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自然灾难、基督教与中世纪艺术的发生_古罗马

时间:2013-03-27  作者:王赠怡

论文导读::从古罗马到中世纪,艺术风格发生了不同古典精神的根本性转变。对于这次艺术转型,人们往往把理由归因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忽视了自然灾难的重要作用。通过自然灾难基督教战胜罗马人和北方游牧民族,成为统治阶级。自然灾难粉碎了古希腊、罗马“多神”共存的历史,加速了基督教“一神”独尊时代的来临,促使古罗马晚期的人们最终把上帝视作世界之本源。这样,自然灾难所导致的统治意识形态的变化最终引起了为之服务的艺术形态发生变化。
论文关键词:古罗马,中世纪,自然灾难,基督教,艺术转型
 

一、北方蛮族的征服不能成为古典艺术向中世纪美术转型的根本原因

中世纪艺术与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迥异其趣,其艺术风格较之古典精神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而对这次艺术风格转变的原因,西方艺术史家把它归结为北方蛮族的影响:一是日耳曼人的入侵,导致日耳曼化。“处于游牧民族传统,这些人们不知道什么叫建筑。此外,他们对表现人的形象感到强烈的厌恶。……为了使他们的最高首领能够生存下来,从此得到教廷的承认,所有的日耳曼人逐渐地皈依了基督教。这使得他们的艺术与古代艺术遗产合为一体。于是,建筑和浮雕这些古罗马传统的残存物便被日耳曼化了。”二是匈牙利人,撒拉逊人,哥特人的入侵,带来了艺术活动的变化。“它体现在罗曼艺术之中,然后又从12世纪起,通过哥特的革新表现出来。在基督精神的哺育之下,罗曼如同哥特一样,成为完全为上帝歌颂光荣的文明信仰史。”(1)尽管在西方艺术史上上述观点相当盛行,但是把古罗马到中世纪艺术转型的原因归结于外族入侵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麻烦:其一古罗马,违背了文化发展规律的自律性特点。因为被称为“野蛮人”或“蛮族”的游牧民族的生产水平、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罗马,其文化不可能征服古罗马的先进文化,最大可能性就是为罗马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这方面的例子不可穷尽。譬如罗马人虽然用武力征服了希腊人,但在文化方面“我们在罗马看不见美的、自由的、伟大的艺术。雕刻、绘画、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体诗,都是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继承下来学习的。”(2)这种把游牧民族的征服当作根本原因来诠释古罗马到中世纪艺术转型的做法显然牵强得很。其二,从艺术转型的范围来看,游牧民族不可能具备这样的影响力。以罗马为例,罗马在武力上可以建构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在文化上却不能建立统一的文化体系。“如果想以单一的想法去了解罗马是不可能的,就连想便是一个‘典型’的罗马时期也难办得到。”(3)罗马人尚且不能统一帝国文化,落后于罗马人游牧民族凭借什么在欧洲掀起如此广泛地、风格大抵一致的艺术转变潮流呢?更何况北方蛮族在意识形态方面还要臣服于基督教。因此,游牧民族不具备充当古罗马向中世纪艺术转型的“旗手”作用怎么写论文。其三,促使罗马人放弃自己习惯的艺术题材和艺术风格,而选择新型的艺术形式并在哥特式艺术时期达到顶峰。这种变化绝不是游牧民族的入侵所能解决的。虽然北方蛮族对古罗马文化予以了重创,但是基督教在蛮族灭亡西罗马之前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事实恰恰说明基督教在客观上保护传统文化。“在野蛮民族侵入西欧造成的混乱中,正是借助于基督教会,各类学术传统才得以保留下来。”(4)教会“拯救了欧洲,使之避免了彻底的毁灭,使之没有退回到穴居人和土狼人的时代。”(5)中世纪早期巴西利卡式建筑艺术及早期拜占庭艺术所包含的古典因素就足以证明基督教在蛮族入侵时期确实在客观上发挥了对传统的保护作用。

