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溪源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溪源区域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
论文关键词:五溪源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经济一体化
“行政区边缘经济”,是指由于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和“边缘效应”,从而在行政区交界地带产生的一种具有分割性和边缘性的区域经济。[1]五溪源区域处于湘、鄂、渝、黔、桂五省交界地带,区域经济具有明显分割性和边缘性特征。
1、一体化发展对五溪源区域的重要性
美国国际经济学家林德特和金德尔伯格认为:“经济一体化可以指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体化和生产要素的移动以及成员体之间的自由贸易”,“一体化是通过共同的商品市场、共同的生产要素市场或两者的结合,达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2] 孟庆民把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为:不同的空间经济主体之间为了生产、消费贸易等利益的获取,产生的市场一体化的过程,包括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市场到经济政策统一逐步演化。 五溪源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分工的不断深化,客观上要求打破资源配置的地域限制,使生产要素配置更合理,使产业结构设置更优化,最终实现产品总量的增加和生产的规模效应,使整个五溪源区域受益。
2、五溪源区域的发展现状
五溪源区域处于五省交界地带,生产力水平、产业发展存在相似性与欠发达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缓慢。
五溪源区域远离本省(市、区)经济核心地区,接受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小:各城市与各省(市)距离最近的大中城市都在300 km以上。 [4]其大交通并未带来大发展,反而导致大量生产要素不断外流,造成了令人费解的“湘黔枝柳现象”。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使客观存在着的统一市场被不同的行政利益主体所分割,产业同构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优化组合、产业的合理分工和区域整体效益的发挥。
3、大力发展五溪源区域的战略意义
五溪源区域共65个县市区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约14万平方公里,包括49个少数民族,总人口近2500万人。经济的欠发达与冲突性,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便有可能极大地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由长期沿袭的行政性区域经济向市场主导的区域经济的转变。[5]2007年第十七届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有关今后经济发展任务部分提出,要 “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个提法无论是党的文件,还是政府文件,都是第一次,意味着党和政府已经正式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09年国发3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必将对五溪源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4、实现五溪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实现五溪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首先应统一产业布局,明确发展定位,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战略定位、产业空间布局,统一协调、互补发展免费论文。
4.1区域支柱产业布局
4.1.1临城产业园
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城市功能定位决定产业定位,产业结构的升级往往带来城市功能的提升。五溪源区域应通过增强城市优势,来带动本区域的发展;通过产业的发展来提升城市功能,扩大城市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工业产业园应建立在靠近城市的地方,以便有效地吸收接纳来自城市的各项资源优势。怀化作为五溪源城镇体系的核心,担负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重任;铜仁、恩施等,则应作为各地州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大力培育形成发展极。
4.1.2沿线产业链
美国学者胡佛认为,运输成本由场站作业成本与线路运输成本两者构成,因而,转运点就成了运输成本最小的工业区。事实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港口和铁路枢纽都是重要的工业集散地。五溪源区域快速交通带来了“时空压缩”,经过五溪源区域的重要铁路干线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呈“米”字型分布;公路网成“田”字形构建,因此,五溪源区域产业链将以怀化等城市为点,以铁路线和公路线为轴,实施点轴开发,形成“米”和“田”字型相交错的发展格局。在大运量交通的支撑下,城市之间将在商务、居住、就业等方面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4.1.3依山产业带
德国著名学者韦伯认为,运输成本是决定工业区位的首要关键因素,韦伯的理论对产业布局有一定指导意义。例如,美国的匹兹堡、德国的鲁尔就是接近铁矿和煤炭的产地。五溪源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区是其自然资源富集区,是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等的主要分布区。因而,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依山产业带。在打造依山产业带时必须做到:因地制宜、遵循市场导向、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升级优化。
4.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2.1发展商贸物流业
五溪源区域应加强物流产业合作,加速推动区域经济融合。首先,培育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整合现有商贸物流资源,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并根据发展需要,设立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吸纳物流企业和商贸经营者入驻,推进商贸物流集群发展,着力改变现阶段卷闸门式的发展模式。
创新物流形式,发展电子商务,实现无店铺销售;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商品总代理、总经销和联营、联销等国际通用的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社会物流信息化。
4.2.2打造精品旅游业
五溪源区域是“神秘山水、民族风情”黄金旅游区,应着力打造民族、生态、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东引长株潭、西拓黔东南、北联张家界、南接大桂林”的对接力度。
旅游资源开发需做到点线结合,形成一个多层次支撑旅游城镇群。第一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打造张家界等山地景观、凤凰古城等名城古镇、受降坊等红色文化、梵净山等佛教圣地、德夯民俗村等民俗文化旅游亮点。第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抓好长沙市至桃花源至张家界至猛洞河至凤凰县至梵净山名山风情游精品旅游线路的开发;抓好张家界至吉首至凤凰至怀化至洪江至靖州以及崀山至城步至通道至桂林两条黄金旅游线路的开发。
4.2.3培育新兴服务业
建立发达的金融市场,成立区域性的融资中心、债券发行、交易中心及外汇交易中心,使得黔江和怀化市成为区域资金集散地。发展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支持社会资本组建创业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
培育一批服务业品牌,发展创意产业、数字产业、信息产业,促进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进行重组与合作,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打造数字化五溪源。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品研发、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餐饮、住宿、休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水平;大力推进政府服务外包,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满足社会高层次需求的服务。
4.3 提升壮大第二产业
4.3.1改造传统工业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大型企业集团的兼并、联合,有效整合资源,使产业上下游对接、同业联合;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矿冶、医药化工、建材、烟草等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相配套、协作的现代产业结构。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矿产有序、集约、深度勘探开发,例如,打造现代化锰、硒、黄金等资源开发基地;铝土矿—氧化硅—电解铝—铝材及深加工产业链。建材工业大力发展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等建材产品;药化工业重点加强产品科技创新;能源工业重点推进水电综合开发,加快开发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总之,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4.3.2发展特色加工业
充分发挥山区绿色食品资源优势,重点围绕茶叶、畜产品、特色蔬菜、中药材、竹木加工等特色农产品开发,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的培育、认证与品牌打造,努力将五溪源建设成为湖南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进一步开展区域农业合作,推进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
开发民族手工艺品。五溪源深厚的民族文化使当地民族手工艺品丰富多样,土家族传统手工织锦——西兰卡普、藤编、油纸伞,竹编、挑花、刺绣、花烛、傩戏面具等。开发民族手工艺品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一方面通过民族手工艺品让游客体验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并产生更广的吸引效应,另一方面通过独具魅力的民族化特色产品打开更广的贸易航道免费论文。
4.3.3培育新兴工业
走产业低碳化和低碳产业支柱化的“双核引领”之路,推动新兴工业尤其是高科技工业加快发展,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走出一条具有五溪源区域特色新兴工业之路。
大力培育信息技术产业,搭建一个统一的区域协作信息网络框架,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生物技术,鼓励政策性银行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形成并完善生物质能产业服务体系。培育发展风光能发电、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总之,应谋划开发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重大项目,争取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尽量获得来自国家与省的支持。鼓励和扶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
4.4 巩固提高第一产业
五溪源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为打造示范生态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