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散打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制胜对手的徒手搏击运动。运动员想要在比赛中取胜,排除运动员在体能、技、战术、身体素质以及教练员的临场指导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对比赛中技术节奏和战术节奏的把握和控制成为制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散打,节奏
散打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制胜对手的徒手搏击运动。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散打运动起源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随着散打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该项目的运动水平也愈来愈高,运动员双方在比赛中斗智较技,使比赛的难度和对抗性不断的增加。运动员想要在比赛中取胜,排除运动员在体能、技、战术、身体素质以及教练员的临场指导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对比赛中技术节奏和战术节奏的把握和控制成为制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主要针对散打比赛中的节奏方面进行探讨。
1 节奏的相关概念
《新华词典》中对节奏包含两种解释:其一,在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有组织地进行,叫做节奏“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其二,比喻均匀,有规律。以上解释的潜在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力度即运动员在力量素质方面的能力;第二,时间即运动员在体能方面的控制能力;第三,组织运动员综合分配体能控制节奏放面的把握能力。
2 散打比赛中节奏的分类及其特点。
2.1散打比赛中技术节奏
散打比赛中的技术运用,按攻防性质可以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散打的主要进攻技术:快摔,踢,拳击技术等;防守技术以距离防守和躲闪较为常见。散打比赛中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打击力度、打击距离、打击速度、反应时间以及组合动作的稳定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通过与国外拳击、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等搏击术的比较总结散打技术动作特点可以用“快、准、狠、稳”来表述。“快”是指速度能力,表现在运动员应快、判断、启动、变化、技术动作完成几个方面。速度的快慢时把握反击时机的决定性因素。“准”指准确性,指动作发出后到达对方时,自己发力点与攻击的有效部位的准确程度。“狠”指对动作力度的把握,发力的效果以及打击效果。“稳”指稳定性,包括技、战术的稳定性和保持自身平衡的稳定性两个方面,稳定性关系到动作的质量好坏,战术意图的运用以及反击机会的把握。例如在同级别比赛中对身高臂长的运动员要依靠自身的优势控制打击距离,掌握比赛的主动性,利用适合自身的技术节奏克制对手。对矮个子运动员则通过逼近对手缩短打击距离后控制比赛的节奏,采用组合技术和摔法发挥自身力量方面的优势。对速度型的运动员要在控制打击距离的基础上发挥自身在打击速度上的节奏。
2.2 散打比赛中战术节奏
任一对抗性的体育运动都有它独特的战术特点。散打比赛中运动员之间对抗强烈,场上形势变化无常,攻防转换得节奏快。控制比赛的节奏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运动员应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运用不同的战术节奏控制比赛节奏的进行。散打中的主要包括以下战术特点:主动抢攻,先发制人;真假结合,诱敌深入;防守反击战术;敌进我退,敌怠我打;心理战术。“主动抢攻,先发制人”此战术往往用在与相对消极打法的运动员对抗时,主动积极进攻给对方以威慑力,要求运动员把握时机,做到判断准进攻快、出击狠、招法熟。“真假结合,诱敌深入”采用真真假假的技术动作去迷惑或引诱对手,让对方产生错觉从而暴露破绽,给自己造成进攻的或是有利的时机。“防守反击战术”是散手战术里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战术,在比赛中化被动防守为主动的进攻方式,运用此种战术时一定要善于把握时机,趁对方尚未完全做好防范的情况下给以突然的打击。“敌进我退,敌怠我打”针对不完全了解对手技术特点,战术风格和进攻性很强的对手所采取的一种战术,对于前者我们通过试探了解其打法风格,而对于后者我们主要是为了最大化的消耗其体力,从而及时捕捉战机给以打击。“心理战术”对水平较接近,相互间比较了解的运动员之间,此战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参考。要求运动员在比赛时善于揣摩对手的心理,而自己则能做到不露声色,以寻求对方的破绽而给以及时打击的一种战术。从某种角度上最后的获胜往往不是赢在技术水平上,而是赢在了心理和意志上。综合运用各种战术的目的在于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针对对手采用不的战术打法,将对方的战术节奏打乱,使对方运动员失去节奏或者跟随自己的战术节奏进行比赛,从而控制比赛的局面。
3 影响散打比赛节奏的主要因素
3.1身体素质对节奏的影响
散打运动的激烈对抗中所有技术、战术的发挥都必须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前提的。论文参考。散打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力度、距离、速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是身体素质(包含速度、力量、柔韧、灵敏、耐力)在比赛中的具体体现。在散打运动中身体素质中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抗击打能力,当身体遭受对手打击时能否在短数间内作出清醒的反应或者能否迅速恢复关系到比赛的最终结果。因此只有当运动员各方面的综合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和要求,自身的技术特点在平时的训练中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才有可能够有效地把握和控制自身的比赛节奏,以达到控制整场比赛的节奏,不失时机的发挥自身的特点风格赢得比赛。
3.2技术、战术对节奏的影响
技术、战术是控制和发挥比赛节奏的基础。保证身体素质的前提下,技、战术的发挥是把握节奏的基础。运动员技术水平越高,战术意识和战术运用越合理,对比赛的节奏掌握就越主动。通过技、战术控制比赛的节奏,一方面能够减少无效进攻与防守技术动作;另一方面通过战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保持自身体能的前提下调动对手,使对手消耗大量的体能。
3.3 心理素质和意识对节奏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正常发挥技术和战术控制主动权的有力保证。比赛中运动员心理失控,必然导致自身的节奏受到影响,容易让对手把握主动权,控制比赛的节奏。调整好心理,对比赛的节奏运用起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行为受到意识的支配,散打比赛中意识支配着行为影响着比赛的节奏,运动员需要统一意识与行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赛的节奏。
3.4 教练员对节奏的影响
古语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练员在场下对双方运动员的技战术以及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一目了然。因此教练员观看比赛时比运动员本人更清楚如何才能合理的运用技术、战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是取得比赛胜利的硬道理。教练员及时地作出决策和指导,提醒运动员根据对手的风格特点运用合理的技、战术,对运动员适应和把握比赛节奏以及调整比赛节奏的起着重要的作用。
3.5 对手对比赛节奏的影响
比赛场上不同的对手,技术、战术的变化以及风格和特点也因人不相同。运动员自身作为对方对手,尽量灵活的运用战术,不要让对方很容易掌握自己的战术特点和节奏反被对方控制。知己知彼是取胜的关键之一,因此对于不同的对手,打法节奏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4 结论与建议
4.1重视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技术、战术和心理能力的培养,通过系统的训练过程提高队员掌握自身节奏的能力,通过模拟比赛过程提高运动员控制整场比赛节奏的能力。
4.2比赛中的比赛节奏通过个人技术、战术的综合运用表现出来,受运动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对方运动员以及教练员临场指导的影响。运动员对比赛节奏的控制能力在教练的指导下以身体素质为变换节奏的保障,心理素质的调节为前提,攻防技术以及战术的合理运用为核心。
参考文献
[1]尤建军.篮球比赛节奏初探[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86-89.
[2]新化词典编纂组.新华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王丽娟,张博,于容容,肖福俊.羽毛球比赛节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4):111-112.
[4]李明森.散打战术应用[J].中华武术.
[5]姚维国.篮球比赛技术运用与节奏变化的关系[J]. 山东体育学院,1998(4).
[6]郑伟.现代运动训练与竞技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周滨.浅析散打实战技巧及技击原理[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1):123―124
[8]杨波.从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谈其发展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