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体育论文

不同体质类型大学生体力活动运动量强弱的实验研究[1]

时间:2012-08-03  作者:蒋小勇,黄昌飞,范磊,娄安琪,包涵

论文导读::众所周知,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体力活动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体质类型体力活动
 

2004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大学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众所周知,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体力活动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体力活动是指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身体活动,也是指在基础代谢的水平上,身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体力活动不足是健康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它与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结肠癌和其他一些重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体力活动概念研究其与体质健康的关系。体力活动的内涵比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锻炼更加丰富,体力活动涵盖体育锻炼。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力活动概念研究新时期大学生体质、体力活动现状及相互关系,研究对象是湖南工业大学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488份,有效488份(其中包括大一128人,大二126人,大三116人,大四118人)该方法主要从大强度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步行和静坐4个方面评价体力活动水平。大强度体力活动是指身体需要努力发挥潜能,呼吸变得非常急促,时间上必须至少持10min的活动,如搬重物、有氧训练、激烈的体育锻炼或竞赛、快速骑车等;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是指需要付出中等水平体力,呼吸较安静时更急促一些,时间上也必须至少持续10min的活动,如搬较轻的物体、匀速骑车或打双人乒乓球等;步行则是指那些至少维持10min以上的步行活动。(本实验主要采取方法)

2、SAS9.0数据统计法。数据统计采用SAS9.0统计软件处理,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论文格式范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体质基本情况 身体素质,简称体质。是指人体在各种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体育论文,在中枢神经调节的基础上,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灵敏、耐力、柔韧、速度等机体能力。经调查分析大学生体质总体良好, 经时间检验,不同性别得分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男生体质综合得分、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均优于女生; 女生良好率、及格率则高于男生。进一步说明男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比女生好是由于体质达标优秀率较高所致。普遍而言男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率为9.5%,女生低体重发生率为24.5%。男女生各组体力活动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男生正常体重组一天中大强度活动时间、中等强度活动时间、步行时间略大于肥胖组,静坐时间比肥胖组少。女生的情况与男生相反,肥胖组女生大强度、中等强度活动反而多于体重正常组。

(二)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

1.后天条件的影响

日本著名运动生理学家石河利宽教授曾以身高为例指出:“遗传因素能不能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美国学者克莉指出:“在过去一世纪内,人类的身高体重的增长主因是由于较好的营养和疾病减少”。日本的一位研究者曾用电脑对1-3年级学生的身高增长率进行过分析,发现影响身高的先天因素仅占23%,而后天因素中的运动占20%,营养占31%,环境占16%。也就是说,人体的体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先天因素影响的,这些先天因素可以通过后天的体育锻炼和保健工作得到合理的改善。由此可见,遗传虽然是人的体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条件,与一个人体质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关系,对人的性格、身体机能、体形、免疫力、寿命等许多方面有着密切关系,但遗传对人的体质的影响并不是完全的,最终人们体质的强弱主要还是取决于后天的环境、体育锻炼、营养和卫生保健等条件影响着的。

2.体育理念的确立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好坏,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变本加厉的升学竞争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听闻部分地区初中毕业取消了体育中考体育论文,此举正好把“多余的课,多余的时间”给其他考试的文化课“加餐”,以期提高考试成绩。青少年学生在如此思想的引导下,根本不去“浪费”不可多得的宝贵学习时间来做那些“可有可无”、“多余”的锻炼与运动。因此,“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个成长理念还没有深入青少年学生当中,潜在影响了大学生体育意识的树立。大学生的体质水平下滑,固然与中学时期注重升学率、锻炼时间少、不重视体育锻炼有关,但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在大学时期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体育锻炼缺少兴趣、锻炼时间少、锻炼效果不佳、锻炼设施短缺等因素有关。

3、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强度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如下表:

(表一) 每周的运动时间统计表

 

年 级

性 别

0-5小时(人)

6-10小时(人)

11-15小时(人)

16-20小时(人)

21小时以上(人)

人数合计

大一

24

9

4

1

1

39

18

8

0

1

0

27

大二

9

21

6

2

0

38

8

14

2

1

0

25

大三

4

9

14

8

0

35

11

10

2

0

0

23

大四

18

13

3

0

0

34

20

4

1

0

0

25

人数合计

112

88

32

13

1

246

占总人数百分比

45.5%

35.8%

13%

5.3%

0.4%

 

 

过分析(表一)的数据,充分表明:现在在校大学生出现每周的运动时间不长(运动时间在0-5小时/周就占了45.5%)和运动量不大的现状,尤其是在锻炼时间方面女生普遍少于男生。大量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对人体体质的发育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男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比女生好,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重要因素可能是男生体力活动参加较多,身体素质较好,而女生可能相对缺乏体力活动。大学生大中强度体力活动主要来源于体育课,课余时间体力活动偏少,女生活动比男生少。 大学生学习负担繁重,白天和晚上大部分时间均处于静坐状态,平均达到8小时,如果在学习之余仍然活动很少,显然就属于以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健康。男女生各组体力活动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对大学生而言,肥胖与体力活动多少并无肯定的联系。一般认为,肥胖与体力活动不足密切相关,但肥胖发生毕竟受多种因素影响,青年人代谢水平较高,其肥胖发生可能更多是由于热量摄入过多或遗传因素造成论文格式范文

三、对策和建议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健身意识和健身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应转变长期以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模式体育论文,重视学生健身运动兴趣的培养,提高健身意识以支配健身行为的产生,培养健身能力带动全民健身,根据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分析,提出改善目前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不良状态的建议:

1、针对男女身体结构存在差异,应当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

有效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热爱运动、崇尚体育。才能使广大学生真正乐意地走向操场。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充分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力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对建立精神和身体的自信,舒缓日常工作学习带来的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形象,锻炼心肺肌肉等系统,储备体力,为享受人生活作准备,锻炼个人坚韧的意志。

2、增加运动的设备,并提供一些创新型的体育活动

普通的运动方式有的时候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某些目的和要求,寻求适宜的方式刺激一下近乎麻木的神经就成为许多人潜在的欲望和需求。休闲体育领域中有许多活动具有刺激性,如激流冲浪、攀岩、蹦极和滑翔等,这类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对活动者的能力和胆量具有挑战性,但正因为这一点,它往往能够使活动者产生兴奋、紧张和激动等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活动者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往往会把日常生活中的烦恼暂时忘却,有时甚至还会对困惑自己的问题猛然间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

3、适当减轻大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减少静坐的时间,纠正片面追求文凭而忽略身体健康的倾向,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加强体育安全管理体育论文,指导大学生科学锻炼。学校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

4、加强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体育观

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当代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基础,但是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导,导致了大学生无法正确的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加强对大学生体育理论的指导,让大学生全面的认识体育运动,正确的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是首要任务。此外,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的理论教育也有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提高和相关知识面的扩展。


参考文献: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屈宁宁,李可基.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2652268.[4]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349.[5]杨新,盛燕茶.体质指数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相关关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26(1):44246.
[6]王建雄,李绍光,张晓林,等.大学生肥胖检出率以及肥胖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新时期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_体育论文
下一篇论文:重视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假厌学”现象_体育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体育论文
最新体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