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毕节试验区的成功发展凝聚了党中央、贵州省委和省政府以及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等中央有关部门及全国工商联、各民主党派中央、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领导小组、试验区北京专家顾问组、深圳市、省直各部门及众多专家学者、国内国外社会友人的各种形式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或者说,毕节试验区的成功发展是每一个建设者、参与者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的量的积累及其质的飞跃。据统计,毕节试验区成立20年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直接投入各种资金12107万元,协调引进资金和捐赠物资折款40088.67万元,联系重大项目68个,涉及资金300多亿元。在毕节地区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47个;举办和委托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举办各类培训163期次;举办学术报告38场、15500人次听讲;联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0723人;兴建、改扩建“希望小学”、“职业中学”等各类学校119所,资助贫困生21611人,设立奖学基金180万元;兴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7所,兴建村卫生室32所,义务就诊6843人次;共为毕节试验区协调引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968万元。
因此,无论是国家、社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一定要高度重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可持续地积“跬步”至“千里”,可持续地积“小溪”至“江海”,有计划、有步骤、有效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促成事物质的飞跃,即有效地推进我们的发展;否则,那种“欲速”拔苗助长之法,必然难以实现宏伟蓝图。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当质变的条件已具备、已成熟,则应勇于抢抓机遇,敢于创新和运用,善于协调和处理,必然能推进事物的有效转化,必然能进一步推进发展的到来。此外,在建设中,我们一定要从坏处着想,不能奢望毕节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要客观地估量现在、将来潜存的问题或困难,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决策,要经得起困难的考验与折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努力解决问题,切实落实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断推进试验区跨越式科学发展。
3.毕节试验区的成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成功运用的结果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之一,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之一;或者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中国实情及发展有机结合、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作为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毕节试验区,在历届中共毕节地委、毕节行署的领导下,在领导班子深知“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前提下,始终抓牢试验区“三大主题”,坚持发展是毕节地区兴旺发达的第一要务,实事求是地抢抓世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契机,利用试验区优势,整合试验区内外部、纵横向之间的各种有利资源,推进试验区有效地可持续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通过艰辛的耕耘,20年的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初步实现了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全面的良性运行与科学发展。由此可见,毕节试验区的成功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并且毕节试验区的成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毕节试验区建设和发展实践中的成功运用。
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我们一定要坚持运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一定要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变化着的、前进中的问题;一定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兼顾人、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要重视构成整个社会的各部分及其内外部、纵横向之间的良性和谐与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请示.[R].(88)黔府通81号.1988-5-26日.
2 贾庆林出席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并讲话.[C]2009-4-14.
3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C].2009-4-1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