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发球、扣球等技术的创新以及球的力量、速度不断的加大,传球技术也在适应比赛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在排球发展的开始阶段,主要以正面传球为主,随着排球进入竞技阶段,逐步发明了背传球、侧传球、单手传球、跳传球等技术。随着排球的战术的发展和创新,又先后发明了传交叉半高球、传加塞球、传时间差球、传位置差球、传空间差球、传平拉开球、传背飞快球等技术,大大丰富了排球运动的技战术打法。尤其在传球瞬间手指手腕的变化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传球已不只是一项防守技术,同时也起着进攻的作用,使排球运动的魅力进一步增强。
2.1.5拦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拦网是排球比赛中的一项重要的得分手段,有效拦网可以直接得分,也可以组织防反战术,同时挫败对方的锐气,使对方进攻队员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拦网技术同其他技术一样也是不断发展的,在50年代,由于当时规则规定不允许过网拦网,各队普遍采用双手后仰拦网,当时拦网的思想是以拦起拦高为主, 拦网的性质是以防御为主。60年代,规则规定,拦网手允许过网,我国运动员创造性地运用了盖帽式拦网,在当时的比赛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77年,规则规定拦网触球不算一次击球,大大促进了拦网技术的发展,使拦网成为攻击性很强的技术,强调以拦死为主。当时拦网技术已成为得分的重要手段,已由过去的单纯防守技术,发展成为一种积极的攻击性很强的进攻技术。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直腕拦网、重叠拦网、手臂空中位移拦网、集体拦网等,特别是对后排进攻的拦网也有了发展和提高。
2.2 排球战术的创新与发展
排球战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效地运用技术而采取的有预见、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是对技术的合理运用。排球战术的发展和创新是与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产生新战术的年代也是和新技术的出现基本一致的。因为技术和战术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在战术体系中只有发球可以称作个人战术,其他的大多是集体战术。在排球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战术的创新也不断出现。在集体战术中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互为转换,不可分割。
2.2.1进攻战术的创新与发展
进攻战术先后发明了强攻、快攻、两次球进攻、后排攻等,进攻的阵容配备主要有“中一二”“边一二”“插上”等几种阵形。上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排球战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集体拦网的出现给扣球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大力扣球和吊球相结合的打法相继产生,与之想适应的拦网保护战术体系形成。50年代,以前苏联和东欧等国家为代表的简单实用,高举高打的技战术风格在国际排坛风靡一时;到60年代,国际排坛呈现各种流派百花齐放的局面,以中日为代表的亚洲“快速派”风格,打破了前苏联和东欧诸强“力量派”“技巧派”和“高度派”垄断的格局,当今世界排坛中前沿加纵深、技战术纵横交错的完美组合,主旋律仍是速度、时空、节奏和形式多样化的进攻。
2.2.2防守战术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技术和进攻战术的发展,防守战术也在不断创新,用来应对新技术带来的防守困难。防守战术主要分为接发球防守战术、接扣球防守战术、拦回球的保护战术、接传垫球的防守战术等,其中每种战术又演化出多种战术配备,如“边跟进”、“心跟进”等。每次防守战术的创新都是为了应对战术的变化,出现的时机总是在战术演变之后,但是,防守战术的每次出现创新都会刺激新的技战术出现。
正是这种辩证关系促进了排球运动在攻防大战中不断发展,也正是不断的攻防转换增强了排球比赛节奏,充满悬念和刺激,使更多的人更加喜爱排球。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战术是技术的合理运用,而技战术是排球运动的内涵和灵魂,正是排球技战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才使排球运动一步步走向完美。可以说排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也是技战术不断发展的历程,每次新的技战术的出现都会对排球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1.2新的技战术的出现与排球运动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二者也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3.2 建议
3.2.1 在今后对排球的研究与运用中,不能孤立地从一个方面出发,而是应该把排球运动的发展与技战术结合在一起就行研究。
3.2.2 在排球的教学与训练中,应该先理解排球运动的内涵,认知排球运动的发展与技战术的辩证关系,这样才能把较好地开展工作,推动排球运动的开展和普及。
参考文献:
[1]排球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2]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25
[3]白海波,现代排球教程,2003年5月第一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