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通过本次世锦赛的六场比赛可以看出,中国男篮是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和很大的上升空间的团队。在本届“世锦赛”上,中国男篮在每场球都是表现出,全队抱着“永不言弃”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精神进入16强。我国队员的平均身高是本次世锦赛所有队伍中最高的;平均年龄是所有队伍中最小的;罚球命中率最高;内线有世锦赛得分排名第一的姚明;外线有“世锦赛”助攻排名第四的刘伟。并且在“世锦赛”后国际篮联已将中国男篮最新排名十一名、积分为262分。上述这些都充分说明年青的中国男篮是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很大的上升空间的团队。
3.1.2通过各项指标与强队对比中,说明我们还存有落后的“欧美篮球”痕迹,这些根本问题如不解决中国男篮不可能有长足的进步。不能因为在对阵斯洛文尼亚的比赛中,凭借王仕鹏关键时刻的一记压哨三分球侥幸将中国队带入16强就掩盖了这个深层次阻碍中国篮球发展的根本问题。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忽略了中国篮球“小、快、灵”的传统打法,不紧跟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新形势,一味的高举高打使我国男篮的打法变得单一,特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等深层次的问题,这些根本问题如不解决中国男篮不可能有长足的进步。
3.1.3与世界强队比较,中国男篮在进攻与防守技术、战术上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攻防战术系统欠完整。必须在有限的备战时间里,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予以很好地解决。内外线的“2分球命中率、3分球命中率、总投篮命中率、助攻、罚篮次数、进攻篮板、突破次数、失误次数、平均每场总得分”这些数据水平都较低,说明我国男篮的攻击技术水平不高,与各强队相比差距是全方位的。同样在内外线的“防守篮板、抢断、快攻、平均每场失分、”的数据说明防守水平差距也是全方位的。
中国男篮在进攻与防守战术上也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进攻盯人战术都是“固定位置、路线,人、球连续移动的打法”较单调缺乏灵活机动性;第二、完全以姚明为战术的主体,姚明下场后还是这一套。战术的布置缺少灵活和变化;第三、中国队每场球的“首发阵容”基本上没有多大改变,进攻打法基本上也没有变化等等问题都有待尽快地解决。
3.1.4在“世锦赛”上中国的后两场比赛的第三节都出现体力下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上场打球的人少,连续奋战使体力消耗过大,短时间很难恢复,产生疲劳积累所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世锦赛”场场都关健,姚明是因手术后刚痊愈,体能还没完全恢复,由于中国队每场打球的又只有7—8个人,连续奋战体力消耗过大,短时间很难恢复,产生疲劳的积累所致。
3.2建议
3.2.1改变进攻现状,制定以姚明为核心,灵活多变的进攻战术,加快内外线结合的传球速度,加强快速及时的传球意识,加强对大前锋位置上年轻队员的训练,提高前锋线和后卫线队员的外围投篮能力和稳定性及突破能力,特别是提高在强对抗贴身紧逼情况下的传球、运球、投球、突破能力,减少失误,坚持中国篮球传统优秀的“快、准、灵”的打法,才是中国篮球的发展方向。
3.2.2改善CBA职业联赛环境,提高CBA联赛的对抗激烈程度,选派教练员赴欧美学习,鼓励CBA球员及青少年运动员加盟欧洲俱乐部和NBA俱乐部,从而使他们的体能力量和心里承受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外援,加快大学生超级联赛和CUBA联赛的发展、加快对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3.2.3把先进的防守理念继续贯穿到训练当中去,加强攻击性防守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提高身体对抗能力,特别是高大队员的抢位力量训练,篮下快速起跳能力,手上动作速度和拼抢篮板球的对抗训练等。使队员有较强的整体协防能力,加强防守的集体性,在内线形成空间网防守,在平时的训练比赛中抓好队员的作风建设,注重培养球员的团队精神,使防守的集体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另外要加强对体能的训练,根据中国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等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不断地改进训练。
参考文献:
[1] FIBA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调研报告[R]2006,10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谭斌.何录兰.论篮球运动的内外线进攻结合规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
[4]叶国雄.陈树华等.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5]中国男篮世锦赛完全(6场)技术统计[N].中国体育报,2006-09-04
[6]潘宁.中国男篮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5,(1):12 14.
[7]彭敏.浅析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J].体育科研,2002,(2):12 13.
[8]郭永东.从第22届亚锦赛析中国男篮现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
[9]覃祖宝,第十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防守技术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26~27
[10]张忠林,等,中美男篮防守阵型与队员防守能力的比较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88~9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