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新奇旅游、特色旅游满足了游客远离日常生活和紧张工作的旅游心理。岛内各大旅行社着眼于国际市场,推出更多自由人、高尔夫、保姆式一站旅游、DIY特别订制等新型的高端旅游产品。随着一批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项目的陆续建设,海南将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刺激旅游消费者猎奇的心理需求。第四,优质的全方位服务满足了游客的享受性心理需要。针对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契机,岛内各家旅行社纷纷着手推出针对性服务。比如浪花商旅已率先在三亚和海口机场设立了值机柜台,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差旅服务,包括免费接送机场等优质旅游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旅游就是一种享受享受生活、享受服务。
由此可见,心理学相关理论可以解决旅游经营中的诸多实际问题。了解旅游心理学相关知识并落实到实际旅游经营活动中,对提高旅游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消费心理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旅游经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解消费者的心理,站在旅游消费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让旅游者感到旅途的愉快,进而促进旅游消费,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效益。
5结论
旅游消费行为的产生源自于旅游需求,现代社会消费活动的多样性促使旅游消费心理需求的多样化。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心理压力大,在业余时间希望通过旅游来解压。所以,旅游经营者应该考虑到旅游者这些旅游需求,并且努力满足旅游者的这些需求,让其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在旅游经营活动中,既要充分认识心理学理论对旅游服务的指导作用,更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旅游经营者如果能很好地掌握旅游心理,提高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既可以使旅游者旅游活动中游玩得更加愉快,又可以增加旅游经营效益,达到双赢的效果。当然,旅游的概念是变化的、发展的,旅游这种特殊生活方式是发展中的生活方式,不论规模、范围、内容和性质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因此,旅游经营既要提供传统的旅游胜地具备的一切设施,又要不断开辟和发展新的风景区域,并通过认识旅游服务心理的重要性、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心理要求、旅游服务心理的习得规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型导游人才队伍,组织大群游人观览,建造特别设计的低消费接待设施,提供娱乐和其它服务,以满足游客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利用目前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将国际旅游市场的经验和做法输入到国内,带动整个中国旅游市场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旅研究与旅游发展[M].上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22-24.
2 张红,席岳婷.旅游业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3.
3 韩永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7-63.
4 陈美荣.心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33-135.
5 美)马斯洛著,成明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73-85.
6 聂贵洪.旅游购物心理与旅游商品开发[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1):15-16.
7 黄神佑,戴文远,伍世代,等.游客心理对旅游开发影响的实证研究[J].福建地理,2005,(3):23-25.
8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58-163.
9 乐国安,李绍洪.心理定势发生机制的模型建构[J].心理学探新,2006,(6):24-25.
10 史振娥.“心理定势”和“第一次”活动[J].成人教育,1994,(3):33-34.
11 刘凯.构建新的旅游服务模式[J].旅游学刊,2006,(9):40-42.
12 陈莹,张席洲.服务供应链对旅游服务的启示[J].物流技术,2009,(8):67-68.
13 郭强.关于构建精益旅游服务系统的理论探讨[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91-93.
14 杨科.心理因素和知识技能的关系[J].教育科学论坛,2007,(6):35-36.
15 吕静,陆彪.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契约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8,(3):9-12.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