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变量
股权集中度(CH)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股权制衡度(Block )
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控制变量
销售收入增长率(Growth)
公司前后一年主营业务增长率
资产负债率(Lev)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00%
股票年度回报率(Ret)
(股票年平均利润/投资总额)×100%
年末持有现金量(Cash)
(年末现金+短期投资)/总资产
公司上市年龄(Age)
企业成立年限
公司规模(Size)
总资产账目值的自然对数
自由现金流(CF)
(经营现金流量-折旧-摊销-预期当年投资)/平均总资产
注:控制变量一栏省略了行业(Indu)及年度(Year)哑变量。
二、 实证分析
1、 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二 投资及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共谋组
监督组
Inew
Tobin-Q
CF
CH
Block
Inew
Tobin-Q
CF
CH
Block
均值
0.104
1.068
0.066
0.451
0.431
0.069
0.984
0.107
0.31
0.627
标准差
0.121
1.234
0.105
0.39
0.377
0.098
1.004
0.113
0.297
0.586
最小值
-0.447
0.134
-0.971
0.008
0.026
-0.447
0.129
-0.971
0.008
0.069
最大值
1.483
57.734
4.091
0.638
4.022
1.371
56.129
3.901
0.501
3.716
样本数
1998
1998
1998
1998
1998
740
740
740
740
740
由上市公司新增投资Inew的均值可知在分组下企业投资均处于增长态势;Tobin-Q代
表企业投资机会,均值为1.068与0.984,说明企业存在投资机会;自由现金流均值都为正,根据自由现金流代理理论,存在正的自由现金流时,为企业过度投资创造了条件,另外,从分组下的数据还可看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和控制度高的特征非常明显,说明控股股东有足够多的投票权以制定符合自身私利的战略投资决策,这将有可能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发生。
2、 实证结果分析
表三 预期资本投资支出模型的回归结果
变量
预期符号
Growth:
销售增长率
Growth:
Tobin-Q
系数
t值
系数
t值
Intercept
-0.117
-2.335
-0.16
-1.09
Growth
+
0.014
2.33
0.012
2.05
Lev
-
-0.011
-5.106
-0.013
-0.25
Ret
+
0.048
3.107
0.081
2.17
Cash
+
0.13
11.10
0.425
2.56
Age
-
-0.04
-1.99
-0.064
-2.11
Size
+
0.014
3.88
0.04
1.57
Inew
+
0.065
13.036
0.169
10.43
Year
控制
控制
Indu
控制
控制
Adj.R
0.309
0.277
N
2738
2738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表三的估计中Growth变量使用了销售收入增长率、Tobin-Q两种方式,报告了模型(1)的回归结果,两个回归的被解释变量均为新增资本的投资支出,目的是为了根据模型(1)估计的回归残差,从而得出公司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的估计值。结果表明,成长性替代变量无论是销售收入增长率还是Tobin-Q值,都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的新增投资。其他控制变量如公司现金水平、负债率及上期新增投资等变量与预期符号一致。
表四 不同控股股权性质的分组下股权集中、股权制衡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分析
变量
Intercept
Q CF
CH
CH 
Block
Adj-R
样本量
预期符号
+
+
2738
共谋组
1.58
(0.025)
-2.07
(0.011)
0.68
(0.0005)
-1.24
(0.985)
3.025
(0.047)
0.023
1998
监督组
1.35
(0.014)
3.44
(0.176)
1.49
(0.012)
2.57
(0.764)
2.31
(0.012)
0.057
740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为了考察上市公司第一、二大股东性质相同与否的情况下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将研究样本划分为两组,即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同为国有或非国有股东(共谋组)以及分别为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监督组)。回归结果如表四所示。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