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生物论文

从“增强体质”到“促进健康”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健康教育方面。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是实现“促进健康”的必要途径。生物医学模式下,健康教育只是传播医学卫生知识的手段,又叫“卫生教育”或“卫生宣传工作”,主要由卫生部门承担。在现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7],健康教育成为连接宣传健康知识和建立健康行为的桥梁,核心是树立人们正确的健康观,必须为人们提供改变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服务,并促使人们自觉的去应用这些知识和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更加关注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对承担健康教育任务的医院、学校等公共卫生和教育组织机构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国民缺少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无病即健康”依然是大多数人长期秉持的健康观。面临这样的形式,开展以“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国民的健康意识并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技能是当务之急。由于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全民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必须在卫生、教育、体育、文化等部门和组织协作下,以学校、社区为依托,动员包括政府、媒体在内的全社会的力量广泛持续的开展健康教育。

四、我国卫生、体育等部门互为补充才能更好地实现“促进健康”

尽管现代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医疗手段层出不穷,但对慢性疾患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尤其是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人口日益增多。发表论文。“最近30年,公共卫生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疾病的病因从单一特定病因论转到多因素长期作用的原因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从疾病预防转移到健康促进,健康促进的概念也从原来的为预防感染性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机会的内涵转到强调个人生活方式改善,最近又发展到环境条件整备领域。”[8]对卫生部门来说,随着公共卫生理念的转变,与体育部门结合,使全民健身不仅仅是增强人民体质的一种手段,而且成为一种改善国民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健康”的有效途径。发表论文。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的李蔚东等编著的《卫生与发展——建设全民健康社会》中提到建立“国民终身健康体系”,并提出“建立国民终身健康指标体系要依托全民健身计划、国民卫生计划、国民医疗体系,重整国家健康资源,以国民终身健康法为政策依据,以社区二级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通过全过程、各阶段的健康促进和跟踪,实现增强人民体质,改善国民终身健康水平,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软实力。”[9] 这一研究成果充分说明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已经认识到实现国民健康需要全民健身计划,建立“国民终身健康体系”需要全民健身体系的支持。

五、整合资源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十七大闭幕之后,有关人士指出,未来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将逐步向“宽职能、少机构”的方向发展,国务院所属机构中的一些部门将进一步整合,采取“大部门有效管理体制”。有关专家和学者纷纷就“大部制”提出改革设想: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认为,可考虑整合特性相同、职能接近的部委建立大能源部、国土建设部、大农业部、大交通部、大文化部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在2008年2月26日的《中国经济时报》上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而且明确指出组建“卫生保健部,(保留卫生部,并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疗机构管理职能、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制定与实施医疗卫生和全民健身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与实施”。 2008年08月29日, 南方周末在访问我国体育界著名学者卢元镇、熊晓正时提到:如何看待体育行政部门未来的走向? 卢元镇指出:这次大部制改革时专家们也有各种建议,比如体育总局并到文化部、教育部,甚至跟共青团中央并到一起等等,这都要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决策。熊晓正:我认为今后改革的方向会分解其中的一些职能,比如健康问题就给卫生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我们体育组的委员就是和卫生部在一起,有人就猜想是不是有些职能要放过去。可见,已有专家意识到医疗卫生和全民健身在职能上的统一性。虽然,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没有得到一一印证,但是,不可否认,改革在“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强调“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率”。那么,这一改革趋势,使卫生、体育、教育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和执行“全民健康计划”成为可能。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健康”在内涵上要远远高于“体质”,增强体质只是促进健康的一种手段,而且体育部门要真正实现“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的目标,不能仅仅依靠增强体质。

2.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共同协作促进健康已成为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相比之下,我国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及资源的整合上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体育、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参与和支持,把全民健身与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措施结合起来。

3.从我国卫生、教育、体育等部门现行的有关措施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改革趋势来看,多部门协调配合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是可能实现的。

(二)建议

1.加强对体质、健康的概念及体质与健康的关系等基础理论的研究。

2.打破我国目前这种行业、部门之间的限制,以国家的视角将原来的部门隔阂转变为各部门协调配合、国家和国民共同参与的“促进健康行动”,使促进国民健康成为全社会的责任。

3.整合体育、卫生、教育等多个部门和相关组织的优势资源,制定以促进全民健康为宗旨,集健康教育、科学健身、医疗保健等于一体的“全民健康计划”,并由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广实施。

4.政府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国民健康的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写组.体育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
[2]陈明达.实用体质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3]林显鹏.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 [D]北京: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研究所,2001:159
[4]孔繁学,刘扬,刘毅等.日本“21世纪国民健康增进运动”—“健康日本21”目标值及体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211
[5]贺莲香,冯梅.健康促进理论在社区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75.
[6]卫生部关于印发《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通知(卫妇社发[2005]11号)
[7]杨忠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8
[8]刘扬,潘国伟,刘毅等.“健康日本21”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J].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4):509-510
[9]李蔚东,胡光宇,胡琳琳.卫生与发展 建设全民健康社会.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郝树源. 论体质与健康. [J].体育学刊,2002,9(2)
[11]胡小明.体育与健康新论.[J].体育与科学,2005,26(1)
[12]赵山明.公民健康素质研究. [D]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17
[13].卢元镇.社会体育学. [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4]裴立新.“以人为本”——新世纪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1)
[15]裴立新.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 [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6)
[16]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7]董新光,戴俭慧,柏扣兰.健康素质概念的辨析——兼谈体质、身体素质与健康素质3个概念的混用与统一[J].体育科学,2005,25(11)
[18]赵山明.公民健康素质研究. [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学生思维常见问题浅析
下一篇论文:加强天然药物产业建设 促进明溪县域经济发展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生物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生物论文
读者推荐的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