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严密的逻辑思路 完整的就业理论——关于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写作思路的探究-论文网

时间:2013-11-23  作者:谢元态,陈丽

论文摘要:凯恩斯的《通论》是一部宏观经济学名著。本文尝试透过其内在逻辑,探究其颇具特色的写作思路:以就业理论为核心,而其他四个理论(有效需求理论、三大心理规律、乘数原理、工资与物价理论)则是为了使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作的理论铺垫,最终又回归到就业理论。《通论》开拓性地构建了完整的就业理论,对应对经济危机、启动经济发展尤其是促进就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论文关键词:凯恩斯,通论,就业理论,写作思路

一、严密的内在逻辑:开拓性地构建了完整的就业理论

在经济发展史和经济学说史上,人们面临过多少次经济危机而无能为力,人们面对着多少失业者而无可奈何,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以及危机来临时的大规模失业,经济学家们一直没有开出有效的处方。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给了凯恩斯千载难逢的研究范本,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此后经济学界出现了盛极一时的凯恩斯主义,甚至出现了“凯恩斯”革命,并成为西方经济学界一个流行的研究主题。《通论》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以应对经济危机为主要使命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被学术界比较一致地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开拓性著作。而笔者认为,我们在看到《通论》开拓性地构建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学术价值的同时,还要看到《通论》开拓性地构建了完整的就业理论。《通论》主要包括了六大理论:有效需求理论、就业理论、三大心理规律、乘数原理、工资与物价理论和危机理论。通观《通论》,透过其严密的内在逻辑,笔者认为,有效需求理论是《通论》的逻辑起点,就业理论是其核心理论,而其它四大理论是以就业理论为核心展开,并最终回归到就业理论,《通论》所构建的就业理论是非常完整的,而且是开拓性的。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这六大理论之间的关系:

首先,凯恩斯在《通论》开篇就批判了“经典学派”为代表的萨伊对充分就业所做出的假设,指出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自愿失业”、“摩擦失业”,而且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他认为,这种未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影响需求的因素又是三大心理规律,因此《通论》对三大心理规律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如何使就业达到充分状态。

其次,凯恩斯在描述边际消费倾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乘数理论,认为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便能够增加收入、产量和扩大就业量。

再次,凯恩斯的工资理论解释了工资的变动可以调节就业量的变动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在总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物价理论描述了货币数量对物价的影响,凯恩斯认为在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货币数量的增加不会引起物价的上涨或者只会引起物价小幅的上涨。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之前,可以通过“半通货膨胀”政策以增加就业,从而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最后,凯恩斯在其危机理论中认为,经济危机的发生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而要使经济走出萧条走向繁荣就不能使用高利息率,而只能采取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低利息率政策,才能增加就业量,促使经济走出萧条,最终促进经济全面复苏。

二、四大理论支点:严密构建完整的就业理论

(一)三大心理规律:未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初始原因

凯恩斯的《通论》是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的,它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理

论,他认为,他批驳了以往的“经典学派”萨伊定律对于充分就业均衡所作的错误假设,指出现实经济生活中不仅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而且还存在“非自愿失业”。这种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是通常存在的,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又是三大心理规律作用的结果。因此,未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初始原因是三大心理规律。

“有效需求”就是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即“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点之值”。有效需求表现为收入的消费,当就业增加时,收入也随之增加,而且社会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得快,因此经常引起需求不足。这是造成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原因,为此,就需要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并借此扩大就业量。而需求包括对消费物的需求和对投资物的需求,于是凯恩斯转向了三大心理规律的分析。

对于消费物的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而对投资物的需求,则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货币利息率”,因此凯恩斯提出了“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灵活偏好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规律描述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每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部分是越来越少,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用曲线来表示就是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它表明投资量和利率之间的反相变动关系,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小,反之亦然。而灵活偏好指的是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牺牲以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它可以同时满足三类不同的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对消费物的消费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不断减少,对投资物的消费是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而不断下降,而由于灵活偏好,使得人们宁愿把货币持有在身边而不去消费。因此,凯恩斯的结论是:增加收入,降低利息率,扩大投资,以克服经济衰退,实现充分就业。这也是本文笔者所论述的一方面:三大心理规律的描述是为了解决就业理论中使就业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凯恩斯的危机理论认为危机的发生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

(二)发挥投资乘数作用:实现充分就业的基本手段

投资乘数理论是凯恩斯在边际消费倾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投资乘数是指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总量带来的影响,当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将是投资增量的数倍。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企业用工情况调查研究报告-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贵州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基于望谟县的调查数据-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