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60d,‘台农1号’胚正常的果实果肉中Put的含量大于同期胚败育中的含量(见图3左图),表现为10~30d含量下降,40~50d上升而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胚中的Put含量从30~40d上升,40~60d下降的趋势。
在10~60d,‘金煌’胚败育果肉中Put的含量明显低于胚正常果实果肉中的含量(见图3右图)。10~20dPut的含量下降,而在20~30d升高,且胚正常果实果肉中的Put含量上升幅度高于败育胚果肉。胚中Put的变化则从30~40d上升,40~60d后下降的趋势。
研究发现,多胺的主要组织部分为Put,并且,两个品种中Put的变化规律和多胺(图2)基本一致。
 
图3‘台农1号’和‘金煌’果实腐胺(Put)变化
Fig3.ChangesinPutrescinecontentsoffruitin‘Tainong-1’and‘Jinhuang’
2.3亚精胺含量
从10~60d,‘台农1号’和‘金煌’胚败育果实果肉中Spd的含量明显低于胚正常中的含量(见图4)。从10~20d,‘果肉中的Spd表现为局部下降的趋势;20~30d,胚败育的Spd含量下降,而胚正常的Spd含量上升。‘台农1号’和‘金煌’胚中的Spd含量从30~40d上升,但‘台农1号’升幅大,两个品种胚中Spd含量40~60d下降。
 
图4‘台农1号’和‘金煌’果实亚精胺(Spd)变化
Fig5.Changesinspermidinecontentsoffruitin‘Tainong-1’and‘Jinhuang’
2.4精胺含量
从10~40d,‘台农1号’的Spm含量很低,40~50d后,果肉中的Spm含量迅速上升,50d~60d,果肉中Spm的含量下降,胚胎败育的果肉下降幅度大于胚胎正常果实(见图5)。10~60d,胚正常果实果肉中的Spm含量基本高于胚胎败育果实果肉的。胚中Spm的含量和果肉中的相近但是变化不同,胚中Spm在50d后上升。
 
图5‘台农1号’和‘金煌’果实精胺(Spm)变化
Fig5.Changesinsperminecontentsoffruitin‘Tainong-1’and‘Jinhuang’
10~60d,‘金煌’胚胎正常果实果肉中的含量基本高于胚胎败育果实。在10~30d,‘金煌’果肉中的Spm含量很低,30~50d后果肉中的Spm含量迅速上升,50d后败育果实果肉的Spm含量上升变缓,而胚胎正常果肉中的含量上升明显(见图5)。胚中Spm在50d后也下降。(金黄的数据大于台农的?)
2.5果实中(Spd+Spm)/Put比值的变化
在10~60d,‘台农1号’和‘金煌’的胚正常果实果肉中(Spd+Spm)/Put的比值均高于胚胎败育的(如图6),在20~30d,‘台农1号’胚胎败育的果实中(Spd+Spm)/Put比值在下降而胚胎正常的其比值上升。这说明不仅果肉中Put、Spd、Spm的含量,而且(Spd+Spm)/Put的比值也与所在的果实胚发育状况密切相关,由于Spm、Spd中的胺基基数比Put多,因此,在果肉细胞中其比值高有利于果实细胞的分裂。
 
图6‘台农1号’和‘金煌’果实中(spd+spm)/put变化
Fig6.Changeson(Spd+Spm)/Putoffruitin‘Tainong-1’and‘Jinhuang’
3讨论
植物体内多胺种类与数量的多少对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抗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较高水平的内源PAs与果实的快速发育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在果实发育早期PAs参与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分裂旺盛,Spd、Put含量增高,果实生长速度加快。荔枝发育正常的胚珠中Put、Spd、Spm的含量在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均高于败育胚珠,Put、Spd、Spm含量低以及在胚珠发育进程中较大的降幅与胚胎败育密切相关。
本研究发现,在芒果早期发育过程中,胚正常果实果肉中的3种PAs(Put、Spm、Spd)的含量均高于胚败育果实果肉中的含量,高含量的PAs对于果实前期果肉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为后期胚正常的果实在体积上超过胚败育果实鉴定了基础。
芒果座果后的20~30d是第二次生理落果时期,也是胚胎败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台农1号’果肉中PAs、Put、Spd含量下降,胚败育的降幅大于胚胎正常的,这和在荔枝上的研究相似。而‘金煌’果肉中PAs、Put、Spd的含量升高,胚正常的升幅高于胚败育的,说明不同类型的芒果品种其PAs变化规律因品种果实大小有所差异。Put、Spd的升高对于大果型品种果肉细胞的分裂极其重要。在此期间,两个品种胚正常果肉中3种PAs含量均高于胚败育的,且果实体积的膨大幅度大于胚胎败育果实,说明在前期Put、Spd有利于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对于果实膨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