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哈代婚恋观新历史主义解读_颠覆

时间:2013-01-23  作者:檀俊

论文导读::哈代小说在爱情婚姻观念上严重背离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传统。因此,对传统婚恋观具有颠覆性意义。同时,他的婚恋观又受到当时意识形态的抑制。通过对哈代小说的新历史主义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刻理解当时时代社会文化,揭示哈代小说的深层文化的意蕴。
论文关键词:婚恋观,新历史主义,颠覆,抑制意识形态
 

1.引言

哈代小说中爱情和婚姻构成小说主题。《德伯家的苔丝》(1891)和《无名的裘德》(1895)被认为是他最成功的小说,但在维多利亚时代却受到严厉的批评。《苔丝》写一位受辱的农村姑娘的悲惨遭遇,作者加了一个副标题“一个纯洁女人的真实写照”遭到评论界的指责。《裘德》出版后受到舆论界的更为猛烈的谴责,非婚同居,离婚等内容受到激烈的抨击,被斥为“粗俗下流、伤风败俗”。这是因为哈代在小说中表达了超越时代爱情婚姻等道德观违背和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主导意识形态,在当时看来是“背经离道”的,是不符合上帝的旨意的。

2.维多利亚时代的婚恋观

新历史主义学者格林布拉特认为,任何理解阐释都不能超越历史的鸿沟而寻求“原意”,任何文学作品的解读回到历史语境就是回到了“权力话语”结构之中,这样,格林布拉特就使新历史主义成为了一种具有政治批评倾向和话语权力解构功能的“文化诗学”或“文化政治学”。 因此,只有回到历史语境中去才能更好了解维多利亚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婚恋观念。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受宗教观念、父权思想和社会习俗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男尊女卑”思想和宗教婚姻制度并没有随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任何改变。当时的婚恋观的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是:上帝婚姻、从属婚姻和金钱婚姻。

在宗教观念的影响下,婚姻被看成上帝对有德行的人的一种恩赐,是通过法律而签订的神圣契约,男女双方不管有无感情,一旦在教堂举行结婚仪式就应该终身结合在一起,正是“天主所合,人不分离”。离婚、婚外恋、婚外同居都是违背上帝的神圣安排,是大逆不道的。认为两性之爱是一种意志不坚的表现,更有甚至,认为是一种下地狱的罪过。

此外,父权思想控制着整过社会,女性在家庭社会中处于依附地位,男女地位不平等。孔德在《实证主义总论》中强调女性的同情心,自我牺牲精神,沉默文静的性格等,并指出“女性的服务是个人(男性)服务于社会的基础”,理想女性是“家庭的天使”和“家的守护者”。结婚后,女人便是男人的私有财产,依当时的法律,她们完全听命于丈夫。婚姻视为一种交易,婚姻的基础是金钱和地位,而非爱情,婚姻对很多人来说是获取财富的手段和途径。有评论家描述“在19世纪,一对新婚夫妻进去教堂是那么冷淡”颠覆,就想做买卖似的。他们似乎为购买一头驴或一辆漂亮的手推车已付了押金,而现在他们同见证人去教堂举行婚礼仪式,就是去完成那桩买卖。为金钱和利益而结婚构成19世纪中期英国小说的主题之一。维多利亚时代的婚恋观的保守性也可从号称“妇女运动的先锋”的乔治艾略特的作品中看出来,尽管她本人敢于向当时的社会道德传统挑战,她自己的婚姻就受到众多的非议,然而,在《米契尔马赫》中可以看出她所推崇的婚恋观:金钱地位是爱情不可少的因素,女人不应好高骛远,要甘于平淡,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

3.哈代对维多利亚社会意识形态中婚恋观的颠覆

格林布拉特认为,在作家的人格力量与意识形态权力之间存在着非一致性倾向,有时甚至会在统治权力话语规范与人们行为模式的缝隙中存在彻底的反叛和挑战。在哈代小说中,他对当时权力话语进行挑战,反对“上帝婚姻、从属婚姻和金钱婚姻”。格林布拉特将这种反叛和挑战称之为“颠覆”,即对代表统治秩序的社会意识形态提出质疑。这种颠覆不仅是对思想的颠覆或对权力的颠覆,也是对权力的原则和意识形态的颠覆。

