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美国公司拥有日本企业相当大的股份。因此,“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媒体行业的时候,我们不必感到诧异”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通讯网络往往被用来传输种类各异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由各自独立、互不相同的组织生产的。拥有自身专业特征和独立特许经营权的媒体在纸质媒体或广播电视这些独立的领域里传播新闻和各种讯息。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媒体融合才伴随着公司合并以及参股控股的浪潮而逐渐成为一种趋势(Templar,2000)。这是因为数字技术的出现使之成为可能,“各种形式的信息—声音、数据和视频—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被处理。因此,不同网络之间的差异也会逐步消失”。这种媒介融合使得国际传播的内容不再受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比如说广播和网络的融合,使得人们不必在特定的时间内收听特定的广播内容。
2、美国在国际传播中的霸权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美国在世界四大通讯社中占了两个,掌握了世界大量的信息资源,同时美国之音对世界的广播以及美国好莱坞电影对世界各国的文化入侵让美国在对外文化输出方面占据了极大地优势。而这种优势会越来越大。文化产业,首先就是一种产业化的商业形式,它必然受到整个美国经济的统领和牵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尤其是克林顿政府上台后,美国特别倡导一种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这就为文化产业的扩张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政策支持。或许可以这样说,自由主义经济就是支撑美国文化产业的构架。与此同时,文化产业所产出的是一种文化,因而,“资本主义,从消费文化的视角看,就不仅仅是个经济系统,而且是一种几乎使每种事物都服从于消费的文化”。 可见,文化产业所遵循的是一种“文化经济学”原则。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技术差距越来越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已经出现了信息强国和信息贫国之分,美国日本等世界强国早就走上了信息经济的时代,而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仍处在以工业、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强国越来越强,弱国越来越弱。“信息沟”已经形成。
4、跨国传媒公司成为国际传播中的主要力量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政治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渐渐淡出,经济、科技慢慢成为影响国际传播的主导因素。跨国传媒公司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飞速上升,美国的迪斯尼、国际新闻集团,德国的贝塔斯曼公司,英国的皮尔逊公司等十几家跨国传媒集团占据了国际传播的大部分市场,他们向世界传播新闻、电影、图书等多种文化产品,占据传媒业的广大市场。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经济的一个重要产物,也是其重要推动力。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传媒公司在经过大众化报刊时代之后,其商品化的性质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对利益最大化的追逐,使其也将视野投向全球,扩张实力,获取利润。可以说这些跨国传媒集团已近在国际传媒业占据了垄断地位。
参考文献:
1、 张少伟:《论手机媒体的特点》 2010年
2、 冯存万:《现代国际传播与国际关系》 2009年
3、 许盈盈 《手机媒体的传播优势》传媒观察 2009年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