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论文

从企业视角,分析产业内贸易的成因_产业间贸易

时间:2012-09-20  作者:倪飞

论文导读::逐步成为国际贸易分工的主要趋势。产业内贸易自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率先兴起以来。是对产业间贸易最好的诠释。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0引言:产业内贸易自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率先兴起以来,逐步成为国际贸易分工的主要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之间,或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还是发展中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从无到有,从有到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的产品。这些同类产品在生产要素投入上相近,在使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从海关统计的角度来说:指按SITC(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一国的出口项目中。例如一国既出口小汽车又进口小汽车。产业内贸易现象的出现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无法解解释的。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间总是按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既一国专门生产比较最有利的产品,而另一国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产品,而且这个比较优势是以成本和价格的优势为体现的。而要素禀赋论则从要素投入的角度,将比较优势具体到各投入要素上,认为一国总是出口本国要素相对丰富的产品,而进口要素相对贫乏的产品。这两个理论产业间贸易,是对产业间贸易最好的诠释。根据这两个理论,两国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越大其国际贸易量就会越大。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却比经济水平差异大的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量大。产业内贸易的出现,是否是对这两个理论的在国际贸易分工实践中的否定呢?面对产业内贸易,国内外学者对其成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核心期刊目录。

1.影响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1.1产品差异化

指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同类产品,由于其质量性能、规格型号、使用材料、外观、商标牌号、广告推广、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影响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因素的差异,而促使企业获得比较优势,满足了各国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或偏好,从而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1.2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指的是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或生产成本的节约。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使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由于成本的降低而具有了比较优势。而与此同时,规模经济也制约了厂商生产产品的种类,即专注于生产某一产品的一种或少数几种款式,从而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形成。保罗.克鲁格曼在企业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基础上,建立了PP-ZZ模型,并从这一模型中得出了贸易的基础不一定是两国之间的技术或资源禀赋的差异而造成的成本价格差异,扩大市场获得规模经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也是贸易发生的原因。所以,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

1.3需求偏好相似论

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从供给的角度对国际贸易的成因进行分析不同,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寻。提出了需求偏好相似论,认为收入水平接近的国家其需求具有相似性,因此需求也就具有了重叠性,这为一国的企业寻找国际市场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国家之间的相互需求重叠部分越大,表示其需求结构就越接近,一国的产品就越容易出口到另一国,两国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

1.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了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内,由于生产产品技术的创新程度不同,熟练程度不同,产品的价格也不同。在创新阶段,发达国家主要针对本国的需求进行生产,基本上不出口。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成熟产业间贸易,产品开始向其他发达国家出口,其他发达国家厂商也开始模仿或引进这种生产技术,由于这些国家不需要研发费用,所以竞争力可以与创新国相匹敌,所以这些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和创新国出口。随着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标准化,创新国的研发优势渐失,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优势较强,开始反过来向创新国和发达国家出口该产品。由于这个过程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即发达国家停止生产和在发展中国家完全生产该产品有个渐近过程,所以在这期间就出现了一国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

1.5其他外在因素

1.5.1国家地理位置的影响

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越近,进行产业内贸易的机会就越多。由于两国之间的运输距离较近,甚至比国内的某些地区市场还要近,所以运输成本较低,一国向邻国出售产品的成本受国界的影响就越小,所以使同类产品出口具有可能性。

1.5.2国家政策的影响

一国在一段时间内,鼓励出口,通过运用不同的优惠政策,降低了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商品的成本,提高了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在同类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使本国企业向别国出口同类产品的成本降低,从而获得了比较优势。

1.5.3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在经济一体化区域内,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可以突破国界自由流动,使得区域内的企业获取资源的渠道和销售产品的市场范围从本国扩大到整个区域一体化组织内。这与要素禀赋论假设生产要素只能在一国内流动,而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是相矛盾的。由于要素的自由流动,改变了区域内各国的生产要素投入的格局,出现了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所以区域一体化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更多地表现为产业内贸易。

以上分别从产品供给、产品需求和国家政策等不同层面探寻了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这些因素之中,哪些是基本因素哪些是偶然因素呢?各个因素对产业内贸易产生起着怎样的作用呢?为了弄清这些问题,需要找到分析问题的共同支点。传统贸易理论,从国家的角度对国际贸易的产生进行了解释,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一国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并且认为一国的优势就是一国某个产业的优势也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个产业内企业的优势,而忽视了企业的贸易主体地位。但“国际贸易,实质是企业贸易”2,波特认为“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是企业而不是国家” 3,所以从企业微观主体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对各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产业内贸易。另外产业间贸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越来越能够摆脱国家的束缚,在全球内配置资源,销售产品。这些为从企业视角进行分析问题,提供了现实的依据核心期刊目录

2.三国三企业产业内贸易产生的演绎模型

2.1模型假设:

(1)世界上有三个国家,A和B是发达国家, C是发展中国家

(2)三国各有一个企业,每个企业都是本国的市场领导者,并且企业生命周期很长,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3)处于垄断竞争市场状态下

(4) A国的A企业生产X1产品;B国B企业生产X2产品; C国C企业生产X3产品。X1,X2, X3都是工业制成品, X1和 X2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两者可以相互替代。X3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三国对X1, X2,X3都有市场需求。

(5)三企业都是先以本国市场作为首选市场

(6)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在两国之间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即流动是有障碍的),在国内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7)假设企业不会向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既将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排除在外

2.2模型阐述:

2.2.1三国三企业的演绎过程阐述:

开始A国、B国、C国没有贸易往来,A国的A企业在本国生产销售X1产品,B国B企业在本国生产销售X2产品,C国C企业在本国生产X3。随着A企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各国自由贸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A企业发现国内市场的市场份额再无扩大的空间,于是A企业将目标市场扩大到其他两国。比较B国与C国, B国和C国对A国A企业生产的X1产品需求的强度是不同的,因为B国生产的X2产品是X1产品的替代品,所以C国对X1产品的需求相对于B国要强一些,因而首先将C国作为自己的主要市场是A国A企业的较优选择。相同,B国的B企业也率先将C国作为主要目标市场,B国B企业向C国出口X2产品。因为X1、X2产品的要素投入与X3产品要素投入差异较大,所以A国A企业和B国B企业通过要素优势就可获得比较优势。于是A企业和B企业开始向C国出口X1、X2产品,C国C企业向A国和B国出口X3产品。随着贸易的不断进行,C国国内对X1 、X2产品逐渐熟悉起来,充分发挥干中学的作用,加强向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转化,开始生产X1 、X2产品的仿制品。A国和B国的X1 、X2产品逐渐失去了出口竞争力,C国反过来,也可以向A国和B国出口X1 、X2产品产业间贸易,于是在一定时期内,C国与A国和B国之间的进出口产品呈现相同或相似状态。在A企业和B企业共同向C国出口X1 、X2产品的过程中,两企业为了争夺C国市场开始展开了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两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由于两企业的要素优势相当,所以仅仅只靠要素投入获得的优势是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必须寻求其他的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源泉。与此同时。两企业(A国A企业和B国B企业)也发现,在将C国作为主要市场的同时,对方在目标市场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因为,尽管两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相似替代品,但消费者的偏好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所以两国彼此存在需求市场,于是两企业在充分分析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产品策略,来获得目标市场的认同。而在差异化过程中,两企业各自形成了产品差异化特色,于是各自集中专业化大规模生产本企业的特色产品,来满足本国与对方国家的消费者需求,从而出现两国互相进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小企业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_企业管理论文
下一篇论文:企业文化的再造——注生命之泉_基业长青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企业管理论文
最新企业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企业管理论文