把哈代小说的婚恋观与维多利亚时代和当时作品中的婚恋观相比较,就会发现哈代在小说中诸多方面质疑和挑战了传统的婚恋观。这些“质疑和挑战”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力,它们主要通过“上帝契约婚姻”、“不平等的贞洁观”和“金钱、门第的功利婚姻”三个方面来体现。

首先,哈代小说中排斥宗教对婚恋影响的,颠覆了无爱的契约婚姻制度。维多利亚时代教会认为:婚姻赋有神权的意义,即上帝指定一男一女结合,离婚是有违神意的,是不允许的。有爱情但无婚姻之名的两性结合的自然婚姻为社会不能容忍的,但哈代小说明显违背这些宗旨。在哈代小说《林地居民》中,主人公格雷斯婚后发现丈夫菲茨皮尔斯不忠,她想起牧师代表上帝在教堂为他们举行婚礼仪式的场景,痛苦地问:难道上帝真为天下结为夫妻的男女的幸福负责么?这种对上帝的质疑是违背传统价值观念的,不仅如此,哈代最终让笔下的格雷斯得出的结论是:婚姻就是“把一个女人的爱拱手交给大主教授权的法官”, 大主教依上帝名义授权的婚姻不能得到上帝的保护。哈代挑战意识形态中宗教信仰和社会统治秩序,在从根本上排斥和颠覆上帝婚姻的存在。

哈代对社会契约的婚姻极为反感,认为“上帝婚姻”毫无神圣可言,它不仅不是爱情的保障,反而是束缚人性的枷锁。裘德与淑相爱,有牢固的爱情基础,但是淑与费劳孙有婚约,因此,淑与裘德无约的自然婚姻为当时的法律和习俗所不纳,遭到众人的排斥和指责。淑深爱裘德,却害怕结婚,因为担心婚约像铁一样的“终身契约”把真诚的感情给毁灭掉。全家四处漂泊,贫困交加,后来孩子夭折,最后淑被迫回到费劳孙身边,把渴望真爱的裘德推向死亡免费论文下载。哈代借《裘德》抨击宗教制度下契约婚姻,遣责当时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哈代对当时婚姻制度的嘲讽也可从裘德与淑的自然婚姻看出来,淑与费劳孙无爱,但有婚姻,作为费劳孙的妻子,她与裘德的关系依据当时的法律是“背夫通奸”,而与裘德的有爱情的关系却是不合法的无效婚姻。淑说与费劳孙有“出卖肉体”之感,但“却是合法的”。淑的尴尬处境讽刺长久以来的社会传统观念。

其次, 哈代小说也颠覆了婚姻中的贞洁当作“唯一”的观念。苔丝本可以与克莱缔结美满婚姻,但是世俗的贞操观念扑灭爱情之火,最终酿成悲剧。苔丝没有像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美德女性一样“温柔胆小、循规蹈矩、信神敬神,在婚姻上遵循基督教道德原则”,而是大胆反抗旧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维多利亚时代认为一个婚前有性行为,婚后又与亚雷同居、又杀亚雷的人是“堕落女人”,然而,哈代为小说添加“纯洁女人”的副标题,不能不说这是对当时社会和风俗的最大挑战和颠覆。因此,哈代也受到评论界的责难。作者用苔丝的故事挑战了传统的贞洁观,并在书中赞扬苔丝,将苔丝与自然和纯洁联系起来,认为苔丝是“一种空幻玲珑的女性精华——是凝集成一个典型形象的完整女性”

那时,世俗单方面要求女性贞洁,认为妻子的贞操是丈夫的特权。苔丝的悲剧的社会根源是男性为中心社会中男女贞操观念的双重标准。克莱在新婚之夜吐露自己有过放荡的生活,苔丝的受辱却没有得到他的谅解,一位心灵纯洁的女性因此失去自己的爱情婚姻,以致走投无路,为社会不容。通过苔丝,作者对传统贞操观提出了质疑,其实也是对以贞操观为中心的基督教传统婚姻的挑战。