二、中世纪艺术的定位与经济因素在这次艺术转型中的作用

在探讨经济因素与这次艺术转型的关系之前,我们必须对中世纪艺术在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予以客观的定位。首先,我们不可以草率地用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美去衡量中世纪艺术,两种艺术根本目的不同。在古典时期,肉体和道德所达成的圆满表现为理想美,这种理想美通过英雄和神话人物表现出来,英雄和神话人物完美的肉体就是道德的体现(由于过分倚重本身有缺陷的肉体,这也为古典美走向解体埋下了祸根)。而中世纪肉体与道德分裂,肉体因为原罪的存在而与道德尖锐对立,在基督教那里肉体便成为道德的累赘,道德摆脱肉体的束缚成为了最高的理想。但是基督教面临一个古典时期未曾遇到的矛盾问题:如果彻底否定肉体、一切虚无的话,道德就失去了意义,神也失去了意义;更何况基督曾以肉体的形式存在于世。基于此,基督教便为肉体设计了道德化之路:通过肉体的苦修,达到灵魂升天的最高道德追求。所以在艺术上就表现为:肉体本身的完美不予以考虑古罗马,为信徒搭建超越肉体的障碍、引领灵魂升天的平台,成为了中世纪艺术的重中之重。于是,艺术必然采取与肉体以及肉体所依托的物质世界相疏离的形式。其次,依据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从精神对物质的克服的角度上说,中世纪艺术作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开端是对古典艺术的超越。如果认为黑格尔的理论有些故弄玄虚的话,我们可以假设中世纪的艺术仍然跟随古希腊、罗马继续走古典主义的路,很难说人们不会像十九世纪晚期那样对古典主义产生厌倦的情绪。何况我们还可以大胆设想:中世纪教堂建筑难道完全无助于人们对科学态度的培养吗?如哥特式建筑在高度上的杰出成就单凭对上帝的冲动是绝对无法可以完成的,但是对上帝的热情却刺激艺术家们想方设法地达到了他们所希望的效果。再次从影响上看,中世纪艺术的夸张、变形的特征,除了浪漫艺术之外,很难说现代艺术没有受到它的启发。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对中世纪艺术的定位是:中世纪艺术是基督教引领下的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在碰撞、磨合中绽放出的可与古典艺术争奇斗艳的又一艺术奇葩。这种客观的定位打消了将中世纪艺术冠以“倒退”的标签后又顺理成章地归因于生产力滞后的企图,有利于我们客观地探讨经济在这次艺术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经济能否成为这次艺术转型的必然因素呢?答案是否定的。其一,在西罗马灭亡之前,古罗马战乱频繁。从共和到帝国时期,公元前130-120年开始的一百年间,内战困扰着罗马和整个意大利。在新帝国时期3世纪中叶帝国内发生战乱50年(3)。公元4世纪以后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不断入侵下衰败。公元410年,亚拉里克的维西哥特人洗劫了罗马城;公元455年,让协利克的汪达尔人占据罗马;公元476年,日耳曼国王奥多何克罢黜了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3)。其二,罗马晚期到中世纪初期自然灾难肆虐,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在战乱和自然灾难的双重作用下,经济显然不能成为古罗马到中世纪艺术转型的决定性因素。虽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讲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6)的观点不适合用来阐述古罗马到中世纪艺术转型的文化现象,但是马克思并未将经济与艺术之间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绝对化。他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与一定的繁荣时代并不是与社会的一般发展相适应的,因而也不是与那好像构成社会组织骨干的社会物质基础相适应的。”(7)可见,马克思在思考经济与艺术的关系时亦特别注意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和自觉特征,从社会现象上看就表现为经济与艺术发展的非平衡性。这样,马克思关于经济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理论为我们从经济以外的其他角度解释这次艺术转型的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意义的指导。

三、基督教利用自然灾难征服了罗马人、北方蛮族,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所以,自然灾难是导致古典艺术向中世纪浪漫艺术转型的根本原因

虽然找到这次艺术转型的根本原因困难重重,但我们能肯定的是艺术转型在本质上是人们思想转型的表现。这次思想转型最令人惊奇是它在如此广大范围内所呈现出的一致性古罗马,其颠覆性的力量已经非人力所为,我们不得不把眼光放到人为因素之外的领域中寻找答案,那就是自然因素。而这期间最让罗马人及北方蛮族震撼的莫过于自然灾难了。从西罗马到中世纪发展中,人们的思想经历了物质主义的多神文化转向以“唯灵主义”的基督教文化。在艺术上表现为由古典主义向中世纪具有抽象特征艺术转变。在这场转变中自然灾难如同飓风一样摧毁了罗马人的精神支柱,也让野性的游牧民族转变为温顺的上帝的子民。

(一)自然灾难支撑和应验了基督教的末世论,在基督教战胜罗马人和北方的蛮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圣经》认为尽管世界是上帝的仁慈的恩赐,它却背离了上帝的意愿,所以灾难必将来临。《旧约》和《新约》都反复警告人类将面临末日。《旧约·西番雅书1:9》耶和华说:“我必从地上除灭人和牲畜,与空中的鸟,海里的鱼,以及绊脚石和恶人;我必将人从地上剪除怎么写论文。”《新约·马太福音24:24》:“门徒问耶稣:‘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什么预兆呢?’耶稣回答说:‘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这都是灾难的起头。’”基督教源于犹太教,公元一世纪初基督教产生,但直到公元四世纪才逐渐被人们普遍认可;公元317年,珈理略皇帝颁布了对基督教的宽容赦令;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成为罗马皇帝,在他临死前,受洗皈依为基督徒。在这期间,基督教徒与罗马人进行了一次次血和火的斗争,然而不断发生的自然灾难使胜利的天平倾向了基督教,罗马人最终归顺基督,因为频频发生的自然灾难似乎应验了基督教所宣传的末日理论。“罗马帝国的晚期,社会的动乱,瘟疫的侵袭和蛮族的骚扰如同梦魇一般笼罩在罗马人头上,预示着一个可怕的末日即将来临。内部混乱和来自北方人所不知之处的最凶恶的蛮族入侵;疫疠和饥荒;彗星和日月蚀,以及地震和水灾……这一切又只是罗马浩劫的许多先行的,示警的联兆。”(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约翰·斯道雷对文化霸权的新发展_文化全球化
下一篇论文:语录体的几种形态及作用—以诸子语录、禅宗语录、宋儒语录为立足点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