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谭金利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东西方国家的人们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跨文化交往中往往存在有许多的差异,本文从人们日常谈话的角度,分别从四个方面讲述以下东西方国家的人们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
关键词:文化,会话,行为,交际
东西方国家的人们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跨文化交往中往往存在有许多的差异,本文从人们日常谈话的角度,分别从四个方面讲述以下东西方国家的人们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
一.打招呼和告别一天中午,一个在中国学习的美国留学生有个约会。他刚要上车,一位中国朋友从旁边走过,问他:“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美国留学生笑着点点头,挥挥手表示告别,就走了。他知道,中国朋友的话等于英语中的 Hello或Hi, 但如果照字面译成Haveyou eaten yet?或Have you had your lunch?外国人听起来就很怪。
美国人会以为,这种打招呼似乎是说:“我也没有吃。走吧,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吧。”或者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吃呢。”总之,这样打招呼有时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
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一次,一个刚到中国不久的外国留学生结结巴巴地用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饭没有?我有钱。”他以为人们总问他“吃饭了吗”是因为怕他没钱吃饭。他显然对这种问法感到生气。
再如,汉语中的“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 Where have 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幸好,打招呼的话并不都令人感到奇怪或者引起对方反感。有许多打招呼的话是相似的,有些只是说法不同。免费论文网。在许多语言里,打招呼的话往往与时间有关,但即使在一种语言中也有不一致的地方。英语中有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都相当于汉语中的“您好”,只是说的时间不同而已,但不说 Good noon。而 Good night(晚安;明天见;再会)根本不是打招呼的话(大多数讲英语的人不会这样说)。这只是告别时说的话。
两个中国人初次见面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汉语说法,而多数讲英语的人初次见面总要说 I’m pleased to meet you. (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分手时,他们还要说句 It’s nice meeting you.或It’s nice to have met you.(能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话。
人们分手时通常说 Good-bye,Bye-bye,相当于中国人说“再见”。几乎所有语言中都有类似的说法。但在说 Good-bye或“再见”之前,还有些客套语很有意思,各种语言也不尽相同。如有贵客或不大熟的人来访或串门儿,客人离开时,按中国的习惯,主人要把客人送到房门口或大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慢点儿骑(自行车)之类的客套话。这些说法部不能直接译成英语。如果说Stay here,听起来十分别扭。如果说Go slowly, Walk slowly或Ride slowly,也很不自然。其实,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就可以了。
二.各种称呼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宇称呼别人(如:Kate,Mike,Bob,等),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如:Mr. Smith, Mrs. Bush等)。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宇称呼。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可以听到孩子叫年长的人Peter,John,Steven,等。甚至孩子对父母或祖父母也可以这样称呼。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也是这样的。例如,许多大学生叫老师的名字。老师们对这种做法并不反感,也不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或过于随便;他们反而认为学生能这样做,正好说明自己待人友好,平易近人。
这当然与中国的习惯完全相反。中国孩子对祖父母,学生对老师,若直呼其名,成年人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孩子会挨一顿骂,甚至会挨几巴掌。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姐”、“三姨”、“四叔”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对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主要的例外是:称父母为Dad,Mom,Mum,Mother等,称祖父母为Grandpa,Grandma等,有时称年长的亲戚为Aunt Pat或Uncle Allen(注意:一般用名字,不用姓)。就连对这种亲属关系,美国人也倾向于用名字相称,不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语。
中国人称呼别人时,有时称此人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前面加上他的姓,如“孙局长”、“朱经理”、“徐校长”之类。但是,很少听到讲英语的人称别人为Bureau Director smith(史密斯局长),Manager Jackson杰克逊经理),Principal Charlie(查里斯校长)。只有少数职业或职务可用于称呼。如医生或有博士学位的人称 Doctor;有权主持法庭审判的人可称Judge——。州长和市长可称Governor——和 Mayor——,但往往只称Governor或Mayor,省去其名;Professor一词也有类似用法。
汉语作品译成英语时,常常将某些称呼直译成英语词,如把“爷爷”译成Grandpa,“姑姑”译成Aunty,“嫂子”译成Sister-in-law,讲英语的人听起来不顺耳,实际上也不完全对应。有些人用英语写中国的事情时,用这些称呼使文字带有中国色彩,这是无可非议的。不过,有些称呼使人为难。例如,如何称呼教师,就一直是个问题,是直接叫Teacher 老师),还是叫TeacherZhang(张老师)?这两种叫法都不符合英语习惯。称老师为 Comrade(同志)或Comrade Li(李同志),合适吗?Comrade一词在非社会主义国家不大用。如果让中小学生就按英语习惯,称教师为 Mr. Wang(王先生) Mrs. Yang(杨太太)或 Miss Yu(于小姐),中国人又觉得有些刺耳。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人际交往中的礼貌原则初探
下一篇论文:如何看待国学热的兴起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