哈代小说一方面歌颂真挚的爱情,另一方面也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以“金钱、门第”为目的的功利婚姻。19世纪英国社会中婚姻的基础是金钱和地位,注重“门当户对”,而非爱情。婚姻是很多人获得财富的手段和途径。即使被称为时代先驱的作家简奥斯丁也受时代限制,认为“金钱和门第是恋爱和婚姻不可缺少的因素”哈代小说表达了厌恶用婚姻作为“商品”去获取金钱财富颠覆,在《苔丝》中,也可见证以金钱为目的婚恋悲剧,苔丝的父亲听说有一门远房亲戚非常富有,母亲希望攀亲与这家少爷结婚而发迹,结果把苔丝送进了火海。这种以财富和门第为标准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的。通过这些悲剧形象真切表达作者对财富婚姻和以财富为目的爱情的憎恨和颠覆。

4.维多利亚时代意识形态对哈代婚恋观的抑制

虽然哈代对维多利亚社会意识形态主导话语进行了“颠覆”,但是这种“颠覆”是有一定限度的,它被“抑制”在社会许可的范围之内。新历史主义学者多利莫尔指出,任何一个社会秩序从其根本上说都要借助意识形态使自身得到巩固,而既定社会秩序具有一种把来自体内的各种颠覆性因素抑制,并使之得到化解的能力,但二者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立,而是带有某种悖论性质的复杂过程。

哈代小说的“反叛权力、挑战权威和社会秩序”的颠覆行为受到当时时代语境和主导意识形态的“抑制”,他的婚恋观没有脱离他的时代主导的意识形态的观念。哈代个人的“自我”,没有超越历史和文化的本质,自我也是文化和历史的产物。在《裘德》中,尽管具有“叛逆”思想的淑敢于挑战和打破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但孩子们的惨死使她精神全部崩溃了。她认为和裘德的相爱是“自私自利的,亵渎神圣的”,是“上帝的惩罚”。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严重束缚了淑的个性发展,彻底改变了她原先的叛逆性格和敢作敢为的勇气,让她从一个热烈追求个人精神价值的勇敢女性蜕变为庸俗的社会舆论偏见的牺牲品。从淑的身上,清楚地看到:维多利亚社会伦理道德观渗透、浸润到人物的性格内部和思想意识深处,使主人公自觉自省地对自己正当的情感权利进行抑制和扼杀。正是淑是被时代主导的意识形态话语限制和消解了自我,所以她逃不脱宗教婚姻的牢笼,回到无爱的丈夫身边。在她所生活的社会里,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总是受社会主导权力话语的限制的,个人只能在社会所允许的范围内行动和生活。

裘德与淑婚外同居的自然婚姻与统治地位的话语格格不入,颠覆传统婚姻观念。哈代让裘德最终只有死亡的命运。哈代无意中配合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正如福柯所说:尽管一个时代的话语实践规定并产生了某种行为,但是规定性的话语与人们的实际行为不会完全吻合,然而占统治地位的话语能够有效地控制、同化和消解“异己”因素对它的威胁,即当时作家主导意识形态对社会和文学中“异己”因素的同化、化解和利用,以及后者对前者的非知觉性的配合作用。

5.结语

哈代生活在一个多种思想、观点并存的时代。他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哈特曼的悲观主义思想和宿命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影响,在他们影响下,哈代形成与维多利亚主导婚恋观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传统婚恋观具有颠覆性意义,但是哈代的婚恋观无法完全超脱当时的主导话语,限制在主导权力话语范围内,受到当时时代意识形态的抑制,这也反映出一种对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依赖。新历史主义“颠覆”与“抑制”的解读有利于理解维多利亚时代社会文化,揭示出其小说的深层文化的意蕴。


参考文献
[1][英]哈代:《哈代文集·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蒋承勇.19世纪英国小说发展史[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3][英]哈代:《哈代文集·无名的裘德》,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高万隆.哈代与劳伦斯小说主题研究[M] 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9
[5]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马建军.乔治·艾略特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7]张中载: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品格高洁传美声文以载道忆友情_熊德基
下一篇论文:唐代悼亡诗浅探_中晚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