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论孔孟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价值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对提高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价值。孔孟学说产生于春秋战国这个社会大变革的年代,由于社会极度的动乱不安,各路诸侯群雄并起,导致了“礼崩乐坏”和原有的和谐社会机制的崩溃,所以,恢复社会和谐与稳定就成了当时学者们所关注的焦点。”《孟子•由梁惠王上》但儒家讲“仁爱”,“仁爱”思想是孔孟人际和谐思想得核心。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继承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孟学说中的思想精华,对于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少走弯路,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孔孟,和谐思想,和谐社会,现实价值
孔孟学说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孔孟学说中包涵了极其丰富的和谐思想。诸如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生态和谐等。这些和谐思想,在今天“以人为本”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对提高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一、孔孟的“和谐”思想的产生极其内容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和”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和”字是由“禾”与“口”合并而成的。“和”本作“咊”,“咊,相应也”。其本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和,声相应”,后用作“和谐,协调,和顺”之意。如“和,调也”;“和,谐也”;“和,顺也” [2] 我们知道“和”是由“禾”与“口”合并而成的。在《说文解字》中“口,人所以言,食也”。由口所表现出来的“调”也就是“和”。“和”《说文解字》中“调,和也”。免费论文。于是就有以“调”为特点的“和”就这样产生了。“和”主要强调的是人为的调剂所达到的统一与和谐。正是在这一基本含义的引发下,于是就有春秋战国时期晏婴提出的“相济”,“相成”的和谐思想。“和如羹焉,水火醯醢以烹鱼肉,禪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济,……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 [3] 综合起来而言“和谐”就是指事物协调的生存状态与发展状态。
孔孟学说产生于春秋战国这个社会大变革的年代,由于社会极度的动乱不安,各路诸侯群雄并起,导致了“礼崩乐坏”和原有的和谐社会机制的崩溃,所以,恢复社会和谐与稳定就成了当时学者们所关注的焦点。为寻找新的和谐机制的形成,恢复原来的社会秩序,实现新的社会和谐与稳定,特别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他们在继承前人“和谐”思想的基础上,将“和谐”思想扩展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按自己的理解和要求对“和谐”思想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第一、自我和谐即个体身与心的和谐
儒家非常重视自我人格的完善,并把它作为实现社会,人,自然三者和谐统一基本途径。那么要怎样才能达到自我人格的完善,体现自我和谐呢?儒家认为必须要“安生立命”,所谓“安生立命”就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反省内求”通过个人内在和外在因素相结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德修养,即以实现自我和谐。因此孔孟十分重视个人修身作用,他们认为天底下无论是谁都应该以“修身”为 本。怎样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呢?孔孟认为“君子”人格就是修身的最终目标。所以“孔子十分重视高尚人格的塑造,通过创造人们共同景仰的人格范型,引导社会成员攀登崇高道德境界。” [4] 因此,“君子”这种理想的人格形象,就成了孔孟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儒家对“君子”理想的人格形象以提出了具体要求。孔子认为君子必须有“三戒”:“少之时,戒之在色;极其壮也,戒之在斗;极其老也,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君子又必须有“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君子又必须有“五善”,“君子惠而不费,老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君子又必须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忽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儒家还要求人们必须要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关系。免费论文。孔孟一方面强调物质生活的重要性,认为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本性。要求人们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免费论文。《论语•里仁》”孟子说:“人亦孰不欲富贵?”《孟子•公孙丑下》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孟子•告子上》儒家对正当欲望加以肯定时,反对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择一切手段。反对放纵所欲,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尽管孔孟主张正当的物质追求。但是,他们认为人的精神生活用比物质生活高尚更有意义。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枕之,乐亦在不义而富而贵,于我如浮云其中矣。”《论语•述而》合乎道义的生活,即使贫穷,也使人感到精神上得到满足快乐。
第二、人际和谐即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交往文化交流于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载体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冲击”。 [5] 面对这种复杂多变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要怎样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呢?怎样创造一个“人和”的人际环境?人所共知,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先秦时期两位著名的思想家孔孟就提出了理想的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事,协和自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意思就是说“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互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孔子又说:“君子衿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就是要求人们保持和谐而不要结党营私,行为庄重而不与他人争执,善于团结他人,不要搞小团体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交往中与人为乐。在这个方面,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他还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由梁惠王上》但儒家讲“仁爱”,“仁爱”思想是孔孟人际和谐思想得核心。故曰:“仁者,人也”这是孔孟人际和谐思想中最基本的原则。孔孟认为,如果社会上的人都能扩充自己的“仁爱”之心,以“仁爱”为己任,在人与人交往过程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多为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那么人类社会就会成为一个洋溢着博大之爱的和谐社会。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略谈中国古代法律传统
下一篇论文:论永嘉四灵的风格特征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