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扶持新型农业公司
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兼备资本、经营管理、科技、运销能力的大型实业型农业公司。例如扶持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和大户能人发展,重点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和农村经营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村土地向大户、合作农场、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鼓励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投资人,组织起资本、土地、人力、科技、营销各路资源,从水土、种子、生产管理等基础要件的根本改良做起,以有竞争力的成本生产、销售真正有机、绿色、无公害的蔬菜瓜果及其深加工产品,参与大都市中高层次的消费市场竞争。
4.4.2发展特色优质种养业
五溪源区域已逐步形成医药、竹木、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应大力扶植一批规模大、起点高、辐射范围大的现代化加工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加快技改扩能,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茶叶、蔬菜、中药材、油茶等特色产业。例如烟叶,黔江、恩施、湘西自治州抓好全国烟叶新区开发和永顺等全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打造“湘西金叶”等品牌。
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广泛开展质量认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富硒特色的农产品。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和特色生态渔业发展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提高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水平,推动优质畜禽、名优水产健康发展。
4.4.3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
政府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招商引资吸引区外企业的积极参与,尽快打造以林业、中药材、水果、畜牧水产等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龙头企业,并向集团化、集中化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产业化基地。
按照区域布局,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实行集中连片、科学种养,进一步开展区域农业合作,推进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一县一业”的特色经济格局。努力完善推进茶叶、肉牛、烤烟、竹木、药材、反季蔬菜等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以企业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载体,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加快对各类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总之,把五溪源区域打造成一体,以区域合作的方式做大做强市场,实现对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协作,是提升这个区域整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战略,是顺应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安树伟.行政区边缘经济论——中国省区交界地带经济活动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彼得?林德特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国际经济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第191、204页。
[3]孟庆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J].开发研究,2001,(2):47-49.
[4]冷志明.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 (3):39-44.
[5]魏后凯.现状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1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