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从《说文解字·糸部》管窥中国古代文化

时间:2015-05-14  作者:刘明荷

摘要:汉字是表意文字,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文化现象。本文从《说文解字·糸部》来管窥中国古代文化,从汉字文化学的微观角度解析糸部诸字,将其作为文化的载体来审视糸部字中所反映的古代文化信息,从而揭示《说文解字》一书的汉字文化学价值。
论文关键词:《说文解字》,糸部,中国古代文化

一、引言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的第一部字典,在分析字形、训解字义的同时,也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历史文化信息。其中糸部共收字267个,含重文30个,新附字8个,字虽不多却承载了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其所收字大致可作如下分类:

丝线原料类:缅、纯等即不同规格形制的丝线;绪、统等即丝织生产时的丝端、丝缕等。

丝的状态类:纾、絙等即丝缓;绐、颣等即丝紧;縒、缩等即丝乱;纳即丝湿润的样子。

丝织工艺类:缫、绎为丝的初加工阶段;繀、紾等为以丝为原料进行纺织时的术语;绣、纀等则是对丝织品进行后期制作的各种工艺。

丝织品类:缯为帛一类丝织品的总称;纨、綮等为制作精细的丝织品;紬是较为粗疏的丝织品;緁、绮是有花纹色彩的丝织品;绨指厚的丝织品;縠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麻织品类:絟、緰指细麻布;绉、絺是细葛布;纻、绤为粗葛布;缌、缞是古代丧服。

服装类:紑、緂等是颜色鲜亮的衣服;緥指小孩的衣服;绔为胫衣;繜指少数民族女子用布帛作胫衣空腔,填以破旧的丝绵制成的繜衣。

饰物类:丝带如繑、绲等;紞、缨等是系冠弁的丝带;綎、緺等为系佩玉或印章的丝带;紃、紴等皆是有文彩的丝带。

绳索类:絇、纗等为一般绳索;絭为束衣袖的绳子;缄、縢是捆扎箱箧的绳子;纼、緧等为用以驾驭牲畜的绳子;繘、绠为汲水的绳子;绥是用以手持登车的绳子。

颜色类:綟、紫、綪、绾、缁、緅、缃、纔、缲、绌等。

在对糸部诸字作基本分类的基础上,我们选取较有代表性的部分字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挖掘中国古代文明中更深层次的文化信息。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二、物质文化方面

(一)古代发达的丝织业

根据糸部诸字,我们可从中窥见东汉之前丝织业的发展水平。

对丝的加工先是要抽丝,《说文》:“绎,抽丝也。”抽出的生丝不能直接作为织布原料,《淮南子·泰族训》:“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丝熟后有了较强的韧性方可进一步加工,《说文》:“纺,网丝也。”即将丝结为丝线。由此丝织工艺产出了花样繁多的丝织品,如纹理细密的絩、綮,颜色鲜亮的縳、缟,“染兼五色,细緻不漏水”的缣,为冠帽束发而设的纚等。

发达的丝织业引导了人们对服饰的重视,《说文》中记载了大量反映服装、饰物的字。上衣如紑、緂;下衣如绔、繜;上衣带称紟,下衣带为繑。为了美观,人们还对衣服进行装饰,即“缘”。装饰衣边则有形制各异的丝带,如绦、緃等。周代男子成年需行冠礼,与冠弁相关的饰物在糸部中亦可详见。用于束发的如纚,《说文》:“纚,冠织也。”头部饰物中有笄者为冕弁,以“纮”系之,《说文》:“纮,冠卷维也。”无笄者为冠,则以缨、緌加以固定,《说文》:“缨,冠系也。”緌,《说文》:“系冠缨也。”糸部中另有一类饰物几乎是古代仁人君子必佩之物——绶,多用于拴系佩玉或印章。用来拴系印章的如纶,用以拴系佩玉的在秦汉以前称“绶”,秦汉时则称“縌”。段注:“佩玉之系谓之璲……古之所谓绶者璲也,秦汉之縌也。”

糸部中还记载了古人创造的一种颇显智慧的工艺——“绣”,这是人们针对服饰自身进行的设色之工。《说文》:“绣,五采备也。”段注:“按,今人以针缕所紩者谓之绣,与画为二事。”由此可知,古时在布帛上绘画设色或刺绣都称为绣。此外,《说文》中还有:“缡,以丝介屦也。”段注:“介者,画也,谓以丝介画屦间为饰也。”以丝线在鞋上作画,可见“绣”这一工艺已经无所不及了。综上,绣、缡二字既彰显了古人的创造智慧,某种程度上也是当时物质生活较为稳定的条件下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一种反映。

(二)古代高超的染色水平

古人“观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为服”,由此染色业勃然而兴。糸部中以颜色字为最多,色谱极其丰富,彰显了古代染色水平的高超。如:

绢,缯如麦𥟮。段注:“缯色如麦茎青色也。”

綥,帛苍艾色。段注:“苍艾者,谓苍然如艾色。”

