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严密的逻辑思路 完整的就业理论——关于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写作思路的探究-论文网

时间:2013-11-23  作者:谢元态,陈丽
边际消费倾向于乘数之间的关系是: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的值也越大。“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于1,那么投资量很小的变化就会引起就业量很大的变化,同时,只要增加很小的投资就能达到充分的就业,反之,如果边际消费倾向的数值趋近于零,那么投资量很小的变化不会引起就业量较大的变化,所以要想形成充分就业的局面,需要投资的大量增加”。因此,凯恩斯在《通论》中实际上是把投资乘数理论作为与总投资量和总就业量之间的一个桥梁,由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使得就业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而要使就业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就要千方百计增加投资,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增加收入,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量。因此,凯恩斯在《通论》中有非常鲜明的观点:应对经济危机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千方百计增加投资,通过投资乘数作用,可以使经济走出萧条,走向复苏,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三)工资与物价:影响充分就业的重要因素

《通论》中一个基本观点是:工资与物价是影响充分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凯恩斯主张,应对经济危机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调整工资与物价来实现充分就业。

传统的古典学派代表庇古在《失业论》中认为,工资的变动可以调节就业量,即降低货币工资可以刺激总需求,进而增加产量和就业量。但凯恩斯却认为,工资的变动对调节就业量并非是良策,因为传统的古典学派忽视了降低工资增加就业量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在总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工资的下降可以从企业和工人两方面来看,从企业方面看,工资下降,使得企业成本降低,从而扩大生产量,增加产品供给;从工人方面看,工资的下降使得一部分工人用于消费减少了,这样企业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就不能被消费者全部消费掉,导致产品的积压,即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三者不变),工资的下降不会促进就业量的增加。所以,较大的生产量和就业量的增加要在总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因此,凯恩斯的工资理论解释了工资的变动在调节就业量上是有条件的。

凯恩斯的物价理论描述的是货币数量对物价的影响,而货币数量对物价的影响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是否处于充分就业。凯恩斯经过分析后认为:当就业小于充分就业状态时,此时社会上存在大量的失业和闲置资源,产出低于整个经济能够达到的水平,可以说货币数量增加,物价不受影响。随着货币数量的增加,有效需求增加,生产扩大,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和劳动力逐渐减少,生产达到了瓶颈状态。这时货币数量的增加,一部分使物价上涨,一部分还可以促使产出和就业增加。这也就是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情况。当就业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时,社会上已没有闲置的资源和劳动力,商品的短期供给曲线逐渐趋近于零,这时“如果(以货币衡量的)有效需求继续增加,货币工资必定随工资品价格的上升而作同比例的上升”,这时就是真正的通货膨胀。因此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在就业达到非充分就业状态之前,增加货币量,降低利息率,可以通过“半通货膨胀”政策增加就业,使就业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应对经济危机:实现充分就业是核心目标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发生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我们历来习惯用利息率上涨来解释危机现象,利息率的上升虽然有时会使事态变化,甚至引起危机,但我认为危机的起因不在于利息率的上升,而在于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危机发生在繁荣后期,按凯恩斯的解释,是由于人们对资本物的未来作了过分乐观的估计,甚至资本物逐渐增加,生产成本逐步提高,利息率上升,也不能阻止投资的增加。当失望来临时,人们对未来收益骤然失去信心,灵活偏好大增,利息率上涨。资本边际效率崩溃加上利息率上涨,会使投资量减退得异常厉害。投资下降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总就业的大幅度降低。而经济危机又有周期性,一般在3~5年,这是由于一方面资本边际效率的提高,要以资本物恢复稀少为前提;另一方面是由于存货的原因。因此凯恩斯在政策上提出经济要走出衰退,需要的是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降低利息率,这样才能增加投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量,使得就业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尽管凯恩斯在《通论》中形成了自己的三大心理规律理论、乘数理论、工资物价理论和经济危机,也提出了调节人们心理预期、调节工资与物价、增加投资等一系列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措施,但《通论》贯穿了凯恩斯的基本思想: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各种对策措施,都要围绕和服务于一个核心目标——实现充分就业。

从以上四个理论与就业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凯恩斯在论述和分析这四大理论(三大心理规律、乘数理论、工资物价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时紧扣就业理论这个核心,并最终服务于就业理论这一核心目标的,每个理论在分析完以后提出的政策目标都是使就业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因此,笔者认为凯恩斯的《通论》的写作思路是以就业理论为核心展开,又最终回到就业理论。

参考文献
1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宋韵声/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92页;第231页;243页。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企业用工情况调查研究报告-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贵州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基于望谟县的调查数据-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