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试验中,芒果Spm含量在30d以前很低,40~50d大幅上升,并在50d后,小果型的‘台农1号’果肉中Spm的含量下降;大果型‘金煌’果肉中Spm的含量在上升。胚正常的Spm含量上升明显。证明了在座果40d后Spm对于果实的发育非常重要,有可能在果实发育40d后细胞分裂加速,而大果型果实的细胞分裂期持续时间比较长所致,而Spm在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后的果肉细胞细胞分裂作用较大。从而促进了果实膨大。
芒果胚胎正常的果实中(Spd+Spm)/Put的比值均比败育的高(图6)。在20~30d,该比值在‘台农1号’和‘金煌’胚败育果实的果肉中表现为下降而在胚正常中表现为上升,这与在兰竹荔枝胚胎上的研究结果相似,(Spd+Spm)/Put的比值也与胚发育状况相关。但是,该比值在‘金煌’果肉中则表现为下降。
本实验表明,不同类型的多胺在芒果果实细胞分裂时期的作用不一。Put、Spd在果实发育的前期决定着多胺的总含量和变化规律,而Spm的含量在40d后的升高伴随着果实的迅速膨大,腐胺作为多胺代谢的中心产物,在无核葡萄喷施腐胺和赤霉素混合液比单一喷施赤霉素的效果更好更能促进果实膨大,这也为芒果为生产中解决败育果实商品率过低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凤路,王志敏,赵明,王树安,赵久然,郭景伦. 玉米籽粒败育过程的激素变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4(3):1~4.
2 张风路,王志敏,赵明,王树安,赵久然,郭景伦. 多胺与玉米籽粒败育关系研究[J]. 作物学报,1999,25(5):565~568.
3 黄碧光,叶明志,吕柳新.蕉柑幼果内源激素和多胺的消长与种子败育的关系.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7,26(4):411~415.
4 陈伟,吕柳新. 荔枝胚珠中多胺含量变化与胚胎发育的关系[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 8(3):229~234.
5 王富民,薛应龙. 植物组织内多胺含量的测定[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1):39~41.
6 钟晓红. 三种多胺在沙田柚开花及座果初期的生理作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26(6):453~456.
7 梁文裕,陈伟. 龙眼胚珠多胺含量变化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5, 11 (03): 286~288.
8 董军,蓝崇钰,栾天罡. 芒果胚败育果实发育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 32(6):752~754
9 郭印山,郭修武,张海娥.葡萄胚胎发育与败育过程中胚珠的多胺含量变化。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1):53~56.
10 陈杰忠,刘运春,叶自行,胡又厘,冯奇瑞. 龙眼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J].热带作物学报. 2006,27(2):18~23.
11 Shiozaki, S.; Zhuo X,Ogata T Involvement of polyamines in gibberellin-induced development of seedless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