綪,赤缯也,以茜染①,故谓之綪。

綟,帛戾草染色。段注:“其色黎黑而黄也。”

由以上诸字可见:当时染色业以植物染料为主,𥟮可染青,艾可染绿,茜可染綪,戾草可染留黄。在周代,“染人”是负责为丝帛染色的官职,《周礼·天官》:“凡染,春暴练,夏纁玄,秋染夏,冬献功。”要想得到颜色鲜美的丝帛必得经过春暴晒,夏染成纁色和玄色,秋季则染五色②,冬季将所染之丝帛献于朝廷。虽然时间漫长,过程繁杂,但人们却能染就各种颜色。

至汉代,染色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汉赵岐《蓝赋》序云:“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染料的大规模种植,染色官职的完备,染色技艺的成熟为五彩斑斓的色彩的诞生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如此则糸部中出现较为集中的与颜色相关的字也便顺理成章了。

三、精神文化方面

(一)颜色字的大量存在反映了古人高超的辨色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细致的审美能力

糸部中的颜色字按色调来分,有以下四种:

1.赤色类

绌,绛也。

绛,大赤也。

纁,浅绛也。

綪,赤缯也。

缙,帛赤色也。

絑,纯赤也。

2.青色类

繱,帛青色也。

綥,帛苍艾色也。

绀,帛深青而扬赤色也。

3.黄色类

缃,帛浅黄色也。

缇,帛丹黄色也。

縓,帛赤黄色也。

4.黑色类

缁,帛黑色也。

纔,帛雀头色也。

如此细致的区分足以说明当时人们已具有了高超的辨色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细致的审美能力。糸部中区别细微的颜色都有独立的汉字表示亦启示我们去追溯更为悠远的历史文化。在古代,农耕狩猎文化由来已久,长期的劳动实践使人们逐渐养成了极为敏锐的观察能力,进而形成了对周围事物具体化和精细化的认识和分类。我国历来尊崇儒家思想,提倡礼乐兴邦,事事皆依细致严格的礼仪施行。《论语•乡党》:“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孔子认为君子不应以绀緅色装饰衣边,不应穿红紫色的私居服。依礼着服也反映了古人在文明时代所表现出的高超的辨色智慧和审美能力。古代除以丝麻为原料制衣外,还有动物皮毛,《论语•乡党》:“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由于动物皮毛在外侧容易磨损,为了不损坏皮毛的保暖作用,人们便在皮毛外加上了一层外衣;为了美观,人们通常会使外衣的颜色与皮毛的颜色相称,足见古人审美的细致以及对美的尊崇和追求。

(二)颜色的命名以具象思维为导向

糸部中颜色字的命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具象思维方式,大量颜色字的命名多以其色所象而言之。例如绛、缃、绯等在《说文解字》中都是指相应颜色的丝帛,通过人们熟知的布帛来沟通较难解释的抽象颜色,这种具象思维的直观性以敏锐的视觉为基础丰富了人们的视野。糸部中另有一类颜色字是以染料的名字比附命名的,如绢,缯如麦𥟮。𥟮乃麦茎之色。綪因以茜草染成而命名。綟则是由戾艸染成的布帛。这些染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现实存在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为人们熟知的染料的特征因而成为指代颜色的具象物。以糸部中颜色字为代表的古代色谱系统的丰富性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具象思维方式在文字学上的灵活应用。

(三)与时代哲学思想相关的流行色

如前所述,糸部颜色字中主要有四种色调,其中以赤色类的字最多且区分最为细致,那么赤色当是《说文解字》产生前后的流行色,而其他颜色亦各有其流行的时代。

在古代,流行色的确定多与统治者的利益喜好相关,而统治者的思想导向则是受制于一种源起于周代的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糸部对颜色字的记载正体现了这种哲学倾向。阴阳五行观念是古代关于世界起源的一种哲学学说,后经一些哲学家的推阐发展而影射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战国末期思想家邹衍将五行学说与王朝时代的更替结合起来,总结出了时代更替的一般规律——五德终始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据此便有了黄帝尚黄,夏尚青,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等各代的尚色制度。糸部中的四类颜色正是青、白、黄、赤、黑五色中的四种,这说明五行相生相胜的观念借助统治者亟待巩固统治秩序的心理而成为左右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这些哲学思想也为糸部中诸多颜色字的存在提供了哲学依据。

四、结语

通过对《说文解字·糸部》的文化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丝织业、染色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窥见古人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以及哲学思想作用于时代生活的轨迹。这许多的文化信息启示我们,《说文解字》一书具有不菲的汉字文化学价值,“说文学”的研究方兴未艾。

参考文献:
【1】许慎著:《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2】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3】孙诒让著:《周礼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4】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注释:
①“以”大徐本作“从”,此从段注本。
②据郑玄注,“秋染夏”之“夏”谓染五色。夏指夏狄,是雉的一种,其羽毛兼备五色,故以“夏”代五色。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三美”角度论伍尔夫的诗化小说
下一篇论文:从冲突到融合—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作品解读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