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传说、庙会与生活—浙江金华岭下朱观音庙会调查报告

时间:2016-03-19  作者:沈月华
  人们从自家带来一些面、馒头之类的,供奉在观音神像前。当她拜完后往往将自己带来的带走一部分,并留一部分在观音庙中。所有人普遍认为在观音前供过的食物吃了会得到观音娘娘的保佑。(下图为供奉观音的供品)

 

虽然“庙会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关系到宗教信仰、商业民俗、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庙会涵盖了很多方面,是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展演。但总的说来,庙会是以宗教信仰为缘由,而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的是商业、文娱等其他方面。以岭下朱观音庙会为例:

生活首先是由庙会带动的集市。《易.系辞下》解释集市为:“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因为有很多人来赶庙会,暂时在特定空间形成一定的人口密度。这也就促发了商业行为。由庙会而带来的集市,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坐商,也不是行商。

在岭下朱,集市上所卖的东西大部分还是以农具为主,比如:竹编的篮子、绳子、锄具、梯、牛等等。牛的市场跟其他的不是在一起,两处相差一条公路。牛市从早上7点开始,上午10点就结束。有些牛买去是耕田,有些是用来斗牛的,还有些是用来宰了卖牛肉的。斗牛的品种一般要选眼小,带有凶气的为好。在买主与卖主之间,还有中介人。中介人一般以本地人为主,帮助两方商议价格。如促成了一头牛的交易,卖主会给30元左右。在买卖过程中,价格虽然比较重要,但也融入了主人与牛的情感在里面。有一农民得知买家是买了他的牛,用来杀的。他就不舍,也就没能促成交易。可见,岭下朱还是以农耕为主。但在集市上也不乏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从云南远到而来的人参果等,还有拔牙的,各种小吃等等。一般场地非常简单,人们在二月十九这天在岭下朱摆摊,完了以后,继续在其他地方或回家等其他有集市的时候再出来。

传说 生活 (此图为牛市) (此图为集市上卖的一部分物品)

其次,是由庙会带来的文娱活动。“庙会产生之初是为了取悦所供奉的神灵。那时的人们认为,天地神灵鬼怪也像人一样,喜欢热闹,喜欢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所以在举办庙会时,人们往往通过最原始的娱乐形式——音乐和舞蹈来愉悦神灵,似乎唯有这样,神才能高兴,人神才能相通。”同样,在岭下朱人们也是以音乐以舞蹈来愉悦观音娘娘。一开始,愉悦神灵的成分更多些,渐渐地由娱神转向娱人。这也是一般庙会演变的普通性。据岭下朱当地的老人讲,原来的戏台就搭建在观音阁的后面,娱神的性质很明显。现在搭建的临时戏台离观音阁有一定的距离。

当今,娱人的成分也渐渐向政治靠近。在岭下朱演戏之前会有戏讯张贴出来。当地人们都知道演戏是观音庙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颇有意思的是在岭二村二委张贴出来的戏讯是这样写到:“为庆祝全国‘二会’胜利闭幕,迎接春耕生产,争取全年丰收。决定在岭下朱前园请永康务(婺)剧团公演。时间自二月十七夜至二月廿日夜共七场。欢迎广大村民观看捧场。”

庙会 岭下朱

(此图为张贴的戏讯) (此图为人们在看戏)

在戏讯中我们明显地看到村委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引入了国家的代表,演戏是庆祝“二会”胜利闭幕,而不是观音娘娘的生日。这时,“国家征用民间仪式,把民间仪式纳入国家事件,成为它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提供舞台,或者说,国家就是现场,民间仪式应邀走出民间,参与国家或附属于国家的活动。”岭下朱村委请婺剧团公演,为“二会”的胜利闭幕增加喜庆的成分,并借以制造热闹场面,在这热闹场面中包含着浓厚的政治意味。首先,这种“欢乐”“祥和”的盛世,就是对国家政府成就的一种肯定。另外,国家的政治活动,必须要民众的积极参与,政府也希望普通民众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大事。让民众通过看戏来传达在我们国家今年的“两会”已经胜利闭幕这样一个事实。

巴赫金将拉伯雷的小说创作与西欧中世纪的狂欢文化联系起来,提出了狂欢理论。这一理论运用到中国,最典型的狂欢型的文化形态就是庙会。在巴赫金的理论中,狂欢节期间,不仅取消了等级,不承认交往者之间的任何距离,摆脱了日常的仪礼规范形式。“以庙会为代表的民间节日,判断其是否具有狂欢性,主要应该看它与一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在仪式的表演与庙会的符号语言的运用方面并不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对抗,尽管它沿用了庙会的许多外在形式,但是我们很难就此判定,该庙会具有一种狂欢精神。”我们综合岭下朱的庙会来看,狂欢的精神少之又少。不必说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对抗,反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向主流意识靠拢。这很可能跟我国庙会独特的历史发展有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庙会被视为封建糟粕的典型,受到了极其严厉地批判和摧毁。所以在民众记忆中还留着这一伤疤,人们小心地与主流意识靠拢,重新塑造民间仪式的力量。

最后,庙会对生活中不同角色的分工。在岭下朱的观音庙会,生活本身就不在表演,一切的次序都没有颠覆。对于老年妇女来说,她们构成了拜观音的主要部分。除了本村的,其他人都是一大清早赶了很多路来拜观音娘娘的。我看到很多老妇背着统一黄色的普陀观音庙会的纪念袋子,手里拿着刻有观音神像的收音机,一路都放着观音经。显然,她们都是观音虔诚的信徒。她们来岭下朱真正是为观音而来。

对于生意人来说,早上五点多钟就有卖香烛的在观音阁前摆摊了。这一天,香烛生意很好,每个来拜观音的人一买就是六对香烛。对于在集市上的生意人,由于人多,市场肯定就大。在集市上每个摊位交三元,就可以摆一天了。还有由于人员流动很大,同时也带动了像传统理发店等这些坐商的生意。在二月十九这一天,他们开店时间明显比平常日子要早些。对于这些生意人来说,他们顾不上去拜观音,但以“观音之名”的确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在农历二月十九,每家每户的亲戚朋友都会在岭下朱欢聚一堂,主要都是一些近亲。有些客人主人会打电话通知,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定习俗。只要到这一天,他们都会随身带上一些礼物来岭下朱热闹一翻。理所当然,主人家一整天都很忙,准备饭菜,甚至连去观音阁都顾不上。对于当地的主人来说,观音庙会,更多意味的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因而,在岭下朱,人们把二月十九这天看得甚至比过年都重要,是叙叙旧,话话家常。在外的人过年可以不回来,但二月十九一定得回来。他们借“观音之名”来增强亲属间血缘的凝聚力。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甲骨文中的几个字看商代女性
下一篇论文:出世与入世的动态失衡—论李白人生悲剧的思想根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