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减少由于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相容性检验,当检验通过时,才认为由判断矩阵计算的相对权重是可以接受的。相容性检验主要通过计算一致性检验指标CI来进行: CI =( -n)/(n-1) 式中, 为判断矩阵A最大特征根,  =   ,满足A W=  W (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i=1,2,3…,n; 然后,再用一致性比率 来检验n维判断矩阵是否符合一致性的要求,计算公式为: 
 查同阶矩阵平均一致性指标RI(如表3所示),计算 ,当CR<0.1时,认为判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对照表 
 
    
        
            | 维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标度 | 0.00 | 0.00 | 0.58 | 0.90 | 1.12 | 1.24 | 1.32 | 1.41 | 1.45 |  2.各层元素总体权重的计算 由于各级指标之间相互独立论文网,仅与其紧上一层指标有隶属关系,因此仅仅求出各层次元素(相对于紧上层指标)的相对权重是不够的,还需要计算各层次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总体权重。对于本文中的论题而言,即除了计算B对于A、C对于B的相对权重外,还需要计算C对于A的总体权重。实际上,由于B指标的紧上层指标就是总目标A,所以B对于A的相对权重就是其总体权重。 第三层指标(C)相对于A的总体权重可由以下方法求得: 假设总目标A下有m 个B层次指标B1、B2、……、Bm,其对于A的总体权重分别为b1、b2、……、bm,下一层次C包含n个因素C1、C2、……、Cn,它们对于因素Bj的相对权重分别为 c1j、c2j、……、cnj(当Ck与Bj无关时,取ckj为0),此时C层次的总体权重由表4给出: 表4 C层次的总体权重计算表   
    
        
            | 层次B 层次C | B1 | B2 | …… | Bm | C层次总体权重 |  
            | b1 | b2 | …… | bm |  
            | C1 | c11 | c12 | …… | c1m | 
 |  
            | C2 | c21 | c22 | …… | c2m | 
 |  
            | …… | …… | …… | …… | …… | …… |  
            | Cn  | cn1 | cn2 | …… | cnm | 
 |  可以将最底层指标的总体权重按数值的大小进行排序,权重越大,排序就越前,该指标就对总目标影响程度越大。 我们通过计算机编程对收集的338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计算,并计算得出三级指标体系的总体权重、相对权重,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表中所列各项因素的权重值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表5 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权重表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总体权重Wi | 三级指标 | 相对权重Wj | 总体权重Wk | 排序 |  
            | A | B1 | 0.1715 | C1 | 0.1904 | 0.0327 | 15 |  
            | C2 | 0.1476 | 0.0253 | 23 |  
            | C3 | 0.1916 | 0.0329 | 14 |  
            | C4 | 0.1696 | 0.0291 | 20 |  
            | C5 | 0.1644 | 0.0282 | 22 |  
            | C6 | 0.1384 | 0.0237 | 24 |  
            | B2 | 0.1921 | C7 | 0.4572 | 0.0878 | 1 |  
            | C8 | 0.3246 | 0.0624 | 3 |  
            | C9 | 0.2181 | 0.0419 | 8 |  
            | B3 | 0.1817 | C10 | 0.1843 | 0.0330 | 13 |  
            | C11 | 0.2466 | 0.0448 | 6 |  
            | C12 | 0.1670 | 0.0303 | 19 |  
            | C13 | 0.1761 | 0.0320 | 16 |  
            | C14 | 0.2260 | 0.0411 | 9 |  
            | B4 | 0.1394 | C15 | 0.1470 | 0.0205 | 25 |  
            | C16 | 0.1255 | 0.0175 | 26 |  
            | C17 | 0.2284 | 0.0318 | 18 |  
            | C18 | 0.2291 | 0.0319 | 17 |  
            | C19 | 0.2701 | 0.0377 | 11 |  
            | B5 | 0.1582 | C20 | 0.2972 | 0.0470 | 5 |  
            | C21 | 0.2756 | 0.0436 | 7 |  
            | C22 | 0.4272 | 0.0676 | 2 |  
            | B6 | 0.1573 | C23 | 0.2507 | 0.0394 | 10 |  
            | C24 | 0.1821 | 0.0286 | 21 |  
            | C25 | 0.3340 | 0.0525 | 4 |  
            | C26 | 0.2332 | 0.0367 | 12 |  结论:本次调查表发放对象均为大型国企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高层专业技术人员,经过统计分析,在企业实施继续教育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由指标权重排序可以看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企业出资进行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是保证继续教育在企业得以实施的第一要素;而公司与员工共同承担继续教育费用有利于员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促进学习质量,保证学习的成效。继续教育的成效和质量最终体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实绩论文网,工作实绩是检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由权重分析可以看出,为保证教育质量,在学习结束时进行考核仍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手段,同时也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考核,这将有利于于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此外,从组织和制度上,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于企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举措,应该更有利于企业继续教育的实施。在师资队伍的选择上,有经验的国内外同行专家为第一选择,针对企业实际,选择有经验的国内外同行专家进行授课将更有利于推行企业继续教育,也更受广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欢迎。被调查者更倾向继续教育的知识来源为同行交流,其次来源于高校。而继续教育教学的手段是否采用远程教育和闭路电视,这两因素的权重值排序在最后,说明这种非面对面的教学手段用于继续教育不被看好,其原因可能在于远程教育缺乏必要的学习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王莲芬,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姜启源主编,数学模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05-336
 [3]刘来福,曾文艺编著,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4-87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