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浅论《搜神记》中的神仙观_道教

时间:2012-04-29  作者:阳繁华

论文导读::搜神记》是六朝时期的一部著名的志怪小说。这一概念有着很强烈的道教色彩。从而管窥六朝时期的道教神仙观。
论文关键词:搜神记,道教,神仙观
 

神仙,这一概念有着很强烈的道教色彩。何为神仙?闻一多先生认为“神仙是随灵魂不死观念逐渐具体化而产生的一种想象的或半想象的人物。”在过去,神和仙,是两个不同的人们向往的精神化身。神,在《说文解字》中是“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声”。说明最初的神是存在于天上超越于自然人类的一种力量。道教中的神仙侧重的是仙,且通过“神”的功能显示出来,它反映的是先民长生不老和羽化登仙的观念。道教中的“神仙”就是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外部力量,是自然和社会力量的神化。

《搜神记》是六朝时期的一部著名的志怪小说,其编撰的目的是“以发明神道之不巫”。小说中展现了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鬼怪故事,当然对道教的神仙世界也进行了描述,颇具特色。故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小说中进行阐释,从而管窥六朝时期的道教神仙观。

《搜神记》的首卷便是讲述神仙的故事,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不同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彼岸世界(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神仙世界。卷一描绘了从远古至魏晋时期的神仙生活。首卷第一篇是神农鞭百草,神农是炎帝神农氏,神话传说中南方的天帝。大家都认为他是中华民族粮食和医药的祖先。为什么《搜神记》在开篇便写神农呢?这点是值得深思的。我想比较重要的一点应该是点明作者的神仙观;神仙,是为人民“播百谷”,解决生存问题;为人们除苦去难的精神化身。这里面有着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毫无疑问,这就为后面一系列神仙的上场营造了广阔的舞台。 接着有雨师赤松子,赤将子舆,宁封子等古传说中的神仙。赤松子是神农的雨师,他“服冰玉散”道教,冰玉散乃长生不老之药;且“能入火不烧”,跳进火中不会被焚烧。雨师是掌管雨水的神仙。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农业为本,雨水是其必需的自然条件。在先民心目中,大自然的力量是神秘的。他们认为雨水是由神仙在掌管的。赤松子他们能“随风雨上下”,宁封子则能够“出五色烟”,随烟气上下,自焚成仙。另外特别要注意到的是他们都有一门手艺或工作:雨师,卖绳,陶工。

到了唐尧后,那种远古色彩的神仙便有一定的退化。这时期,有偓佺,彭祖,葛由,王子乔等仙人。民间传说彭祖是最长寿的。在本卷中,他的那种传奇色彩更是绝伦,他还能够“祷请风雨,莫不能应”。偓佺,葛由都生活在名山之中,他们吃的是“松实”,“桂芝”之类的仙果。在这里明确地说到了“长生”。偓佺采药,“以松子遗人”,“时受服者,皆三百岁”。彭祖“七百岁”,葛由更有魅力,许多好道者追随他,若“得绥山一桃,虽不能仙,亦足以豪”。道教的基本宗旨在这得到了渲染。我们就可以管窥到本书中所蕴含的道教色彩了。

《搜神记》中许多道士被列入仙列:阴长,鲁少千,于吉,左慈,葛玄等论文发表。接下来,就举出一大批仙人,他们遍及社会的不同行业,领域。如渔夫(冠先),琴师(琴高),冶铸师(陶安公);有贤哲老子,朝廷命官(王乔),乞儿(阴生),道士(于吉,左慈,葛玄),这些神仙的传记给社会上信道修仙的道士树立了榜样,并诱惑各行各业的人到道教中来领取进入神仙世界的入门票。从而进一步突出了神仙道教关于长生能至,神仙可学的教义。道教初期以民众结社的形式在社会下层活的,用周济救急,人人劳动,互助互爱和阶级调和的思想号召群众。这实际上是按照农民的愿望制造出来上的一个充满太平景象的神仙世界。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宗教都有它理想的境地与追求,比如极乐世界,天堂等道教,而道教所主张和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两重的。第一在世俗的,现实的世界上,按道教教义建立一个理想的王国;第二种叫“仙境”,得道成仙便可以外生死,极虚静,超脱只在,不为物累,在仙境过仙人的生活.”

这里面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首先,就是统治阶级好道术。在《鲁少千应门》中,汉文帝“尝微服怀金过之”,“欲问其道”。这是有其文化背景的。在汉初,统治者为了缓解阶级矛盾,思想上好黄老之术,因此,“道”在其意识形态中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那些有着道术的仙人,便会受到统治阶级的尊敬和崇拜。如《淮南八公歌》,淮南王刘安好道术,想长生不老。当八位老公公上门求见时,遭非难。于是,他们变身为童子之身,脸色像桃花一样红润。淮南王刘安便隆重接待了他们,并且援琴而弦歌。这亦足以体现统治阶级的思想倾向,是符合现实需要的。

其次就是在《平常生复生》、《左慈使神通》、《于吉请雨》等故事中这些道士有道术,能呼风唤雨,变化隐形。然而他们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却遭到非难,平常生,“数死而复生”,当时的人并不重视他。左慈使“少有神通”,却遭曹操的追捕。于吉请雨,惹怒孙策“我不如于吉耶,而先趋赴之”反被诬为妖,“遂杀之”。这其中有些让人甚是费解。道士们有法术,能使神通,然而当面对像曹操,孙策之类的的君王时,他们也只能望而远之,追而避之,却不敢与之抗衡。这其中是有原因的。东汉末期,社会一片混乱,道教一呼而万者应,成为当时社会的一股强有力的革命力量。在这一时期,尽管儒家思想退居次流,道家入居主流,然而这只是一种相对现象。道教作为时代的新生儿,在统治者眼中,既有新鲜感,又会时刻提防他们,因为他们一开始是以反动势力出现的。随着其力量的削弱,道教只能忍气吞声的接受政治的“奴役”。

魏晋时期神仙的品位虽然主要靠修行得来,但等级观念已经很明显。葛洪说“上士得道道教,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他把神仙划分为上,中,下三等级。在首卷中有天帝神农氏,黄帝为天官,是最高的天仙。又有“赤松子,赤将子舆,宁封子”,为天仙做事,能随风雨上下,栖集在昆仑等名山上。这里是道教的仙境之一。再如后面的一些仙人,偓佺,彭祖,葛由,王子乔,冠先等,他们是生活在人间的,世俗中的仙人,也就是留在世间游乐或行尸解之法的“千岁翁”。在神仙世界中,这些上中下三等级仙人,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的儒教尊卑观念在天上的投影,也就是人间门阀等级制度在神仙世界颠倒的反映。

综上所述,本文从道教的长生不老,神仙变幻神通的特点;初期道教道士与神仙之间的关系,以及道教神仙世界中的等级观念三个方面论述了《搜神记》中的道教神仙观。如此我们可以了解作者思想中的道教神仙观,进而管窥六朝时期人们对道教的认识状况和心理状态,这是非常有用的。


【参考文献】
[1]胡怀琛标点.搜神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2]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许地山.道教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葛洪著,顾久译注.抱朴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诗仙李白向谁“留别”?_人文历史论文
下一篇论文:论沈从文种族与女性性别叙述中的“生活”与“生命”—以《月下小景》和《主妇》为个案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