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银行为企业提供每笔贷款的交易成本实际相差无几。由于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每笔贷款数额相对较小,这意味着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同规模的资金银行需付出更高的成本。而且由于贷款笔数繁多,也加重了日后追债任务的负担。出于以上原因,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其自有资金有限,它们也不可能通过同业拆借市场无限拆借资金,因此只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就大银行的分支机构而言,虽然资金有限,但是它们背后资金的靠山是整个银行,一旦发现大客户即可上报分行甚至总行。所以,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同样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贷款。
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企业方面
1.进一步加快规范的企业制度建设,还公司制中小企业中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自然直接融资权。为保证我国公司制中小企业的基本直接融资权,建议尽快的建立我国正常的债券和股票柜台交易市场体系。在此,还有必要指出的是,规范的符合市场机制要求的企业融资体系的建立,将为解决我国部分中小企业“过度”融资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2.建立专门的中小型企业金融机构,鼓励中小企业间建立互助金融关系。中小企业间也可以建立互助金融组织,增强共同发展和风险共担的能力,并为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二板块市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实现的,渠道单一。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不仅会产生资金紧张的后果,而且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在保证中小企业现有融资渠道的情况下,还应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为中小企业开辟直接融资的渠道。但在我国已有的证券市场体制下,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来说十分困难。因为我国证券市场实行政府审批制和严格的额度管理,发行上市额度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上市企业的选择政策倾向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中小企业很难进入主板市场,进行急需的资金融通。据统计,现在已上市的800多家公司,绝大多数脱胎于原有的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较少。从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看,高技术企业的数量太少,仅有70多家,只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设立主权证券市场之外的第二板块市场。第二板块市场的最大特点就是降低企业进入门槛,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机会。
4.鼓励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向亲朋好友借资。我国是一个比较重亲情的国家,亲戚朋友之间的相互接济是很正常的。在新形势下,完全有必要将这种亲情关系引导到一种正常的规范的创业融资关系上来。借鉴意大利和美国的做法,制定相应的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向亲朋好友借资的措施,以建立一条中小企业便捷有效的融资渠道。
5.要从税收、财政等支出、贷款以及直接融资等各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各国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需要从多种渠道去解决,单靠一种途径是不行的。目前,特别重要的是应尽快在进一步鼓励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机制。
(二)银行方面
1.我国金融市场必须充分竞争,实现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多元化。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竞争并不充分的年代,大型商业银行贷款对中小企业是疏远的。但是,金融产品的活跃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逐渐改变了这一切。因为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考虑到为大型企业提供贷款几乎已无利可图的实际情况,大型商业银行最终不得不将视线投向过去一向被认为是风险高、利润薄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贷款市场的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大力发展并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将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首先,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协调一致,促进企业债、政策性金融债市场的快速发展;推进并完善商业票据市场,实现企业融资工具的多元化。其次,融资方式的多元化离不开股票市场的繁荣,虽然我国现在立即推出二板市场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从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较好的平台、并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提供良性退出机制而言,时机成熟时组建二板市场将是大势所趋。
2.促进银行之间的有序竞争。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在于我国银行垄断的彻底打破。金融业属于高风险特殊行业。但是,高风险不应成为禁止新的竞争对手进入的借口,否则就会起到变相保护垄断的消极作用。时至今日,我国民营银行准入仍然处于研究和试点阶段,以致形成高端市场竞争不够充分,低端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的银行业格局。有鉴于此,银监会应会同人民银行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商业银行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为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实现银行结构的扁平化。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其贷款远离中小企业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是按行政区域布局的,组织链条通常包括5个层级,即总行——省(自治区)分行——二级分行——县(市)分行——分理处、储蓄所。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