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有些让人甚是费解。道士们有法术,能使神通,然而当面对像曹操,孙策之类的的君王时,他们也只能望而远之,追而避之,却不敢与之抗衡,更不会手刃奸贼暴君。这其中是有原因的。笔者认为这想不外乎是当时的道教不能独立于政治统治之外,只能依附于他们,成为其“奴隶”。东汉末期,社会一片混乱,道教一呼而万者应,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社会的一股强有力的革命力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儒家思想退居次流,道家入居主流,然而这只是一种相对现象。正如有学者所说,这是一个“后英雄时代”,人们的思想处于一种大爆炸状态之中,既有原始儒家正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又有新兴道教和外来佛教的冲击。然而,道教作为新生儿,在统治者眼中,既有新鲜感,又会时刻提防他们。因为他们一开始是以反动势力出现的。随着力量的削弱,道教只能忍气吞声的接受政治的“奴役”。这样的交融会很自然地导致这种深刻的时代现象。
三
魏晋时期神仙的品位虽然主要靠修行得来,但等级观念已经很明显。葛洪说“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他把神仙划分为上,中,下三等级。在首卷中有天帝神农氏,黄帝为天官,是最高的天仙。又有“赤松子,赤将子舆,宁封子”,为天仙做事,能随风雨上下,栖集在昆仑等名山上。这里是道教的仙境之一。再如后面的一些仙人,,彭祖,葛由,王子乔,冠先等,他们是生活在人间的,世俗中的仙人,也就是留在世间游乐或行尸解之法的“千岁翁”。在神仙世界中,这些上中下三等级仙人,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的儒教尊卑观念在天上的投影,也就是人间门阀等级制度在神仙世界颠倒的反映。
综上所述,本文从道教的长生不老,神仙变幻神通的特点;初期道教道士与神仙之间的关系,以及道教神仙世界中的等级观念三个方面论述了《搜神记》中的道教神仙观。如此我们可以了解作者思想中的道教神仙观,进而管窥六朝时期人们对道教的认识状况和心理状态,这是非常有用的。
参考文献
1 胡怀琛标点.搜神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2 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 许地山.道教史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 葛洪著,顾久译注.抱朴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