资源的主要集散地与传播地,主要任务承担者为图书馆员。事实上,图书馆员才是真正的机构学术资源管理者,是机构建立知识库最恰当的参与者,他们在IR建立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吴建中指出:“IR的这种联盟检索方式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新的突破点,改变了图书馆资源受出版社影响的现状,并且图书馆通过对IR的管理可以更好地维持教学工作者与机构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延伸了图书馆的责任,推动了图书馆功能的扩大与技术的改进”。[4]侯壮则认为,IR为国内大学图书馆提供了一个新的资源拓展空间与新的服务体系拓展空间[5]。总之,IR建设不仅对图书馆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带来了冲击,而且也迫切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图书馆技术发展路线,需要重新确立图书馆在知识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1.4 IR的软件研究

目前,国内还没有开发出建立IR的开放源码软件或商业软件,因此国内学者对IR软件的研究还仅限于对国外开放源码软件的介绍与比较上。国内学者在分析国外代表性IR项目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分析了国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开放源码软件DSpace、ARNO、CDSware、Eprints、Fedora、i-Tor、MyCoRe的功能特点,并指出DSpace支持以社区为基础的内容管理政策和资料提交过程,同时提供数字资料保存的技术方法;ARNO提供一种对元数据进行集中管理的系统;CDSware能够对存储不同类型资料的大型机构库进行操作;Eprints提供一种简单有益的机构知识库系统,并拥有大量用户;Fedora是一种功能齐全的数字图书馆系统,且能对多个机构库进行协调;i-Tor配备了工具箱,能够创建一个以整合的方式对多个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存取和传播的环境;MyCoRe则着重强调配置软件的灵活性,以支持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和机构库。

2 我国有关机构知识库研究的项目实践

目前,我国机构知识库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其中以收集论文预印本的机构知识库发展得比较快速,出现了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奇迹文库等比较著名的预印本网站,并且建立了一些国外学术论文预印本的中国镜像站。如中国数理科学电子预印本镜像库,香港大学的HKUTO,浙江大学的DSpace系统,北京科技大学的机构库,厦门大学的机构存储系统,香港科技大学机构库,台湾数字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中国奇迹文库等,其中奇迹文库的论文预印本项目是专门为中国研究者开发的综合性电子文库,主要收录原创科研论文、综述、学位论文、讲义和专著的预印本及电子书等。目前,我国对外开放的机构知识库有两个:⑴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http://dspace.xmu.edu.cn/dspace/)。厦大学术库主要是用来存储厦门大学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专著、期刊论文、工作文稿、会议论文、科研数据资料,以及重要学术活动的演示文稿等。可以用来长期保存厦门大学的学术成果,方便校内外及国内外同行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评议、知识共享等;展示厦门大学学术成果,加快学术传播,提高学术声誉;促进电子出版和开放存取运动。2007年1月10日,美国密歇根州大学数字图书馆项目OAIster成功地对XMU机构知识库进行了元数据收割,并正式把其纳入数据提供成员。⑵香港科技大学科研成果全文仓储(http://repository.ust.hk/dspace)。由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用Dspace软件开发的数字化学术成果存储与交流知识库,收有由该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博士生提交的论文、会议论文、预印本、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与技术报告、工作论文和演示稿全文。浏览方式有按院、系、机构、按题名、按作者和提交时间。检索途径有任意字段、作者、题名、关键词、文摘、标识符等。

3 我国有关机构知识库研究的热点

从国内机构知识库的研究项目及发表论文看,当前国内对机构知识库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IR开放资源整合服务模式研究上。范亚芳指出,为了促进机构知识库开放学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传播,图书馆应将开放获取资源纳入到图书馆的整体数字化建设之中,对其进行系统化整合,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开放学术资源的有效利用平台,以此服务于教学与学科建设:⑴基于公共查询系统OPAC的整合服务。为了促进开放获取资源的方便获取和有效利用,必须完成开放学术资源与OPAC的有效整合,其原因在于:首先,OPAC有强大的资源基础;其次,OPAC系统通常是各种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它与读者数据库、流通管理数据库等相关联,可以方便地调用读者库数据,拥有最权威和最完整的读者信息资源;⑵基于电子资源导航系统的整合服务。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现代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论文:论文献载体的演变与化学文献检索的途径(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图书情报
最新图书情报
读者推荐的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