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从《论语》中看古人的择业思想_孔子

时间:2012-02-21  作者:秩名
这种教育与自我教育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情调孔子,展现一种生命意义。在东汉仲长统所作《乐志论》卷首有云:

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讽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⑩]

仲长统以为,我们追求的生活,应该是这样一种生活:闲暇之时,嬉戏于山水之间;朋友到访之际,喝酒以论道,烹茶而操琴。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人生,“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正是从曾点所追求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理想得来的。

择业有原则,有了原则之后如何实现择业成功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在《论语》中用一句就可以表达,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1]

“据于德”是“志于道”的行为,也就是为人处世的行为。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小论文。有好的思想,有好的规划,还要有好的行为去体现这些好的思想。听起来很简单,然而很难做到。就像孔子说的学而不厌,真正整天看着书本不烦恼的又有几人?人之心灵内在,关键在于修德于性。追求弘道必须务本修身,也就是修养心性德行。一个人只有能够德常驻自心,才能应万物不为物所累,坚定自身信念,实现理想。

“依于仁”就是依傍于仁。仁有体有用,仁的体就是内心的修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命之学、心性之学,这是内在的。仁的用就是博爱,爱人爱物,是外在的。道与德如何发挥,是否能发挥到极点,关键就在于人对于人和物有没有爱心。依傍于仁,修身养性,拥有博爱的胸怀,这是仁的发挥。一个仁爱的人会帮助别人,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就业和事业发展道路上也一样。

“游于艺”是个人的修养,也是个人的本领。 “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指哲学、政治;乐,指艺术;射,指军事方面,射箭打仗;御,是驾驶马车,开汽车使用交通工具的能力;书,是文史方面;数,是科学知识。按照中国古人德标准,这几个方面都行了,这才是合格的人。择业的人都是学艺之人,身怀绝技才可以云游八方,畅通无阻。

总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就必须在道、德、仁、艺四方面都下功夫。“志于道,据于德”是人的精神思想,“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则和技巧,各方面要均衡发展。这四句话是孔子真正的学术思想,是他教育的目的,也是择业指导思想的核心。

孔子一生不仅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渊博的学识赢得学生的钦佩,并以其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赢得后人的敬重。《论语》留下来的教育思想也在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就上述《侍坐篇》等文字反映出来的古人择业思想来看,《论语》不仅是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也是反映古人择业思想的材料,其中关于实现成功择业的原则和方法至今值得人们思考。

 

[①]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36页

[②]雷庆翼的观点详见《孔子“与点“析疑——兼与田耕滋同志商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③]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页

[④]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页

[⑤] 方向东撰:《大戴礼记汇校集解》,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77页

[⑥]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页

[⑦] 方向东撰:《大戴礼记汇校集解》,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77页

[⑨]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95页

[⑩] 汪受宽:《汉书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76页

[11]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78页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唐诗元曲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_人文历史论文
下一篇论文:异说纷纭的“寤生”_异说梳理述评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